文 | 薛雅夫
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如今看到A00級小車,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鈴木。
鈴木紮根中國市場的基盤很深,但這段記憶註定只屬於上一代人。
我們讀中學時(2008年左右),那會兒在建材市場邊上打球的時光,總能看到成堆的北斗星裝著各個五金大佬的貨物樣品,用來拜訪客戶(別問為啥不用五菱,老闆通常不會自己送貨),省油且耐造的特點也自然成為了各位大佬們欽點的乾飯座駕。
還有後來上大學,經常翹課做兼職,開始能自己繳納書雜費和學費的時候,自然地開始膨脹萌生了買車的想法。同期的GE8(第二代飛度)與現款飛度一樣,走家用精緻路線,起售價超過9萬元。
那時候最接近於年輕人第一輛車的首選,其實是雨燕,7萬多的起售價比飛度便宜不說,改款升級還頻繁,而且形似賽車桶椅的造型也是飛度沒有的。哪怕是二手的奧拓,價格也只在1~2萬之間徘徊。
在過去,小車,就是許多心懷汽車夢想的年輕人,最容易夠著的門檻。
而後到了個性化SUV蓬勃發展的重要節點,與所有堅持個性的廠商命運相同,難以參與到市場紅海的鈴木,直至退市時,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也微乎其微。之後的00後們,記憶裡也許不會再有鈴木的參與,但曾經執著於小車開發的理念,確確實實幫助了無數人實現了理念,也許它再堅持一下,就能等來如今A00級電動化小車市場的風口。
鈴木之後,某種意義上,宏光MINI EV做的,就是當年鈴木做的事情。
要不是限購,小車估計滅絕了
你可能不知道,宏光MINI EV上市20天內就狂賣15000輛,訂單累計突破5萬輛,一舉成為銷冠。11月份累計銷量33,094輛,成為了今年截至目前新能源市場中唯一單月銷量破3萬的車型。而開售首月,訂單最多的城市,竟然是魔都大上海。
據《城市青年代步出行白皮書》資料顯示,年輕人已成為宏光 MINI EV 使用者中的主力人群,在超萬名宏光MINI EV使用者中,有90%的車主每天出行半徑在30KM內,85%的車主單次行駛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每天的8點、11點、17點是使用高峰。
說白了,不到3萬塊,要啥腳踏車,有了這玩意代步還不香?(題外話:共享出行只是富人借窮人名義拉融資的藉口,沒有人不喜歡自己掌控方向盤的感覺。)
因此當個性SUV正慢慢成為主流,並且價格還能越做越低,7、8萬的購車預算,就像是一個天花板,大家都更願意選擇大一點的汽車。
而這也導致了A00級小車往另一個形態發展—電動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兩年我們漸漸地可以看到,尤拉R1、寶駿E200,到現在大紅大紫的宏光MINI EV出現,以前一直不被看好的小車市場開始逐步向一片大好的方向發展。
而廠商也需要以造入門車的方式,輸出電動化技術,一方面能夠獲得積分供血給汽油車,另一方面,受限於日常上下班通勤的打工人,選擇低門檻的A0級小車代步,也是最低成本的嚐鮮,可以說一舉兩得。
所以在2018年,尤拉R1初上市時,可謂是將這種理念做到了極致,6、7萬塊錢,免購置稅,還送綠牌,剛上市那會兒,身邊好幾個媒體同行都買來代步,而這類人群,恰好就是效能車車主(其實很多的效能車,都上不了本地牌)。
更過分的是,尤拉R1滿足的不僅是代步通勤,它還能做得精緻、漂亮,這在過去的A00級小車是無法想象的,國人的智慧再次顯現。
從尤拉R1之後,人們似乎從一輛車長不足3米5的世界裡,發現了無窮大的樂趣——操控。
俗話說:車尾短小,遛彎也自然更加靈活。
進入尤拉R1時代,會驚奇地發現,原來電動車也可以玩改裝,競技的、低趴的、姿態的,各種改裝風格應有盡有,完全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從來沒想到,原來一臺A0級小車可以這麼玩,說它是繼超跑飛度之後,第二臺能夠有如此可玩性的小車,相信並沒有太多爭議。
如果鈴木當初能夠稍微變通,及時進行電氣化轉型,真不會淪落到退市的地步。
小車,最適合談戀愛
記得之前身邊有位同事,正好有18萬左右的預算,當時身邊的同事們都在鼓吹他選擇十代思域(那時十代思域才剛上市),這位哥們並沒有聽取大家的意見,而是選擇了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鈴木吉姆尼。
當提車回來時,大家都一股腦地好奇:
“傳說中的吉姆尼究竟是什麼樣子?”
“哇,車內的舒適性配置少得可憐。”
“除了空調和收音機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現代化舒適性裝備了。”
“備胎還有把鐵鏟,太有趣了。”
大家好奇地嘀咕著。
可當車主邀請我們一行幾人開車去附近吃飯時,在路上很快就被小車的快樂所打動,由於車內空間有限,大家坐得緊,友情快速升溫,用不了幾分鐘,車內四人紛紛聊起了公司八卦,笑聲環繞在狹小的車艙裡。
而在停車資源很緊張的市區,還能隨便找個角落塞進去,甚至是輕鬆騎上馬路牙子。
也是那時候,我對小車的優勢加深了印象,絕不僅僅因為軸距短,就限制了操控的靈活性。
在某個瞬間,因為這臺車就聯想到某個場景。與一輛敞篷4系擺在你面前的感受,是類似的。
在有限的空間環境裡,做著無限的可能性。總能像一隻小精靈般,在車流之中穿梭,那份自如,冠道給不了,AMG G63也給不了。
像這種只需幾萬元的小車,社會就應該鼓勵廠商能夠多造,以及造好。年輕人擁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在有限的青春時光裡,就應該趁早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小汽車,與“豬朋狗友”共同擴大生活半徑,去遠方,增加見識;狹小的車艙內,更適合和小姑娘長時間地待在一塊兒,看星星也好、看月亮也罷,人生的第一輛車一定會在陪伴的時光裡,饋贈最甜美的記憶。
既然這種事情遲早會來,為何不在最美的青春期,提早釋放無窮生命力呢?
中國人買車一直有個怪圈——年輕人買車,給錢的都是家人,如果家人是贊助大頭的話,轎車肯定不能買兩廂,SUV肯定越大越好,幾乎每個家庭的心態都是這樣。
最好的消費,本應是車主的開心和喜悅。
藉助於中國市場全力推進電氣化的轉型,小車作為最入門購車門檻的象徵,也得到了一次全體廠商的“支援”,不管它最後如何演變,小車的快樂,只有開過的人,才會懂得。
假如我能再年輕10歲,回到高中校園,我一定不會再浪費錢追各種AJ球鞋,把錢省下來,買一輛宏光MINI EV,在那個最有遺憾的高三夏天,帶上我的敏敏逛遍那座小城市的每個角落,哪怕以後她嫁人了,在不經意間重回故地,興許也能在某個角度看到曾經的我,以及一輛宏光MINI EV。(我是不是跑題了?)
哦~這麼一想,好像中國市場的確不需要鈴木了。歷史總是相似的,輪轉了十年,想不到我們竟會換種方式來享受小車的樂趣。而且,價效比還更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