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讓他從一個北京知青,最後成了一個在陝北務農的農民
人生有許多不期而遇的事情,有些時候我們無法改變,碰上只能說明我們運氣不好,彷彿一切都是命中註定,這是處在那個年代不能逃脫的現實。
1950年唐駿出生在北京一座四合院裡,他出生那天正是臘月時分,北京的天氣異常寒冷,這可能也預示了他今後的命運。
唐駿的爺爺是老紅軍,父母都是有文化的老師,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唐駿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家裡都希望他長大之後能夠成才,可是這一切在1968年發生了變化。
當時作為老三屆的學生,唐駿遲遲不能畢業,當時全國掀起的文化浪潮正在推向高潮,到處都是響亮的口號,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紮根農村幹革命。
為了響應號召,唐駿和其他500多名知青,一起坐上了北京開往陝北的知青專列,在火車上有人顯得很激動,有人則憂愁滿面,唐駿有些失落的坐在靠窗戶的位置,看著窗外的風景,景色是越來越荒涼,正如他的心情一樣,失落到了極點。
火車走了三天兩夜,到了陝西銅川大家下了火車,出了出站口,一排排整齊的卡車已經等候多時,大家被分成幾批坐上了不同的卡車,唐駿是最後一個上車的,看著卡車一輛一輛的開走了,大家揮手告別,也許以後再難相見。
唐駿坐上卡車大約走了三個多小時,卡車就停了下來,司機師傅讓大家下來,因為前面的路卡車過不去,大家只能步行,這次領隊是張春華老師,張春華老師告訴大家,再走一段路,馬上就到目的地了。
大家跟著張春華老師步行走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是看到了人家,此時知青們已經有些乏困,大家集體歇息了半個鐘頭。
知青們插隊的地方是陝北馮家嶺,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這裡的人都姓馮,聽說是司馬遷的後裔。
這次來馮家嶺插隊的知青一共有15人, 張春華老師把大家帶到目的地,等大家安頓好之後就離開了,馮家嶺一共有3個生產大隊,唐駿被分到了一隊,一隊是條件最艱苦的一個大隊,知青們住的都是土坯房子,吃飯都是由專門的社員負責,一年四季很少能夠看到肉,多半都是鹹菜家玉米麵饅頭,條件極為艱苦。
知青們主要的工作就是下地,跟著老鄉學習務農技術,陝北耕地多半都是由牲口來完成,唐駿作為知青中最有文化的,被隊長安排負責隊裡的兩頭牛和三隻羊,這都是隊裡的集體財產,全隊人都當它們是寶貝,這份工作對唐駿來說簡直就是大材小用。
愛情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東西,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像是春天最美麗的花朵,讓你忍不住就想去擁有。
知青之間大傢伙談戀愛很正常,但是和農村女孩談戀愛,唐駿還是第一個,一隊馮玉堂家有一個女兒名叫馮小玉,因為唐駿經常幫助馮玉堂家裡挑水,和馮玉堂的女兒馮小玉兩個人就認識了,都是年輕人,彼此有好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對於一個農村女孩子來說,馮小玉內心其實有些自卑 ,這種自卑來源於家庭,因為馮小玉沒有念過幾年書,和唐駿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北京知青居然和一個陝北女孩談起了戀愛,唐駿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既然愛了,就應該勇敢在一起,在愛情面前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
在唐駿不懈努力之下,馮小玉終於被唐駿打動了,可能這就是愛情的力量,雖然兩個人的交往不被大家看好,但是在大家都表示懷疑的情況下,唐駿和馮小玉結婚了。
為愛情放棄回城機會 他從來沒有後悔過,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1978年在唐駿和馮小玉結婚一年之後,唐駿就收到了返城的通知,因為當時馮小玉已經懷了孕,而且馮小玉不願離開自己生活30年的家鄉,更重要的是她也希望唐駿能夠留下來。
唐駿做出決定很艱難,在陝北自己已經生活了10年,要說沒有感情那是假的,如果要回城那麼自己就要放棄這段感情,這種事情唐駿自然不會做,所以他決定留下來,而這一切多半都是為了愛情。
唐駿現在已經70多歲了,和老伴馮小玉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對於當年的決定他自己沒有後悔過,而在馮小玉心裡卻有些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