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軒轅皇帝到孫中山,毛主席對各個時代的歷史人物都做了積極客觀的評論,從井岡山伊始,到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從延安抗大,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建立和建設,無不體現偉人以史為鑑,運用古人智慧來指揮軍隊,管理國家的洪韜大略,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走進歷史,走進偉人,參考盛巽昌老師作品,一同學習瞭解歷史發展的歷程,對當代社會發展仍有積極借鑑意義!
皇帝
中華始祖,成命百物 傳諸萬事,功德大焉
皇帝軒轅氏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皇帝時期據說衣食住行和文字曆法算數音律都誕生了,尤以皇帝史官倉頡創造漢字,功德大焉!毛主席從小就從(史記)裡瞭解到皇帝的故事,1937年4月5日在清明節撰寫了祭文,派陝甘寧邊區主席林伯渠,以他和朱德共同聯名赴橋山祭祀黃帝陵,中華兒女同仇敵愾,民族正氣義薄雲天,這是全民抗戰前夕的一個盛大祭典!
祭文釋出後,毛主席與張國燾談話時提及:蒼埃渾初化,皇帝乃我華夏文明之祖,人根之緣,萬派一家,理當前去祭祀啊!(馬泰泉擁抱與決裂383頁)。1952年10月28日毛主席視察曲阜孔廟說,最早來曲阜的是神農。神農都陳後徙曲阜,神農就是炎帝,是皇帝兄長,我們常說的炎黃二帝就是這二人,相傳炎帝伏羲為帝在位六十多年,後讓位給皇帝,,他住的地方叫“犁鏵店”。據說少昊是皇帝的兒子,為嫘祖所生,初降居青陽。皇帝逝世後公推他繼位遷到曲阜,帝於窮桑,就是現在的壽丘。少昊繼皇帝之志,使這個地方發展很快,於是曲阜成為“少昊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