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抓了很多“聯合國軍”的俘虜,當時因為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和戰場形勢多變等原因,抓俘虜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些故事。
敵人“天才”戰術:用繩子把哨兵拴在一起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在每次戰鬥前,通常會派出精幹的偵察兵,到敵人陣地上抓幾個俘虜,以瞭解敵人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備,這些俘虜被稱為“舌頭”。
因為總被抓“舌頭”,敵人也想了辦法,其中就有一個特別怪異的戰術,被38軍114師的偵察隊給碰上了。
1952年6月,38軍114師一個偵察隊奉命在夜間到南朝鮮軍陣地抓“舌頭”。當時,敵人被志願軍的夜襲給打怕了,天色一暗下來,就朝天上不斷地發射照明彈,把陣地前沿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但這都難不倒經驗豐富的志願軍戰士。當照明彈升在空中時,他們伏在地上一動不動,安靜得像一塊石頭;當照明彈落下時,他們就一躍而起,向前推進一段距離。
就這樣,利用照明彈起落的間隙,偵察隊慢慢接近敵人的陣地。
到陣地十幾米時,是最難熬的時候,戰士們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被敵人發現。出發前,犯咳嗽毛病的同志都留了下來,但天熱地潮,嗓子難免發癢,有的同志實在忍不住了,就隨手抓一把身邊的野草,放在嘴裡嚼出汁液,潤一潤嗓子。
終於摸到了敵人陣地前,戰士們輕輕剪開鐵絲網,鑽了進去,找了個陰影潛伏下來,等著敵人哨兵靠近。
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有的戰士心中就有些犯嘀咕:是不是敵人哨兵太害怕了,躲在掩體裡不敢出來了?要是他們真不出來,這“舌頭”就不好抓了。
心中正著急時,只見陣地前沿人影晃動,敵人一隊哨兵從掩體中出來了,互相之間保持著幾米遠的距離,向戰士們埋伏的地方走來。
偵察排長讓戰士們做好準備,然後拿出話筒,對著話筒連吹了幾口氣。這是和後方指揮所事先約定的通訊方法,“吹氣”意思是馬上要捕俘了,讓後方進行炮火支援,掩護偵察隊撤退。
這時,走到最前面的兩個敵人已經快到偵察隊埋伏的位置,再走幾步就踩到伏在草叢裡的戰士們的身上了。
排長低聲說了聲“上”,然後一躍而起,一拳把最前面的敵人打倒在地,捂住他的嘴巴,拖起來就走。另外一位戰士如法炮製,也抓到了另一個敵人。
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兩個俘虜怎麼拖都拖不動,好像有一股怪力阻止他們兩個被抓走。被排長俘虜的敵人見排長拽不動他,使勁掙脫了排長的手,“哇哇”地怪叫起來。後面的敵人聽到他喊叫,知道出事了,但又不敢過來,就趴在地上朝出事地點胡亂開槍,也不管會不會打死自己人。
槍聲一響,又有大批敵人從掩體裡鑽出來,朝偵察隊埋伏的位置衝了過來。排長見狀不妙,只好下令打死抓到的兩名敵人,然後撤退。這時,後方掩護的炮火打了過來,掩護偵察隊成功撤退。
撤退前,偵查隊員利用短暫的時間,檢查了兩個敵人的屍體,想知道為什麼這兩個俘虜拖不動。
仔細一看,大家才發現,原來這個兩個人腰裡、腳踝上各綁著一條粗繩,兩個人被粗繩連在一起,繩子還延伸到遠處,不知道綁在了什麼上面。後來又抓到俘虜仔細一問,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個陣地上的敵人被抓“舌頭”抓怕了,一到晚上,就把整個排的哨兵用繩子連在一起,以免被志願軍抓走。
一聽到這個“天才”戰術,大家眼淚都笑出來了。
廚師半盆飯,抓到仨俘虜
第二次戰役時,志願軍在西線大敗“聯合國軍”,斃傷俘敵3.6萬餘人,迫使美軍瘋狂向“三八線”以南逃竄。當時,38軍命令各單位抽出人手抓敵人潰敗的散兵,甚至包紮所、文工團的戰士們都出動了。
戰士們把這樣捕捉敵人散兵的行動稱之為“抓蝨子”,這其中發生了很多好笑的事情。
一天晚上,338團2連在晚間搜尋時,發現十幾具美軍“屍體”,頭挨著頭,腳挨著腳,整齊地躺在一起。這些屍體“死”得也太整齊了吧?二排長覺得事情蹊蹺,就用腳踢了一個最前面的一個。
結果那具“屍體”騰地跪了起來,高高舉起雙手。二排長一看,原來是個裝死的,於是從兜裡掏出英文寫的傳單,向這個美國兵宣傳志願軍優待俘虜的政策。
美國兵看了大喜,喊了一聲“OK”,嘴裡嘟嘟囔囔說了幾句英語,對著緊挨著自己的“屍體”踢了一腳,結果那具“屍體”也騰地跳了起來,高舉雙手,嘴說“OK”,然後去踢第三具“屍體”。
就這樣,“屍體們”一個踢一個,全都站起來了。原來,這些美國兵因為不瞭解志願軍的俘虜政策,擱這裝死呢,現在知道了志願軍優待俘虜的政策,都心甘情願地投降了。
38軍中,不僅戰士們抓俘虜,連醫生、司務長、廚師也抓過俘虜,就連養馬的飼養員也抓過俘虜。
有一次,一個戰地醫療所的醫生剛做完手術,一挑門簾,發現外面站著幾個荷槍實彈的美國兵。醫生心中一緊張:“完了,這幾個敵人怎麼摸到了醫療所?這可怎麼辦?”
但醫生沒想到的是,這幾個美國兵比他還緊張,一齊向後退了幾步,然後扔下槍,把雙手舉過頭頂。其中帶頭的美國兵滿臉愁容,用手指了指自己肚子,搖搖頭,意思是“我們好幾天沒吃飯了”。
醫生憋住笑,叫過來幾個警衛,把這幾個美國兵都俘虜了。美國兵很高興,雖然當了俘虜,但總算吃上飯了。
有一次,38軍醫療隊的司務長給部隊打前站,路過一個小屋時,想進去休息一下。可他剛一推開門,就被藏在屋裡的5個美國兵用槍給指上了。
司務長心想:“戰友們都在抓俘虜,我卻被抓了俘虜!丟死人了!”
他伸手就去掏腰裡的手槍,打算和敵人拼了。可讓人意外的事情出現了,那幾個美國兵一起放下了槍,指著司務長腰部的位置,嘴裡哇哇怪叫。
剛開始,司務長不知道這幾個美國兵啥意思。但他看到這幾個美國兵面黃肌瘦,好像幾天沒吃飯了,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原來他們想要自己腰裡的乾糧袋。
司務長從腰裡掏出乾糧,給幾個美國兵分了,然後一揮手槍,5個美國兵乖乖地跟著他當了俘虜。
第二次戰役後,38軍114師野戰醫院位於嘎日嶺附近,以就近收治戰場上的傷員。一天,傷員們吃過早飯,廚師小張端著剩下的半盆飯回到廚房。小張剛一進門,就發現有個人蹲在灶臺邊,正在刮鍋底的鍋巴吃。
這個人穿著美軍的軍服,小張還以為是自己同志穿著繳獲的軍服呢,就不高興地嘀咕了一句:“這位同志真不自覺,為啥吃飯時不吃飽?吃完飯跑到食堂找補?”
灶臺上的那位刮鍋巴正颳得過癮,突然聽到後面有人說話,嚇得“嗖”地從灶臺上跳起來,朝外面就跑。可廚房的門框太矮,這人長得太高,跑到門口,額頭“砰”地撞到門框上,摔了個仰巴扎,疼得躺在地上哇哇怪叫。
小張這才注意到,這傢伙是個美國兵。小張放下飯盆,抄起燒火棍,就要揍他。美國兵見狀,急得雙手直搖,然後一手指著自己肚子,一手伸出三根手指,意思是自己都三天沒吃飯了。
小張見美國兵一臉苦相,志願軍又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就放下燒火棍,把飯盆端到美國兵面前。美國兵大喜,一邊喊“OK”,一邊用手捧起飯,狼吞虎嚥起來。
過了一會,美國兵吃飽了,搓搓手,拉著小張向外就走。小張不明白美國兵啥意思,但見他臉上嘻嘻哈哈沒有惡意,就跟著他去了。
美國兵帶著小張,爬到廚房後的山上,鑽進了一個小樹林。到了小樹林裡,美國兵用手朝一個山溝裡一指。小張一看,原來這裡還蹲著兩個美國兵,蜷縮著身體,正凍得瑟瑟發抖。
吃過飯的美國兵一邊打著飽嗝,一邊哇啦哇啦地說了一通。山溝裡的兩個美國兵一聽,立即扔下武器,舉起雙手,朝小張走來,自動當了俘虜,跟著小張吃飯去了。
就這樣,廚師小張一槍未發,輕而易舉俘虜三個美國兵。
飼養員李大文馬料餅俘虜美國兵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一天,李大文牽著馬,準備到向陽的山坡上遛馬。他經過一個山洞時,正好趕上一個美國兵探頭探腦地朝外面張望。李大文高喊一聲:“幹什麼的?繳槍不殺!”
美國兵雖然沒聽懂李大文說啥,但也認出他是一個志願軍戰士,於是撒腿就跑。
李大文放開馬韁繩,在後面緊追,邊追邊喊:“再跑我就開槍了!”但實際上他身上並沒有槍。
美國兵玩命地跑,眼瞅就要鑽進山溝了。李大文急中生智,把揣在兜裡的用來餵馬的料餅拿出來,朝美國兵扔去。
美國兵聽見一個東西飛了過來,還以為是手雷呢,嚇得原地臥倒。等了一會兒,不見“手雷”爆炸,轉眼一瞧,是一個大餅子。美國兵猛地撲了過去,抱起料餅就啃。
李大文趕了上來,拿起美國兵的槍,指住了他。美國兵不以為意,開心地猛啃大餅子,順從地當了李大文的俘虜。
“少爺兵”出盡洋相
抓俘虜時,因為雙方語言不通,文化差異,還經常鬧一些笑話。有一次,警衛員胡茂仁抓到一個美國俘虜,這個美國兵不知道志願軍優待俘虜的政策,以為抓到後會被槍斃,所以很不配合,說什麼也不肯和胡茂仁走。
胡茂仁只好一邊用手比劃,一邊掏出了英文傳單給他看。美國俘虜看到英文傳單,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抱著胡茂仁就要親吻。
胡茂仁大驚,以為俘虜要咬他,當胸就給了俘虜一拳。這下輪到俘虜大驚失色了,以為胡茂仁生氣了要槍斃他,嚇得要死,面色鐵青,一路上瑟瑟發抖。
等到了駐地了,胡茂仁找來英語翻譯,說這個俘虜不老實,得做做工作。翻譯問發生了什麼事,胡茂仁把經過說了一遍。翻譯哈哈大笑,說:“小胡,那是美國人表示親熱的禮節,你揍人家幹嘛?”
胡茂仁仔細一問,才知道咋回事,於是特意找到美國俘虜道歉,美國俘虜這才不再緊張了,安安心心地當了俘虜。
志願軍抓俘虜時,美國的“少爺兵”們出了各種洋相。後來,38軍的“快板大王”馬樹青還專門編了一段快板:
打竹板響連天,
聽我唱段美國佬出洋相,
裝死又求饒,
一副可憐樣;
志願軍戰士一聲喊,
嚇得渾身直篩糠,
給咱磕頭作揖討飯皮,
華爾街大老闆的臉皮全丟光!
講到這,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你說的這些不是編故事吧?美國兵真這麼不中用麼?
當然不是編的,上面這些小故事,都是權威資料記載的。至於美國兵為什麼不中用,因為兩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美國兵缺乏鬥志,“不理解這場戰爭”。
“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曾說過:
“這是一支張皇失措的軍隊,對自己對領導都喪失了信心,不知道自己在那裡幹什麼,老是希望能早日乘船回國。
……
如果我們國家進行的戰爭中有一場不為人們所理解的戰爭,那麼朝鮮戰爭就是這樣的戰爭。”
正是因為美國兵不能理解朝鮮戰爭,認為這場戰爭缺乏正義性,所以他們的鬥志才特別地差。
第二種原因,是志願軍優待俘虜,瓦解敵人工作做得好。
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回憶說,戰爭剛開始,志願軍很難抓美軍俘虜,因為美軍士兵不瞭解志願軍的俘虜政策,以為抓到會被送去做苦工甚至槍斃。但經過積極宣傳和嚴格執行俘虜政策,美國士兵就經常投降了,他們認為“當俘虜比作戰安全多了”,後來,甚至出現過兩次上百人集體投降的事件。
杜平說:
“寬待俘虜和瓦解敵軍的政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