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被後世諡號為漢文帝。“文”這個諡號,可不是泛泛之君能有如此封號的。在評功定調一位君王時,文的依據分別是:經天緯地;道德博聞;愍民惠禮。這三個詞無論拿出哪一個來都可以被稱為明君,更別提三位一體的君主了!
為什麼劉恆可以得到這“文”諡號,今天咱們就來具體聊聊。
先說經天緯地
對內,漢文帝劉恆很好地繼承了呂后延續下來的政策,漢文帝執政的那二十三年間,幾乎無戰亂,百姓能吃飽,君王不折騰。如果算上呂后的那十五年,漢初就經歷了四十年的平穩修養期時間,極大的恢復了漢朝的實力。漢文帝採用賈誼的計策,兵不血刃地削弱了軍功集團,拆分了諸侯王們,極大的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
對外,能不打仗就不打,縱觀整個文帝時期,文帝雖然爽匈奴,但對於匈奴的態度卻是一忍再忍,堅持以防守為主。勒緊褲腰帶,集中全力發展國內經濟。為了給大漢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漢文帝只能捏著鼻子忍了,繼續施行了和親政策,透過將漢室公主遠嫁匈奴來換取短暫的和平。一般來說,真公主換三年和平,假公主換一年,之後匈奴又來搶掠,被趕跑後,漢文帝還得忍著繼續送公主過去和親。
漢文帝從一個被推舉上去的傀儡皇帝,透過自己的手段,一步步拿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更厲害的是,這些手段非常高明幾乎沒有造成任何社會動盪。漢文帝確實有著經天緯地之才。
再來說道德博聞
漢文帝的仁德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其一,他廢除了連坐法和肉刑。漢文帝認為,法令是治國的準繩,是引導人民向善的一種手段,是用來制止暴力的,所以不該有肉刑。同樣的,既然犯罪之人已經治罪,那麼就不該株連他們無罪的親人了。
漢文帝也是一位遵守法令的皇帝,自己雖然是皇帝也不能高於法令。有一次,文帝出行路過渭橋,突然有一個人從橋下走出來,驚嚇到了文帝乘車的馬受驚而跑。漢文帝是想殺了這個人的,但按當時的律法,行人只需罰兩金,最終漢文帝沒殺那個人,只是按照當時的律法處理的那個人。
其二,漢文帝廢除了法令中的誹謗朝廷、妖言惑眾及百姓抨擊朝政的罪狀。漢文帝認為,古代治理天下,朝廷都設有進善言的旌旗和批評朝政的木牌,這樣才能引入更多的人才。這條罪狀會讓大臣們和百姓們不敢說真話,做皇帝的也就無法得知政令是否正確,無從瞭解自己的過失。
其三,漢文帝對臣子也是分寬容,認為子不教父之過,百官的過錯,都應由自己人一人承擔。大臣中有人貪汙,事情敗露後,文帝就自掏腰包賞他們金錢,用這種辦法讓他們自己悔改,而不會交給執法的官吏來處理。吳王劉濞謊稱自己生病,不能來朝見,文帝就賜給了他木幾何手杖,同時免去了他進京朝覲之禮。
漢文帝是真的“以德服人”,堪稱道德楷模,以此來感化百官和百姓。
最後來說愍民惠禮
漢文帝一生生活極度節儉,文帝在位期間,宮室、景苑、狗馬、服飾、車駕都沒有增加過。文帝曾經想要在宮中修一個露臺,找來工匠計算開銷,修露臺開銷大概得一百金。文帝說:“修個露臺要一百金?這可是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產業。露臺還是不修了吧!”
文帝在穿著上也非常節儉,文帝經常穿著粗絲衣服,就連寵愛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拖地的衣服,宮室的帷帳不準刺繡花紋,以此來表示儉樸,為天下人做表率。
後元七年(前157年)六月,文帝駕崩於未央宮。文帝在駕崩時,頒佈了一道遺詔。透過這個遺詔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帝的節儉愛民之心。這也是為什麼後代的文人騷客都推崇漢文帝,都將漢文帝統治的時代稱為:“最光明的時代。”
遺詔說:“天下萬物的萌發生長,沒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之間的常理,是世間萬物的生長規律,有什麼值得過份悲哀的呢!當今時代,人們都好生惡死,死後要厚葬來敗光家產,過度服喪來傷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德行淺薄,無法扶助百姓。現在去世了,又讓人們過度服喪長期致哀,來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別人家的父子為我悲哀,傷害長幼的心靈,減少他們的飲食,這樣會使我的德行更加淺薄,我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呢!”
“現在命令天下的官吏和百姓,命令下達後出門致哀三天,然後都脫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不要發動民間的男女來宮中來哭吊。殿中應當哭祭的人,都在早晚哀哭十五次,禮儀完畢就停止哭祭;非早晚哭祭時間,禁止擅自前來哭祭;將這份詔令昭告天下,使天下百姓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周圍的山川都保持原樣,不要有所改變。後宮中的妃嬪,從夫人以下到少使,都送歸母家。”
文帝去世之後,郎中令張武徵發長安附近士卒一萬五千人,又徵發內史士卒一萬五千人,負責為文帝鑿穴、挖土、填土,文帝的霸陵也是歷代帝王中最簡陋的了。
六月,群臣都叩頭為皇帝上尊號為孝文皇帝。當即,太子劉啟在高廟即位,繼承皇帝稱號。史稱漢景帝。
文帝在位期間貫徹黃老之學,致力於用道德教化臣民,四海之內殷實富足,禮儀道義盛行於世。文帝執政時期,是漢朝平穩地度過了危險期,使漢朝一步步走向強盛,他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