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大家都知道,為了治水勵精圖治,三過家門而不入,是一個全心全意為天下百姓的賢明君主。大禹是在巡視天下時去世的,可以說為了天下,殫精竭慮,死而後已。有這麼優秀的榜樣,大禹的兒孫們應該也還不錯,大夏朝的江山至少也該坐個三五百年吧。
可是,歷史總是不按人們的預計行事。
上次說到夏啟用武力驅逐了伯益,登上了天下共主的寶座。由過去王位有德者居之的禪讓制,變成王族內部世襲的家天下。國家的出現,並沒有杜絕人們對財富和權力的不擇手段地追逐,反而愈演愈烈。武力爭奪天下的魔盒一旦開啟,那就很難再合上。
夏啟昏庸墮落,叛亂接二連三
夏啟先是迎來有扈氏的叛亂。好不容易平定叛亂,天下安定了一段時間,大夏朝的文藝青年夏啟也變成了油膩的中老年男人,啟本身就熱愛歌舞,這時天下太平,他更加驕奢淫逸,終日沉迷於歌舞聲色之中,朝中政事不修,完全沒有他老爸大禹的樣子,實在是不肖子孫。
上樑不正下樑歪,夏啟的兒子們就不安分起來,畢竟大夏朝的王位還是非常誘人的。特別是夏啟的第五個兒子,武觀。據史料記載,武觀長相異常英俊、氣度非凡、舉止優雅,在大夏朝朝野內外粉絲眾多,武觀也因此對王位有了非分之想。
夏啟這時還沒有完全老糊塗,察覺武觀的不軌舉動之後,他迅速做出決斷,將武觀逐出京城,流放到西河(大約在今天晉南一帶)。但是,武觀賊心不死,在西河積聚力量,四年後發動武裝叛亂,準備效法他老爸夏啟用暴力奪取政權。
武觀叛亂影響很大,開王子爭奪王位的先河。
這時大夏朝立國不久,還有很多精兵良將,當朝大將彭壽能力超群,勇冠三軍,夏啟命他率軍平叛。這武觀有他老爸的賊心沒有老爸的本事,實在是不經打,彭壽三下五除二就平定了武觀叛亂。
不肖子孫太康,大夏二代失國
沒過多久,夏啟病逝,將統治之位傳給了兒子太康。然而太康更加昏庸,一點也沒有遺傳大禹和夏啟的文治武功,倒是把他老爸吃喝玩樂的本事發揚光大。太康登基後,終日田獵無度,流連於美色酒肉之中。有人向他進諫,勸他以天下百姓為重,要他勤於政事,可太康卻對此置之不理。加上之前王室內部奪權鬥爭造成的內亂,朝中眾臣對夏后氏很是失望。這樣,太康逐漸失去了民心,給一些覬覦權位已久的諸侯有了可趁之機。
有一次太康外出遊獵,跑到伊水和洛水之間長期逗留不歸,引起朝野內外極大不滿,於是有窮氏的羿乘虛而入,佔據了夏都,“因夏民以代夏政”(《左傳·襄公四年》),同時派兵阻止太康回來,太康只好向東方流浪,沒過幾年就客死異鄉了。太康一死,羿便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朝中的權位,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國君,其實一切權力都歸了羿,他也自稱“后羿”(非后羿射日故事中的后羿),號令諸侯。
后羿得位以後,居然也重蹈太康的覆轍。后羿自持善射,以為天下無人不服,便對自己的言行不加絲毫約束。他像太康一樣終日沉湎於酒色,不問政事。後來,在他的親信寒浞,此人詭計多端,設計暗殺了后羿,自己當上了國君。
大夏僅傳了兩代就被外人奪位,估計大禹都要氣得從棺材裡跳起來。對於發生的這一切,夏啟要負主要責任。夏後啟的前半生經歷了伯益讓國、甘之戰和鈞臺會盟,在大禹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王權的威望,應該說他的能力是超群的。然而前半生巨大的成功,導致夏啟自我膨脹,加上掌握了天下間從來沒有過的巨大權力,使其越發為所欲為,使其晚年陷入了享樂和荒廢政事的漩渦,這一切都深刻影響了自己的兒子們,引發了武觀之亂和太康失國,子不教父之過嘛。當然,太康是十足的敗家子,比之他的父親更加不如。
正是這些大禹的不肖子孫,使得這“家天下”的夏朝,才傳了兩代君王,權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大夏是不是就二代而亡?當然沒那麼簡單,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夏后氏幾百年的積累,不是那麼容易被打敗的,接下來的歷史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