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簡稱魯,省會濟南,轄16個地級市,其中包括濟南與青島兩個副省級城市。
山東是我國華東地區的沿海省份,北部瀕臨渤海,東部與南部則瀕臨黃海,在陸上自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接壤。
山東區位特殊,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尤其是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互為犄角,扼渤海灣之要衝,拱衛京津兩大都市。
2020年,山東省常住人口1.0152億,排名前五的地級市分別為臨沂(1102萬)、青島(1007萬)、濰坊(939萬)、濟南(920萬)、菏澤(879萬)。
山東省是我國傳統經濟強省,2020年全省GDP 73129億元,排名全國第三。其中省內排名前三的地級市分別為青島(12400億)、濟南(10141億)、煙臺(7816億)。
山東省提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城鎮空間佈局,明確要打造2個特大城市,14個大城市的城鎮發展體系。
“一群”指的是山東半島城市群。
山東半島城市群是我國10個國家級城市群之一。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對城市群的發展方向分為需要最佳化提升類、需要發展壯大類、需要培育發展類三類,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處於需要發展壯大的第1位。
打造一個強大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對於促進環渤海地區發展,平衡協調我國南北經濟差距,具有重要意義。但面對長江中游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等同一層級城市群激烈競爭,山東半島城市群必須要拿出更多的破題之策,使出殺手鐧,才能獲勝。
“兩心”指的是濟南和青島兩大中心城市。
濟南與青島,一個是省會,一個是副省級城市。
在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特大城市名單中,兩個城市全部入選。在GDP排名上,兩個城市也是全省的前兩名,均突破1萬億,是全省經濟發展的“第一方陣”。
但需要注意的是,濟南市經濟總量曾長期排在青島與煙臺之後,位於全省第3位。在2019年山東省內區劃調整,將萊蕪劃歸濟南之後,濟南經濟總量才反超煙臺,成為全省第二。
但在省會城市經濟首位度排名上,濟南仍處於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的最後一名。如何做大做強省會,提高向心力,仍是未來一段時期內山東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而青島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與政策優勢,在省內一直是一騎絕塵的存在。面對“強省會”戰略下濟南的日益臨近,青島必須要加快自身發展速度。
“三圈”指的是做強省會經濟圈、提升膠東經濟圈和振興魯南經濟圈。
省會經濟圈指的是以濟南為核心,包括淄博、濱州、德州、聊城、泰安和東營在內的經濟圈。
在“強省會”戰略下,濟南要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當好龍頭,必須要加快與德州、泰安、臨淄的同城化腳步,也要加強與聊城、濱州、東營等城市的內在聯絡。
膠東經濟圈指的是以青島為核心,包括濰坊、日照、威海、煙臺在內的經濟圈。
該經濟圈是全省三個經濟圈中經濟實力最強,除威海與日照實力稍弱以外,青島、煙臺、濰坊分列全省經濟的1、3、4位。
青島想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創中心,必須要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同時要加快與濰坊、日照等城市聯動,注重縮小經濟圈內部差距。
魯南經濟圈則包括臨沂、菏澤、濟寧、棗莊四個城市。
4個城市中,臨沂,濟寧經濟實力較強,棗莊最弱,但臨沂擁有全省最多的人口,超過1100萬。在這個人口就是發展紅利的年代,擁有更多的人口,顯然會給未來增加更多的砝碼。
“2”個特大城市指的是濟南與青島。
前邊已經講到,濟南與青島本身就已經是特大城市,但城區人口分別為588萬與601萬,與超大城市1000萬的城區人口標準有一定差距。
因此本次規劃中,兩座城市的定位沒有更進一步,仍為特大城市。
“14個大城市”指的是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
14個城市中最特殊的要屬煙臺,在青島與濟南前2的位置牢不可破,濰坊、臨沂等追趕者又望塵莫及的前提下,可以說煙臺已經坐穩了“第三城”的交椅。
但煙臺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作為環渤海地區與膠東半島重要節點城市,絕不能滿足於此,必須要加快發展,爭取早日進入萬億俱樂部,打造省內甚至是環渤海地區新的增長極。
相信在未來,山東必將成為促進我國南北區域協同聯動、統籌沿海與內陸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齊魯大地將是發展均衡、城鄉融合、活力開放的美麗家園。
才疏學淺,敬請指正。
我是“清靜未眠”,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