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年~前207年)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中車府令。曾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偽造詔書,矯詔逼殺公子扶蘇,下獄大將軍蒙恬兄弟,扶持胡亥為帝。之後獨攬大權,誅殺異己,結黨營私,施政苛暴。殺李斯、秦二世。最後被自己擁立的秦三世子嬰殺死,滅其三族。
蔡倫(61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封爵龍亭侯。其最大的貢獻就是改進了造紙術,製成了“蔡侯紙”。其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被奉為造紙的鼻祖、 紙神。後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曹騰(100年~159年)字季興,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宦官。因迎立漢桓帝有功,封爵費亭。服侍過四位皇帝,其心懷寬廣,舉薦賢人。有養子曹嵩(曹操之父)。魏明帝曹叡即位後,追尊為高皇帝。因此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被追封為皇帝的宦官。
張讓(?年~189年)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州)人,“十常侍”之一。位封列侯。在職時搜刮暴斂、驕縱貪婪。後因設殺外戚大臣何進被袁紹、袁術等人進宮殺盡宮中幾千太監,最後張讓被逼投水自盡。
楊思勖(654年~740年)本姓蘇,字祐之,羅州石城(今廣東廉江)人。唐朝宦官名將,羅州大首領羅歷之子。因助唐玄宗李隆基平定韋后及其餘黨,官至左監門衛將軍、驃騎大將軍兼左驍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上柱國、虢國公。善終。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祖籍潘州(今廣東高州),唐代宦官。因助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太平公主,位列高位,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但其人忠心耿耿,深得唐玄宗寵信,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李隆基駕崩後,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李輔國(704年~762年)字靜忠,博陸郡(今北京平谷)人。唐朝宦官,唐朝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安史之亂時,因勸太子李亨登基而掌握軍權,官至元帥府行軍司馬、開府儀同三司、知內侍省事。封郕國公,其樣貌醜陋,害建寧王李倓,殺張皇后和越王李系。唐代宗李豫繼位後架空其權利,派刺客將其暗殺,追贈太傅,諡號醜。
魚朝恩(722年~770年)瀘州瀘川(今四川瀘縣)人。唐朝宦官。曾護送唐玄宗出逃,侍奉唐肅宗李亨,頗得信用,歷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統率神策軍。封爵鄭國公,權傾朝野。後坐罪處死。
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開封人,北宋宦官,“六賊”之一。官至檢校太尉、太傅,封爵廣陽郡王。與權相蔡京勾結,獨攬北宋軍政大權,但其掌兵權二十餘年,在與遼、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卻兵權永固,可見其保權手段之高。金兵南下後宋欽宗即位,將其處死。
鄭和(1371年~ 1433年)原姓馬,賜姓鄭,稱三保太監,雲南昆陽州(今昆明)人。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曾六次率隊七下西洋,是15世紀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積極作用。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振(?年~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縣)人。明朝宦官。本為落第秀才,略通經書,後自閹進宮。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明朝第一代專權宦官。曾力勸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行至土木堡時全軍覆沒,朱祁鎮被俘,王振被殺。
劉瑾(1451年~1510年)興平(今陝西咸陽興平)人,明朝宦官。官至司禮監掌印太監。八虎之首。其黨同伐異,欺上瞞下,納賄自肥,權傾天下,後被八虎之一張永帶頭揭發罪行,以反逆罪凌遲處死。
張永(1465年~1529年)河北保定(河北新城縣)人,明朝宦官,八虎之一。原依附劉瑾,後與之產生矛盾,隨之接受內閣首輔楊一清的建議,用計將劉瑾剷除。最後掌管御用監,提督團營。病逝。
魏忠賢(1568年~1627年)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人,明朝宦官。進宮初名李進忠,後賜名魏忠賢。任司禮秉筆太監時,杖殺朝臣,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為歷代閹官專權亂國的最高峰。時人“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治其十大罪,後自縊而亡。
王承恩(?年~1644年)明末宦官,北直隸順德府(今河北邢臺)人,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與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景山)。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天津市武清縣人。明朝宦官。歷任司禮秉筆太監、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能詩文書畫。為人忠厚。有作品《被誣遺囑》《感懷詩》。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朝宦官,直隸南皮(河北南皮)人。自小為咸豐帝御前太監。咸豐死後成為慈禧心腹。官至總管大太監,恃功自大,干預朝政,打壓親王,挑撥兩宮太后,樹敵眾多,喜斂財,驕橫處世。後到江南採辦,至山東時,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李連英(1848年~1911年)本名李進喜,同治年間,受封二總管。慈禧賜名連英。深得慈禧器重,後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封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宮中所有太監。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
孫耀庭(1902年~1996年)天津市靜海區人,中國最後一位太監。1916年,到原清朝攝政王府,後又到載濤貝勒處。之後又進了紫禁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