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現實遠比電影呈現的更殘酷啊……”10月12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田序華,在家人的陪同下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回家後,田序華反覆摩挲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淚光閃爍,久久不能釋懷……
田序華15歲參軍,17歲入黨,經歷了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等數十場戰役,身上多處受過槍傷。在這些傷疤中,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右側小腿上的一處,那是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被迫擊炮彈片穿破留下的傷口。每逢陰雨寒天,傷口便隱隱作痛,讓他不時想起7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悲壯與慘烈。
1950年,時任第9兵團20軍59師176團2營5連3排副排長的田序華接到“立刻移防”的命令,便馬上乘火車秘密北上,緊急入朝到達長津湖地區。那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之一,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志願軍趕到時恰恰趕上了50年不遇的極寒天氣,夜晚溫度達到零下40攝氏度。在這個溫度下,一口唾沫吐出去,在空中就開始結冰,掉在地上就是一個實心冰塊。晚上休息時,戰士們找個雪窩子兩兩靠在一起,有的人沒等到天亮就凍死在裡面了,卻仍然保持著戰鬥的姿勢,成了一座座冰雕的“豐碑”。為了隱蔽行軍,戰士們不能生火做飯,只能把硬邦邦的土豆放在胸口,化開一點啃一點,再化開一點再啃一點,有不少戰士都把門牙硌掉了。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田序華牢牢地端著冰冷的槍,手與槍凍在了一起,稍有動作,就會連皮撕掉,但他依然時刻保持警戒,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敵人是有坦克、迫擊炮、戰防炮等重型武器的美國王牌部隊,而我們志願軍只有少量火箭筒、無後坐力炮,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條件下,我們三分之二的炮彈成了啞彈。這仗,還能打嗎?“往前衝,遇上就打!”田序華回憶道,這是他的連長劉福全70多年前下的命令,也是包括他在內的志願軍戰士們的進攻號角。
1950年11月,田序華所在部隊接受了攻佔死鷹嶺的任務。死鷹嶺位於長津湖南端,連線著下碣隅裡、柳潭裡,屬咽喉要道,也是敵我兩方的力爭之地。為了奪取死鷹嶺制高點,搶佔有利作戰位置,田序華和戰友們冒著槍林彈雨往前衝。為了節省彈藥、提高投射精準度,他們選擇近距離射擊和投彈,將敵人一個一個擊斃……“當時心裡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打贏這場仗,絕不讓戰火燒到祖國大地。”田序華說。
很快,英勇善戰的田序華成了敵軍的重點選殺物件,於是,更加密集的子彈朝他射來。田序華只覺手部一麻,是舉槍的左手中了彈,隨後他用右手托起槍繼續戰鬥,一轉身右腿又中了一彈,他無奈地倒在了地上。此時,頭上的敵機更加猖狂,烏鴉般地結隊俯衝、掃射。田序華咬緊牙關,翻身、扶搶,拖著中彈的右腿繼續與敵人戰鬥,滾燙的鮮血融進了異國冰冷的土地……
就是用這樣的打法,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把曾經不可一世的美軍陸戰1師,打得乘船逃離,這也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潰退。在這場戰役中,田序華所在的連隊由130多人減員到50多人,連長劉福全英勇犧牲,而田序華身體裡至今仍殘留著這場戰役留下的彈片。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時光飛逝,曾經的熱血青年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對田序華這樣的老兵來說,很多事情都已經記不清了,但一提起曾經的戰事,他們的記憶立刻變得清晰,他們講述的故事依然慷慨激昂。“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不僅要珍惜現在的好日子,更要繼承先烈們的鬥爭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越來越強大。”田序華語重心長地說。(通訊員 紀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