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核能,人類對它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它能量巨大,而且一旦人類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那麼可能就永久性地解決了能源問題。而恨是因為核材料可以做成殺傷力巨大的核武器,給人類的安全構成威脅。在二戰中,日本的長崎和廣島兩座城市先後遭遇核武器轟炸,城市在瞬間被摧毀,恐怖的破壞力至今讓人類忌憚。
不過,相對來說,廣島、長崎兩座城市還算是幸運的,它們雖然被核彈摧毀,但是都在戰後得以重建,如今兩座城市已經有了上百萬的居民。和這兩座城市相比,切爾諾貝利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1989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的核洩漏事故,劇烈的核輻射讓整個地區淪為死地。即使如今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地的核輻射劑量依舊嚴重超標,人類在這個地區根本沒有辦法生存,更別說重建城市。那麼,為什麼被原子彈直接摧毀的長崎和廣島能夠重建,而僅僅是發生了一些核洩漏的切爾諾貝利地區卻直接被廢棄呢?
兩個地區的核輻射方式不一樣
首先長崎和廣島這兩座城市是被原子彈的核爆炸摧毀的,原子彈在爆炸的過程中,內部的核材料幾乎都被反應殆盡,轉換成了巨大的火球和衝擊波,對地面目標實施物理破壞。所以,客觀上核爆炸減弱了核汙染帶來的危害。
當時的原子彈採用空中引爆的爆炸方式,這種方式讓核爆的中心處於空中,而不是在地面,在核爆炸結束後,產生的核塵埃在落到地面之前,就被風帶走了很大一部分。被風帶走的這部分再經過大氣的稀釋,危害性變得很小。
長崎和廣島都靠著海邊,海風比較強,強勁的海風加快了空中核汙染的擴散和稀釋速度,只有少部分和塵埃落到了地面上,所以長崎和廣島在被原子彈轟炸之後,還能繼續被重建。
而切爾諾貝利則是一次核電站洩漏事故,洩露出來的都是“核衰變盛期”的核材料,這些核材料沒有被充分反應過,是非常強烈的放射源。
在事故發生之後,蘇聯當局經過了幾個月才控制住事態,這麼長的時間,讓很多汙染物滲入到了土地和地下水中。雖然幾十年過去了,但是現在整個地區依然處於高輻射的影響下,人類根本無法生存,更別提重建城市。
核材料的當量不同
放射性汙染非常可怕,它可以穿透人體,打碎人體內的DNA,讓人出現癌症、白血病等各種致命的病症,最終奪走人的生命。但是一切拋開劑量談危害的言論都是耍流氓。
當年美國剛剛造出原子彈,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以著名的“小男孩”原子彈為例,這顆原子彈長約305釐米,直徑約71釐米,總重量高達4100公斤。這麼大的一顆核彈,其內部總共才裝了60公斤的核材料,雖然破壞力達到了驚人的14000噸TNT當量,但是和現在的核武器相比還是差了很多,所以事後的核汙染並不是特別強烈。
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就不一樣了,據說在核事故爆發的一瞬間,就有50多噸的核材料被直接噴射到附近的土地上。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這些沒有被反應過的核材料是特別強烈的放射源,如此大劑量的核材料被噴射出來,讓沾染到這些核材料的土地、地下水、建築物、動植物等,都帶上了極強的放射性。
這些放射源的半衰期特別長,幾十年的時間對它們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雖說現在當地樹木植被非常旺盛,也有很多動物在活動,但是根據科學家的檢測,輻射值依舊遠超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
要在這裡安全活動,人們需要先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否則很快就會因為強烈的輻射得上各種疾病,甚至威脅到生命。所以到現在為止,這裡並不適宜人類生存,因此只能被廢棄。
無論是長崎、廣島遭遇的核打擊,還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核洩漏事故,都是人類遭遇的重大核災難。到現在為止,儘管人類掌握了數量龐大的核武器,但是核武器已經被很好地管控,所以長崎和廣島也是至今唯二遭受核打擊的城市。
不過相對來說,核洩漏事故則是人類面臨的另外一大挑戰,在我們和平利用核能的過程中,不斷遭遇各種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除了切爾諾貝利以外,發生事故的福島核電站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至今還存留著大量核廢水無法妥善處理,如果真像日本說的那樣,把這些廢水排到海里,那麼恐怕又會成為一場波及全人類的恐怖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