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歷史上是一個曾經受到中國中原文明深度影響的地區,這種影響可以說直到現代也在很多方面都在體現。比如現代日文仍然大量使用漢字,日本人的姓名也基本都是基於漢字等等。但其實日本這個族群早期的起源卻是跟中原文化差異甚遠的,而且它的漢化過程也是經過了幾百年才完成的。那麼在漢化之前的日本和日本人究竟是什麼樣呢?
劉秀所賜金印說明了什麼?
其實日本的漢化過程基本上就是它的文明化過程,也就是它自己從無到有產生文字記載的過程。所以關於日本漢化之前的歷史,其實日本本土是全無記載的,因為當時日本本土根本沒有文字。所以這些相關歷史的記載只能從中國史料裡的隻言片語裡去找,另外近代的考古也可以作為參考。
而近代考古發現的證據已經基本證明,最早生活在日本的是一個名叫繩紋人的族群。這個族群的起源目前沒有定論,但一些證據顯示他們可能是一個源於東南亞島嶼地區的族群,也就是跟今天的印尼人和馬來人比較接近的族群。這個族群差不多在1萬年前就已經到了日本,但其發展水平始終非常原始。不過從公元前1000年前後開始,日本出現了另外一個族群,這個族群來自亞洲大陸,在現代被稱為彌生人。這個族群將金屬冶煉以及水稻種植等科技帶到了日本列島,使日本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但這些情況都是基於近代考古得出的觀點,因為在當時即使是中國史書對日本列島也基本沒有記載,而極少數可能相關的記載中,徐福的傳說肯定能算其中之一。近代有些觀點認為,徐福的船隊有可能是在那個時期從亞洲大陸抵達日本的彌生人群體的成員,但這種推測還是缺乏相關證據支援,所以也還不是定論。
而在中國史書裡,對於日本最早的相對比較確實的記載出現在東漢初年。根據《後漢書·東夷傳》的記載,在公元57年的時候,一個名叫奴國的政權向東漢遣使朝貢。後漢書說這個奴國是倭國眾多邦國中位於最南方的一個。而當時東漢的皇帝劉秀大概對奴國的朝貢比較高興,所以賜給了他們一個金印。後來在《魏志倭人傳》裡,還曾再次出現了這個奴國的相關記載,其中說奴國有兩萬戶人口。
其實本來這此記載也不是特別確定的,因為從這段記載是沒法推測出奴國究竟在哪的。但在公元1784年,在日本九州島北部福岡地區,一個名叫甚兵衛的農夫在整修自家水田的時候竟然挖出來了一個金印,而這個金印上面赫然刻著5個漢字——“漢委奴國王”。雖然這個金印出土後,有許多學者對其真偽也曾提出過異議,但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它確實是個真品,就是光武帝劉秀賜給奴國的金印。因此這個金印也在1956年被日本認定為一級國寶,出土金印的福岡地區也就被認定是東漢時奴國的大概方位了。
而在奴國朝貢大約50年之後,中國史書裡出現了第一個有名字的日本人。這個人名叫帥升,是當時倭國的國王。他在中國史書裡留名很大機率是因為他當時可能親自到了中國。還是根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當時帥升帶著160名作為貢品的“生口”(可能是奴隸或者工匠)來到漢朝,請求面見漢安帝。而這個帥升也就因此成為了日本列島在世界文字記載中第一個留下了名字的人了。
日本天照大神是女的?還跟曹魏挺熟?
不過早期日本列島在中原史書中最顯眼的人物是出現在將近100年之後。在三國時期,日本列島出現了一名跟曹魏往來密切的女人,名叫卑彌呼。根據《三國志·魏書·倭人傳》記載,在大約公元188年前後,倭國各個邦國陷入混戰之中。當時,其中的一個邦國邪馬臺國有個女王,叫卑彌呼。她當時年齡已經不小,卻沒有夫婿。而且她似乎會一些方術,能夠透過這些方術迷惑眾人。大概就是透過這種原始宗教手段,卑彌呼成功地贏得了其它邦國的支援,最後被各國共推為倭國女王。
而這個卑彌呼在成為倭國共主之後,曾經多次遣使到魏國朝貢,《三國志》裡記載了難升米、都市牛利、伊聲耆、掖邪狗、載斯和烏越等等多個卑彌呼派到魏國的使臣名字。而卑彌呼多次遣使來朝大概也讓當時的魏明帝曹叡比較高興,因此冊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也給她賜了金印。
不過在當時,雖然卑彌呼得到了多數倭國邦國的認可,但在日本列島上還是有跟也作對的政權。《三國志》記載說當時還有一個名叫狗奴國的政權不服卑彌呼,多次和她爆發戰爭,以至於卑彌呼還曾經專門向魏國告狀,報告兩國之間的戰事。而《三國志》記載說狗奴國的國王名叫卑彌弓呼,而當時在狗奴國掌握實權的一個大臣名叫狗古智卑狗。而現代一些學者認為,這個狗奴國有可能也是位於今天日本九州島南部的一個政權。
但當時狗奴國似乎並未直接和魏國有過往來,所以中原關於日本列島的記載主要還是與卑彌呼和倭國相關的。而我們前面已經說了,當時日本本土是不存在任何文字記載的,但一些近代學者經過研究之後發現,卑彌呼和她的繼承人臺與(也是一名女性)的一些事蹟似乎和日本傳說中創立了日本的天照大神有類似之處。比如一些學者結合現代天文學計算發現,在《三國志》記載的卑彌呼過世年份公元248年前後,日本北九州地區可以看到兩次日食。而這和日本傳說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巖戶中,導致世界無光的記載非常吻合。另外按照統計學計算,根據日本歷任天皇在位的平均時間推算,卑彌呼的在位時間也和傳說中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所以卑彌呼其實有可能就是天照大神的原型。但這些觀點相對來說還是缺乏實證支援,所以也只是假說了。
日本和倭國不是一回事?
而在卑彌呼之後,中國史書中關於日本列島的記載雖然零星還有,但相對就沒太大特點了。而下一個比較有特點的事件,則是出現在了隋朝。在公元607年,倭國向隋朝進行了一次朝貢,而這次朝貢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首先是這次朝貢使節的名字,名叫小野妹子。桃花石雜談相信可能一些朋友看到這裡就會誤會這位“妹子”真的是個妹子。但其實他不是,他是個漢子。而此次朝貢另外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情況是,小野妹子代表倭王多利思比孤給隋煬帝遞交了一份國書,而在這份國王裡,多利思比孤說了一名非常狂妄的話:
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而這句話明顯是把自己擺在了跟隋煬帝同等的地位上,而且似乎還有暗示隋朝已經日落西山的意味,所以很自然引發隋煬帝大怒,因而很快向倭國派遣了一位名叫裴世清的回使。在裴世清帶給倭王的詔書裡,第一句話就是“皇帝問倭王”,也就是完全按照中原帝王對諸侯的格式書寫的。
這個事件其實有幾個情況非常有意思,首先是小野妹子和多利思比孤的名字。其中小野妹子的名字可以說明:當時的倭國已經處在漢化的程序中了,所以他的名字雖然看著還是有些彆扭,但和我們之前看到的那些倭國人名相比已經有了本質不同,已經比較接近近代日本人基於漢字的姓名了。而多利思比孤的名字則說明,雖然當時倭國已經處在了漢化的過程中,但其漢化程序還沒有完成,倭國還是有許多人名是按照和漢字無關的方式取的。
而另外一個情況就更有意思了。因為在記載這件事的《隋書》裡,說派小野妹子來中國的是倭王多利思比孤,他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號阿輩雞彌。他有後宮六七百,而他的皇后名叫雞彌,太子名叫利歌彌多弗利。但非常有意思的是,根據後來的日本史書記載,在這個時間段,日本只有一個女天皇,叫推古天皇。而《隋書》裡記載的多利思比孤卻是查無此人。
但中國史書在古代各國史書裡相對還是比較嚴謹的,所以說這樣一箇中國史書記載的國王根本不存在也確實說不過去。但這個後宮佳麗無數,還有兒子的多利思比孤又確實不可能是那個女天皇,那他究竟是誰呢?一種相對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多利思比孤其實是推古天皇的侄子聖德太子。但有些學者卻對這種說法有強烈質疑,因為這個聖德太子在日本是以重和知禮,敬慕中華文明而聞名的,他似乎不太可能在明知會激怒隋煬帝的情況下寫出那封自稱“日出處天子”的國書。
那麼多利思比孤究竟是誰呢?針對這個問題,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古田武彥等學者曾經提出過一個非常驚世駭俗的假說。可能有些朋友還記得,前文我們提到早期到華朝貢的倭國政權時,幾次提到了日本九州島,似乎這些政權主要都存在於九州島,而不是後來日本的核心地區本州島。而古田武彥等人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們認為:其實倭國和日本並不是指同一個國家,或者說並不是指同一個政權。倭國其實是古代存在於今天日本九州島上的政權,和後來日本的大和政權並不是一回事。
這種觀點認為,倭國從公元2世紀一直存在到了公元7世紀,在此期間和中原王朝有過交往的其實一直都是倭國,倭國也長期對存在於日本本州的大和政權形成了壓制。但在公元663年發生在朝鮮半島周邊的白江口戰役中,倭國被唐朝擊敗之後國力衰敗,之後很快滅亡。隨後倭國故地被大和政權佔領。之後,大和政權盜用了倭國的歷史,把倭國的歷史說成了自己的歷史。而《隋書》裡記載的多利思比孤其實就是倭國的一個國王,所以他才和日本史書裡記載的日本君主完全對不上了。
但這種假說也同樣很難得到任何史料的支援,因此也只能是非主流的假說了。但無論如何,日本正是在小野妹子到訪隋朝前後逐漸實現了漢化,也就是進入了文明時代。公元645年,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效法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日本這個國家到此時也基本初步成形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