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錦蛇改叫“黑眉曙蛇”了?
白環蛇都叫“鏈蛇”了?
三索錦蛇改叫“三索頜腔蛇”了?
綠錦蛇還改叫“綠蛇”了?
岡氏竹葉青以後叫“岡氏蝮”了?
還有
綠鬣蜥不以後叫綠鬣了
要叫“犀角美洲鬣蜥”了?
… …
由於兩棲爬行動物學科的發展,我們對兩棲爬行類動物的瞭解越來越多。而作為了解它們的基石——分類學,也越來越細化。而這進步過程解釋起來相對複雜,對於非科班出身的愛好者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 改 名
短短的“名字”,猶如每個物種的品牌形象。它的改動和去留,代表了這個物種的身份是否有變動。例如被爬友廣為熟知的改動:
黑眉、百花、南峰等錦蛇
突然有一天,被分到了一個叫“晨蛇屬”(或曙蛇)的屬中
也就是叫了幾十年的“黑眉錦蛇”
從此就要叫“黑眉晨蛇”了(或黑眉曙蛇)
再後來,類似的變動越來越多,不知不覺,常見的幾種似乎改了個遍。爬友之間甚至光看對方使用的名稱,就能判定對方大概哪年入的坑
可是除了科研工作者和資深爬友喜歡較真外,大部分業餘愛好者對這些專業上的變動並不感冒。更多的人甚至是“根本不知道有變化”。這可難為了科普工作者:
既要緊跟“時代潮流”
還要向一般愛好者解釋“改名過程”
又要對以前的作品進行修改…
就不能不改了嗎?
其實,“改名”不是為了故意難為大家。“改名”是好事,意味著我們對這些物種的瞭解更近了一步。但生物學系統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改名”之後產生的修訂成本,漸漸影響到了科普、物種保護、學術交流等等領域。而這些有悖習慣叫法的“新名字”,也往往會讓本不和諧的爬圈多一份“撕逼”的可能
現在 好訊息來了
經過了幾年的研究和討論
由王剴、呂植桐、蔣珂、車靜等人
於2019年12月釋出在《生物多樣性》的
《中國兩棲、爬行動物更新名錄》中
建議恢復了多種爬行類動物的中文名
具體名單如下:
別看只是“恢復名稱”。要知道很多物種頂著它們最早的中文正名傳遍了中國大江南北。而兩爬一直都不受媒體的待見,專業領域發起的改名很難達到“老名字”的覆蓋範圍,因為糾正一個名字的傳播成本太大了
舉個例子,要解釋黑眉錦蛇為什麼改叫“黑眉晨蛇”,可能一兩句很難講得清;但要是有人好奇為什麼都叫錦蛇,但拉丁屬名卻不同時,科普工作者只需要告訴他“這中文名尊崇了以前的習慣”就可以了
再者,分類學也是不斷進步的,可能一個物種的分類單元一變再變,那就意味著它的名字也要改來改去。也許你剛習慣了新名字,它可能又改名了。
所以對於一般的應用場景,基本上維持“以前叫什麼 現在還叫什麼”的傳統就可以了。如果為了體現科學性和專業性,在中文名後面加上拉丁學名就可以了。畢竟大部分人並不需要了解繁雜的系統發育樹。中文名主要還是用於交流,按照習慣不動,才能提高交流效率
類似的事,國外也在發生
美洲鬣蜥屬的重新釐定,算得上是2020年的新聞。我們熟悉的“大凶豺龍”被拆分成了三種,分別是國內最常見的Iguana rhinolophus、分佈靠南的Iguana iguana,和最好分辨的Iguana melanoderma
由於Iguana melanoderma是新獨立出來的,也是外形最容易識別的,因此叫做“薩巴黑鬣蜥”是毫無爭議的
那另外兩種叫什麼呢?
不好意思,目前並沒有正式中文名
目前關於這兩種“綠鬣蜥”的幾種名字都是來源於拉丁名直譯、英文名翻譯,據地理位置或者傳統名稱來定的。那總該有個說法吧?讓我們迴歸“綠鬣”的名字的由來
“綠鬣蜥”來源於英文名
“Common Green Iguana”
Common :普通的
Green :綠色的
Iguana :鬣蜥
在之後的傳播中,為了使用方便,經常會把“Common”省略,只稱呼為“Green Iguana”,也就是“綠鬣蜥”。今天的我們已經知道,“綠鬣蜥”已經不止一種了。但這個經典的名字,該由誰繼承呢?一部分人認為,這個名字應該由Iguana rhinolophus來繼承,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犀角美洲鬣蜥”
WHY?
雖然當年是這兩種一起頂著“綠鬣蜥”的名字走向了世界,但真正廣泛傳播的、在熱帶地區建立自己的知名地的、佔領了寵物市場的、在中美洲各地到處雜交的,其實都是“Iguana rhinolophus”。也就是你見過的“綠鬣蜥”,大部分都是Iguana rhinolophus
和前文所說的蛇類改名問題一樣,即然這個名字已經廣泛傳播、為人熟知而且更常見。為什麼我們要改常見的,而不改少見的呢?
因此,在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綠鬣蜥新成員“的新聞時,繼續選擇用“Grenn iguana”(綠鬣蜥)來指代Iguana rhinolophus。那另一種呢?別忘了,之前省略的Common還沒用呢~於是,“Common iguana”(普通鬣蜥)則被他們用來指代沒那麼多見的“Iguana Iguana”
堅持使用”綠鬣蜥“的不止新聞媒體,一些愛好者也更喜歡這個名字
那我們最熟悉的這種鬣蜥
以後就叫”綠鬣蜥“了唄?
隨 你
根據傳統和知名度,可以叫它“綠鬣蜥”
根據地理位置,可以叫它“中美洲鬣蜥”
根據外觀特點,可以叫“中美角鬣蜥”
或者“犀角美洲鬣蜥”
但問題來了,在國際交流中,中國爬友一定會優先選擇直譯中文名成英文來交流(不然還能用拉丁語嗎),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綠鬣蜥—Green Iguana 沒問題
中美洲鬣蜥——Central American Iguana 也沒問題
中美角鬣蜥——Central American Horned Iguana 專業的也能區別
但是“犀角美洲鬣蜥”—— Rhinoceros iguana….就被“搶注”了
換個說法——Rhino-horned iguana 還是它
再換——Rhino Iguana 也是它
在不用拉丁學名標註的情況下,只要你的翻譯裡帶上了“犀”,出來的都是犀牛鬣蜥。所以當你按照“犀角美洲鬣蜥”的英語翻譯來進行國際化交流時。這個譯名可能會給你帶來巨大的尷尬
爬友都懂叫錯名後的百口莫辯
不過好在中文名仍在討論階段,以上四種都沒有錯。想換換口味的,叫這些新名字沒錯;習慣不改的,也沒有問題
你要是問我的態度?
我認為不改的好
第一,耳熟能詳的物種改成任何拗口的名字都會影響傳播,為相關工作者帶來巨大麻煩。“常見的不改改不常見的”是最有效率的辦法。和前文說的一樣,如果需要區別,只需配上拉丁學名即可分辨
第二,就算今天記住了新名字,你怎麼知道過兩年它不會變了呢?要知道這個家族裡的成員可是在過去百年調整了無數次…
最後,無論是哪種綠鬣,都是需要龐大的環境、多樣的裝置、以及豐富的食物才能供養的大型寵物,這些要求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不易承擔。
曾經的它們由於過於廉價而被肆意買賣,無論說得有多“好養”,但“養死的遠比養活的多”仍是普遍事實。如今的法律讓野蠻發展的腳步被迫停住,從動物的角度考慮,這未必是壞事。
我們真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沉澱、學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