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微不足道的袖子,曾讓一位晉國太子遭受晉獻公夫人驪姬的無恥讕言而百口莫辯,曾讓唐朝出身於范陽盧氏的宰相盧攜人前失儀。長沙定王劉發〝但張袖舉小手〞,被周圍人認為拙劣的動作,改變了封地的大小,為後世留下了〝長沙不足舞〞這個典故。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因〝秦王絕袖〞(扯斷了袖子)這個動作,讓荊軻的刺殺計劃功虧一簣。唐代詩人喬知之筆下一篇與袖子相關的詩作,竟讓昔日情人碧玉仿效西晉的綠珠殉情自殺,結束了短暫而悽豔的一生。嫣然含笑的大唐貴妃曾甩出傾國傾城的舞袖,但同時也甩出了已成定局的紅粉成灰……
〝領袖〞一詞,最早真的源於魏舒這位〝人之領袖〞嗎?每每提到領袖,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那場令人難忘的開國大典的禮炮。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領袖〞,往往是〝領頭人〞的意思。章士釗(筆名黃中黃)《沈藎》中〝北方之譚嗣同,南方之唐才常,領袖戊戌、庚子兩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中的〝領袖〞一詞,它的詞性雖為動詞,但也能讓我們知曉譚嗣同、唐常才是戊戌變法和自立軍起義的〝領頭人〞。
下面我們就對領袖一詞追根溯源。衣服的領子和袖子合成詞匯――〝領袖〞一詞,最初也是指衣服的領子和袖子,並不指代人。如《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中有〝領袖正白〞的記載。以下是領袖指代人的例證,如《世說新語》〝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文選》〝故以暉映先達,領袖後進〞,呂向注:〝領袖,可為人之儀則〞。呂向我們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就是白居易《上陽白髮人》中〝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的〝呂向〞。呂向註疏中的〝人之儀則〞,似乎讓我們感覺到儀表堂堂是成為領袖的先決條件。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會坐罷,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
――《晉書·魏舒傳》
值得注意的是《晉書》成書於唐初,由房玄齡等21人集體編著。我們有理由相信《晉書·魏舒傳》有關〝領袖〞這段記載,受了幹寶《晉紀》的影響。成書於南朝時的《世說新語》和《文選》中的〝領袖〞一詞,受到幹寶《晉紀》的影響也在所難免。司馬昭每次朝會之後,都對魏舒進行目送,其程度絕不亞於後來潘安對賈謐的〝望塵而拜〞。魏舒到底憑藉什麼通天本領,才會讓司馬昭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據《晉書·魏舒傳》記載,他身長八尺二寸,姿望秀偉,從小便顯露了超乎常人的射箭天賦。他不是沒有讀書的天份,就是不愛讀書,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自然遭到了周圍人的訕笑哂嗤。一次朝廷簡拔基層官吏的考試,讓魏舒看到了自己人生與事業的春天。
他躍躍欲試地報名應考,結果周圍人一致認為醫院的守衛翫忽職守,才會讓魏舒在眾人面前〝展覽陳列〞。魏舒沒有反唇相譏,而是自我解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但他仍堅信自己終將魚躍龍門。經過3個月左右的〝浴血奮戰〞,魏舒終於如願以償地有了編制,可以揚眉吐氣了。
後來魏舒所在的部門進行裁員,他為了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收拾行李主動請辭。一句〝吾即其人也〞,讓他日後人氣大增,金代趙秉文〝襆被何時從魏舒〞這句詩描寫的就是這件事。此時恰逢軍隊擴充編制,他在後將軍鍾毓手下做了文職軍官,負責每次射箭比賽的統計工作。一次,射箭比賽的人手不夠了,鍾毓讓魏舒充個人場,勝負結果可以忽略不計。沒想到魏舒氣定神閒地展現了他的射箭天賦,他人生的轉折點就從此刻開始。
後遇朋人不足,以舒滿數。毓初不知其善射。舒榮範閒雅,發無不中,舉坐愕然,莫有敵者。
――《晉書·魏舒傳》
人生偉大樂章的精彩頓挫,編織了多少血與淚的交織碰撞,多少執念與堅守的孜孜以求。鍾毓覺得自己埋沒了魏舒,後來把他推薦給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昭。由此可見,魏舒智商情商逆商靈商諸商皆高,一個人自我展示才華的方式與機遇同等重要,前提是你一定要具備或時刻準備著常人並不具備的非凡天賦。
府朝碎務,未嘗見是非。至於興廢大事,眾人莫能斷者,舒徐為籌之,多出眾議之表。
――《晉書·魏舒傳》
後來魏舒完成了府臣到朝臣的騏驥一躍,朝堂之上,我們幾乎看不到魏舒在斤斤計較中討價還價的姿勢,但凡論及大政方針,定會出現他高談闊論的身影。〝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的〝堂堂〞,既有儀表堂堂的顏值擔當,也有格局與視野足以讓人〝仰望星空〞的胸懷與風度擔當。縱使歲月在臉上挖坑埋雷與潑墨畫痕,依然氣度不減。
他深諳亂世生存之道:做人要低倜,過於高調,只會博取別人視網膜一時的注視,永遠不會得到領導的重視。膚淺的人要的是觀眾;深沉的人要的是知己。在人生失意之時,適當地自我解嘲,永遠不要抱怨自己的領導在用一雙先天不足的眼睛在掃描。
〝領〞字由〝令〞和〝頁〞組成,〝令〞有〝支配〞的意思,〝頁〞指人頭,所以〝領〞就具有了〝支配頭腦〞的意思,是智慧的象徵。《說文解字》〝領,項也。從頁,令聲〞。袖字由〝衣〞和〝由〞組成,〝由〞有滑動的意思,是指袖子作為衣服的組成部件圍繞手臂,手臂可以在其中自由滑動,遊刃有餘,後來被引申為手段的象徵。
智慧是陽謀,方領矩步一直被視作儒者的特有風範,手段是〝陰謀〞,一個人手段多多,被稱作〝長袖善舞〞(出自《韓非子》),這類人往往是假面舞會上的行家裡手。魏舒這樣的〝人之領袖〞,陽謀和〝陰謀〞兼備,謹防〝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唯有這樣,才能洞悉觥籌交錯背後的險象還生和談笑風生中的暗藏玄機,才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領袖〞一詞是有頭腦、有手段的傑出者,現代漢語詞典中也有這項釋義。華夏衣冠的組成部件中,頭頂之上還有冠和冕,而領只是支配頭腦而已,所以冠冕的地位遠遠高於領袖。佩戴冠冕的至尊之人,被稱作〝人之龍鳳〞,如真龍天子一直被視作是皇帝的代名詞,鳳冠在南宋以前一直是皇后的專屬,南宋以後,民間女子在結婚時才可以佩戴鳳冠。
後來隨著鳳冠在民間的廣泛運用,〝龍鳳〞一詞的地位有所降低,也便成了〝傑出者〞的意思。如南宋劉克莊筆下〝早識武侯比龍鳳,晚為公旦序鴟鴞〞,楊萬里〝王家龍鳳重英特,謝砌芝蘭讓耿光〞,方回〝獨一陶元亮,龍鳳翔九州〞。我們常用〝筆走龍蛇〞形容書法技巧的爐火純青,〝龍鳳〞一詞後來也用於形容書法技巧的登峰造極,如〝未言篆隸飛龍鳳,且說風騷感鬼神〞。電視劇《錦繡未央》中叱雲柔曾稱自己的一雙兒女是〝人中龍鳳〞,這未免有些言過其實。司馬昭稱魏舒為〝人之領袖〞,明顯是居高臨下把自己視為〝人之龍鳳〞,才會毫不吝惜地將〝人之領袖〞的稱謂給了魏舒。
晉獻公夫人驪姬曾設計太子申生用寬大的袖子,為她驅趕蜜蜂。《後漢書·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毛主席詩句〝寂寞嫦娥舒廣袖〞,均寫出了袖子的寬大。袖子又稱〝袂〞,屈原《九歌·湘夫人》中也有〝捐餘袂兮江中,遺餘緤兮澧浦〞的詩句。〝袂端〞就是袖口。今天娛樂圈仍有一個詞語叫〝聯袂出演〞,可見寬大的袖子無論在現實世界或是詩歌國度裡都會讓人浮想連翩。晉獻公堅信驪姬對申生的控訴已成既定事實,他感慨自己尚在人世,一直看好的接班人竟然如此大逆不道,一隻小小的袖子讓申生百口莫辯,進而被廢掉了太子之位。
書生有美女相伴往往被稱作〝紅袖添香〞,我們首先會想到揚州的十里長街,這個風流才子浪跡的市場。詩人杜牧《寄遠》〝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紅袖〞似乎成了鶯鶯燕燕的代名詞。早在杜牧之前白居易筆下便寫有〝紅袖斜翻翠黛愁〞的詩句,杜牧之後賀鑄寫有〝紅袖倚樓凝睇〞的詞句,張孝祥寫有〝紅袖舞香風〞的詞句。真真正正締造了〝紅袖添香〞這個詞語的人是席佩蘭,他筆下有〝紅袖添香伴讀書〞的詩句。後來,梁啟超筆下也有〝紅袖添香對譯書〞的詩句。
記得小時候一部熱播臺灣電視劇《珍珠傳奇》的主題曲《望斷西京留傳奇》中,有一句歌詞便是〝紅袖翠竹人羨慕〞。電視劇《水滸後傳》中息紅淚的紅袖書院,其實就是高檔的青樓會所。曹植《七啟》〝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原來〝氣貫長虹〞是在〝揮袂生風〞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
《晉書·五行志》記載:〝魏明帝披縹綾半袖〞,半袖就是短袂衣,相當於今天的短款半袖外搭。曹植筆下的〝揮袂生風〞似乎與侄子魏明帝曹叡形成鮮明對比,但出乎你的意料,曹操和曹植都有過〝男人女性化〞的審美傾向。曹操曾戴袷帽,佩鞶囊(相當於今天女士用來放細小物件的包包),曹植曾在洗完澡後傅粉,不過這種粉應該不是女士化妝用的乾粉或蜜粉,應該是痱子粉或嬰兒爽身粉一類。
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紅顏為君盡。
――喬知之《綠珠篇》
喬知之與碧玉的綿綿心語響徹在耳畔,喃呢了滿懷眷戀。溫潤了歲月冷暖。可是他們的感情偏偏經歷了魏王武承嗣――這個波詭雲譎的驛站。〝辭君去君終不忍〞,他滿溢詩情的溫潤偏偏邂逅了太多的無能為力與情非得已,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剪影讓他永遠無法隨遇而安。〝徒勞掩袂傷鉛粉〞,〝袂〞就是袖子,〝鉛粉〞相當於現在的乾粉,唐代女子喜歡用鉛粉從額頭一直敷到頸部,使肌膚勝雪,以此為美。〝洗盡鉛華〞一詞中的〝鉛華〞,就與鉛粉相關,司馬光也曾寫有〝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的詞句。
〝徒勞掩袂〞承載了喬知之心中太多的五味雜陳,曾經的海誓山盟如今只能在喟然一嘆中四處遊弋。金谷園中綠珠墜樓殉情,為後世流下了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悽美愛情,可是喬知之自己卻毫無情致地忍辱偷生。幾經輾轉,這首詩到了碧玉手上,〝一代紅顏為君盡〞,碧玉領會了昔日戀人的絲絲心語,縱身躍入一處廢棄的枯井中,了結了她短暫而悽豔的一生……
出身范陽盧氏的盧攜與出身滎陽鄭氏的鄭畋是一對姨表兄弟,兩人同為宰相。因高駢擁兵自重的問題各持己見,吵得喋喋不休。盧攜在情緒失控之下,用袖子打翻了硯臺拂袖而去,他因自己的帥性今生而永載史冊。他也因為一隻袖子,成為唐代八位出身范陽盧氏的宰相中,唯一一位因人前失儀而被罷相的宰相。
〝人之領袖〞似乎成了魏舒的身份標籤,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推動,〝領袖〞一詞,也可以指代〝各行各業的傑出者〞,其中甚至包括沒有生命的樂器和煙花巷陌的〝無冕之王〞。宋人王讜曾記載唐玄宗酷愛羯鼓橫笛,把它們稱為〝八音之領袖〞。關漢卿在《單刀會》中稱馬孟起(馬超)為殺人的領袖,他自稱〝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說白了就是關漢卿在標榜自己是一位身經百戰的風月老手。
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中升級為〝拈酸的領袖,吃醋的班頭〞,我們看一下,馮夢龍繼關漢卿之後,將〝領袖〞與〝班頭〞並用,似乎有趨於〝領頭人〞的意思了。宋代楊萬里的詩句〝領袖眾芳捧堯日〞,清代洪昇《長生殿》〝誰堪領袖嬪嬙〞,已有〝遙遙領先〞的跡象。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指日當正位南面,為諸侯領袖,但不知魏王讓位當在何日?〞,我們看到此處的領袖,已明顯趨於今天我們所理解的〝領頭人〞了。
時光遺夢縱使枯躁蒼白的翻轉,衣服的〝領子〞和〝袖子〞,都在牢不可破的歷史記憶中n次凝眸與鐫刻。有時還蒸出〝斷袖之痞〞這類匪夷所思的酵母而喧騰一時,但無論怎樣〝領袖〞一詞,足以嫵媚了時代,驚豔了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