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時期,湧現出許多赤膽忠心的革命英雄,他們為了心中的主義和理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比如紅十軍的高階將領方誌敏、劉疇西等人,他們被敵人俘虜後拒不投降,最終壯烈犧牲,被人民所銘記。今天我們要講的人物,他是方誌敏堅實的革命戰友,並且幸運地活到了建國之後,他就是邵式平。
邵式平出生於1900年,他的家庭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加上父親的早逝,家庭條件比較貧窮,但好在家族成員親情濃厚,在16歲那年,在親戚的資助下,他進入弋陽縣裡高等小學讀書,巧合的是,方誌敏當時也在這所學校讀書,二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密友。年輕的方邵二人看到當時政府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想要改變這現狀,為此,他們成立了九區青年社,帶領學校的學生開展了各種愛國活動,二人的愛國熱情也感染了許多人,一時之間,方誌敏和邵式平成為了名震一時的學生領袖。三年後,邵式平從高等小學畢業,進入中學,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對革命更加嚮往,他加入了發表革命刊物的報社“鄱陽湖社”,用文字表達自己對改變黑暗時局的渴望。
23歲時,邵式平進入北京師範大學讀書,在校期間他繼續組織學生愛國運動。在北京期間因受到李大釗、瞿秋白等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影響,邵式平逐漸認識到只有共產黨的主張才能救亡圖存。沒過多久,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開始,邵式平追隨潮流,跟從心中最初的理想,加入了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邵式平沒有因敵人的血腥屠殺放棄自己的信仰。他回到家鄉,發動家鄉農民開展的農民運動,與圍剿的敵人進行武裝鬥爭。
在此期間,他再次遇到少年時的摯友-方誌敏,這兩位兄弟兼戰友再次並肩作戰,在江西發動了暴動,並在之後建立了贛東北根據地。他和方誌敏一起對根據地的土豪劣紳、地主財閥們進行打擊,將土地分給無地農民。“上有朱毛好主張,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誌敏,第二將軍邵式平。兩條半槍鬧革命 ,打倒土豪為人民“這句民謠就很好地反映出根據地人民對方、邵二人的讚譽。在他們的帶領下,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形成了”閩浙贛“根據地,根據地的紅軍也被擴編為紅十軍,實力大增。之後,他和方誌敏等人一起率領紅軍打破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立下不小的功勞。
到達陝北後,邵式平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進入管理層,之後他在教育事業上頗有建樹,曾在延安的著名紅色院校-陝北公學教育長和抗日軍政大學擔任重要領導職位。在之後的抗戰過程中,他還去了晉察冀軍區,擔任過糧食局和工商局的局長等職務。解放戰爭中,邵式平被派到東北,擔任過當時的遼吉省、嫩江省的省委副書記、軍區副政委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邵式平成為了第一位江西省省長,帶領家鄉人民開展戰後經濟建設,為江西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還十分重視教育,在江西開辦過有名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邵式平為家鄉江西的建設工作鞠躬盡瘁,直到他於196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