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古裝劇的人對師爺這種人不陌生,包拯身邊就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師爺公孫策。當年看《雍正王朝》就被裡面聰明厲害的謀士鄔先生圈粉,如果沒有這個高人的指點,四爺胤礽想要實現登龍之志,可能不太容易。鄔先生在雍正身邊充當幕僚智囊,這樣的人我們俗稱為”師爺“。師爺這個行當起源很早,但作為一種群體職業形態,卻是在明清之際。
體制外的臨時工
明清時期八股取士,讀書人只學習科舉考試大綱——即四書五經的內容,一旦考中進士授官後只有學問功名而不懂政務處理,工作起來一籌莫展,舉措皆非。所以新官上任不得不去聘請幫手來輔助自己,於是就產生了師爺。這是一個伴隨政務精細化和專業化帶來的新職業,類似“職業經理人”。
師爺出入各級衙門,處理各種政務,卻不是朝廷的官員行列,在官位體制上,無正式編制,所拿的工資是由主官個人自掏腰包。
既然不在體制內,自然也沒有官銜職稱。民間俗稱他們為師爺,僱傭他們的官員稱其為“西席先生”,而真正的“師爺”用一個相似的詞語類比的話,它更像是——“幕僚”,正式的謂就是“幕賓”、“幕友”、“幕客”。“幕”就是指篷帳、營帳,古代將帥或行政官的府署。所以這個職業的起源,其實最早不在衙門公堂之上,而是在戰場上。
州縣府署裡的政務,離不開師爺。地方管理主要是司法審判和錢糧稅賦兩部分,這正是考察官員政績的重點專案。所以對應的師爺“工種”分類為刑名師爺和錢穀師爺。
刑名師爺精通律令法規,協助管理當地刑名事務,批閱供詞、查驗證據,到擬定判決、複審案件,是主官的“法律顧問”。錢穀師爺,處理賦稅事宜,類似於“大管家,負責徵收賦稅、編造賬冊、徵收押運糧草、查災賑災、賬本交接,是主官的“經濟顧問”。
此外還有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的,比如處理公文的書啟師爺(秉筆師爺)、漕糧師爺、庫款師爺等,更高一級的機構裡,如督撫這一級官員就需要戎幕師爺、閱卷師爺等。
在清代,還有一種類似現在的駐京辦人員的存在,當時人稱“看摺子師爺”。他們的辦公地點在京師,為自己的僱主在京師各個衙門之間、各級官員間奔走,收集訊息。僱主官員有摺子上奏,到達京師後首先給他們過目,根據動態情形做出修改。
權力不小待遇也高
師爺與主官之間是僱傭關係,僱主付給師爺的報酬都叫做“束脩”、“聘金”等,兩者不是上下級。能成為師爺的人必定是讀書人,有的還有功名在身,和科舉出身的主官階級屬性相同,師爺面對主官會自稱“學生”,兩者地位更加平等一些。
由於需要長期的合作和交流,師爺必定也是信得過的人,主官更多時候會把師爺當成賓客和朋友。主官對師爺會以禮相待,師爺對主官則不用行官禮,不用下跪,甚至可以來去自由,不受約束。
從秦代起地方上長史一級的官員就要由中央任命,以後歷代一直延續,主政官員一般異地任職,郡守如此,縣令也如此。剛剛到任的地方官人生地不熟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師爺這樣的人物,打理各項事務,溝通上下。
對於地方勢力,尤其是自己的副手們如縣丞、主簿人,既要用、也要防,避免被坑,師爺在這時就可以起到防火牆的作用,對胥吏、衙役進行監督和牽制。待其成熟之時,甚至就可以用師爺架空朝廷任命的佐官們,自己獨攬大權。
主官利用師爺的專業知識技能,為自己服務,必然會伴隨著權力下放,正因如此,師爺們也就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官府的實際權力,成為機構中至關重要的人物。
在清代上至一品總督,下至七品知縣,各級官員都離不開師爺。官員與師爺共治天下,成為一種事實。無幕不成衙”才成為各地衙門官員都心知肚明的一項“潛規則”。遇到御下無能的僱主,那他就有可能只是名義上的主官,真正主事、辦事,操持權柄的就變成了師爺。在當時官場,師爺把官員完全架空的現象並不少見。正所謂,“錢穀刑名一切資之幕友,主人惟坐嘯畫諾而已。”
歷史上有太多例證,師爺既能護主,也能毀主,能幫主官成就功業的,也能讓主官身敗名裂的,到了現代,他們這群人被稱為了“秘書”,往往能能榮登大位,掌握大權。
師爺手中有權,各方面的好處當然不少,作為職場打工人工資也是頗高的,在師爺最吃香的康雍乾時代,薪水不斷上漲,乾隆初年時就已達兩百多兩。
在這裡我們找到一份晚清時周詢所撰的《蜀海叢談》,裡面對四川境內的師爺待遇有詳細記載:縣一級的刑名、錢糧師爺的收入為360兩、州一級的為560兩、府一級的為960兩、道一級的為1440兩。再高級別的如按察使、布政使、總督等機構的各類師爺,工資待遇都在1000兩以上,實際收入更是多達2000兩以上,最高者能高達8000兩。
想要入行成才不容易
師爺並不是隨便的人能做的,想要成為一名師爺,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就已經將大多數人擋在了門外。
師爺這門行業,跟其他手藝人的行當規矩一樣,首先需要拜師入行學習三年。想要拜師可不容易,因為師爺這門行業手藝大都不外傳。比如師爺行當中享譽全國的“紹興幫”,即紹興師爺,就是根據鄉情維持聯絡,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師傅帶徒弟,前後相繼,縷縷不絕,完成了事實壟斷。
拜師之後就要學習各種專業知識,想要成為錢穀師爺的,就要讀《幕學舉要》、《錢穀備要》、《佐治藥言》等,還要了解地方施政經驗;想要成為刑名師爺的,就要熟讀各種法律典籍,辦案方法之類的書籍,此外還要了解朝廷釋出的佈告、禁令。
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師爺,除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外,還要積累足夠的學問底蘊和謀略,不僅要熟悉官場規則,懂得社會情況,社交能力要強外,還須文筆要好。這期間淘汰率更是殘酷,出師後能成為一名行業精英更是難能可貴,這樣的人是非常搶手的,那些官員們爭相聘請。
清代著名的紹興師爺龔未齋,結合他的職場經驗,總結出三條行業人才評定準則,放在今天的秘書職場依然受用。一是須胸中有經濟,通達時務,庶有文藻,肆應不窮;二是必須二十內外,記誦難忘,舉一隅二反三;三是須有天生美才,善於應酬,妙於言論。達不到這三條,那就成不了行業頂尖人才。
《雍正王朝》裡如BUG一樣的神人物鄔先生,也是一位紹興師爺,他善於把握朝廷大局,揣摩帝王心術的能力,簡直是師爺這行職業天花板,實現了師爺們夢寐以求的政治抱負。
最後歷史君說:
師爺這個職業受到衝擊,是隨著晚清社會的改變,尤其是洋務運動引入了現代人才培養機制,對師爺行業造成了致命打擊。但這種源遠流長的職業,換過幾次面板,依然不絕,從戰國時期貴族們的“食客”,到秦漢後的“幕僚”再到明清時期的“師爺”,一直為讀書人提供"經世致用"的實踐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