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為了各自的利益,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將朝鮮半島分為北朝鮮和南朝鮮,也就是現在的朝鮮和韓國。朝鮮半島分裂後,南北朝鮮都想要統一朝鮮半島,三八線上摩擦不斷。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軍隊依照計劃越過三八線,向南朝鮮發動進攻,戰鬥在開始階段進行地十分順利,朝鮮人民軍很快就擊潰了南朝鮮軍隊,並於30日佔領了漢城。然而,讓斯大林和金日成感到意外的是,朝鮮戰爭爆發的第二天,6月26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駐臺灣高雄,基隆港,巡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
6月27日,駐日美軍派飛機轟炸朝鮮人民軍,直接對南朝鮮提供軍事援助,並很快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實現了全面武裝干涉。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所謂的“聯合國軍”在強大海空軍掩護下在仁川登陸,截斷了朝鮮人民軍的退路,讓朝鮮人民軍主力腹背受敵。此後,朝鮮人民軍節節後退,一直退到中朝邊境,向中國求援。
其實中國早就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準備,1950年7月13日,軍委就下令在四野13兵團38軍,39軍,40軍,42軍還有三個炮兵師的基礎上組建了東北邊防軍,東北邊防軍最初組建的時候有25.5萬人。1950年8月,朝鮮戰事在洛東江陷入僵局,中國又加緊了東北邊防軍的組建,下令宋時輪的第九兵團,楊得志的第十九兵團集結在津浦鐵路,隴海鐵路附近,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隨時準備開赴朝鮮前線,支援朝鮮人民軍。
9月初,在毛主席的一再催促下,東北邊境的總兵力計劃增加到70萬人,另有補充兵員20萬人,同時加強了武器裝備和特種兵部隊的比例。中國還催促朝鮮儘快送來朝鮮人民軍軍服樣品,並向中國提供比例尺為1比10萬,1比20萬,1比50萬的朝鮮地圖各500張。這一切的準備,都是在做最壞的打算,為中國軍隊出兵朝鮮做準備。
1950年10月1日,中國駐朝大使館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請求中國派兵入朝參戰。斯大林也在同一天致電毛主席,請求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方式入朝參戰,在三八線以北地區組織防禦。10月2日,毛主席起草了給斯大林的答覆電,表示同意出兵,但要求蘇聯方面給予武器裝備方面的援助,但在當天的書記處擴大會議上,對於是否出兵朝鮮起了很大爭議,所以這封電報沒有發出。
1950年10月6日,毛主席召見了蘇聯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羅申,表示應該由中蘇聯手打擊美國,但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落後,特別是沒有空軍,因此要派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林彪前往蘇聯向斯大林說明情況。10月17日,周恩來和林彪到達蘇聯,請求蘇聯方面的援助,尤其是空軍方面的援助。
其實當時蘇聯完全有能力派空軍掩護中國,在此之前也多次表示會出動空軍進行協助,但是等到中國真打算出兵的時候,蘇聯人卻有自己的算盤,因為他們擔心中國軍隊打不過美國軍隊,所以一直拖延著不肯出兵,也不肯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武器裝備援助。不過斯大林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看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一邊命令空軍進行緊張地整編和集結,其他的武器援助也都運輸到中蘇邊境,隨時準備支援中國。
1950年10月25日,20多萬志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的率領下,向所謂的聯合國軍發動進攻,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志願軍就發動了兩次戰役,給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造成了沉重傷亡,連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都在第二次戰役中身亡。
中國軍隊的實力讓蘇聯人有了信心,開始加緊對中國的援助,尤其是空軍援助。1950年10月14日起,蘇聯空軍先後成立了第144,第17,第328,第20殲擊航空兵師,準備前往中國。已經部署在東北的第151殲擊航空師也擴編了兩個師,11月28日,蘇聯新組建的4個殲擊航空兵師完成在瀋陽集結並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11月30日之前,蘇軍從各大軍區帶來的10個坦克團到達瀋陽,新成立的三個強擊機航空兵團也在瀋陽完成集結,蘇軍總參謀部負責此次組建和集結任務。其他各空軍師,坦克團也都陸續發運中國。
為了加強志願軍的火力,大批蘇軍炮兵也先後開赴中國,對志願軍炮兵進行一對一的教學,然後將所有火炮移交給志願軍。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蘇聯還援助中國一個火箭炮師,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最喜愛的火炮,彈藥的傾瀉速度遠非其火炮可比。
1950年11月,剛結束剿匪任務的解放軍第48軍143師接到了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立刻開赴東北,準備接收蘇聯援助的火箭炮,整建制改編為火箭炮第21師。火箭炮兵第21師列裝的是BM-13型火箭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裝備了6800枚改型火箭炮。
這種火炮的炮彈口徑為132毫米,每門炮裝16枚炮彈,最大射程達到8500米,發射為電氣點火,幾秒鐘就能發射完畢。作戰時,以團或者營為單位,一個團一次齊射就可以發384枚火箭炮彈,火力十分強悍。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火箭炮第21師擊斃擊傷敵軍10萬餘人,是支援戰場上的明星部隊。
當時直接參戰的蘇軍部隊主要是蘇聯航空兵部隊和高射炮兵部隊,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空軍透過換防,先後派出10個航空兵師和4個高炮師參戰,輪番參戰的空軍人數總計為72000人,最多時達到26000人,擊毀敵機1106架,自身損失飛行員120人,飛機335架。蘇軍高炮部隊擊毀敵機153架,損失6門高炮,1具探照燈,陣亡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