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
當你遇到一個各方面能力都遠超過你的人的時候,你一般是什麼反應?
可能有的人性格坦率,會直接表現出敬仰;
有的人則是既佩服又嫉妒,所以儘管心裡承認對方比自己強,但嘴上卻不服;
還有的人心傲氣高,不能接受對方比自己強的事實,於是便要找些藉口去強行找平差距,甚至心生恨意,去惡意抹黑對方以安己心。
比如背後傳閒話,說對方就是依靠家庭條件、走狗屎運、出賣色相等等,這其實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當然,不同的人一定還會有不同的表現。
總之對待這件事情人們所表現出的不同姿態,會展現出了人們諸多不同的心理狀態,而且這些心理狀態是大部分人普遍存在的。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因為這是我們瞭解自我的一個很直接的方法。
老子講“執大象,天下往”,“象”就是現象。
我們面對具體事務時展現出的不同姿態其實就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來自心理狀態。
我們如果想要真正去了解自我,便要從我們在面對這些具體事務時內心的表現去觀察和反思。
我們平日裡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一個主觀的定位,也就是“我”的概念,比如“我認為”、“我是”、“我屬於”、“我想要”等等。
但這個“我”其實是一種對自我片面的執著,用佛家的話來講叫“我相”。
這個“我相”是我們人生進步最大的阻礙。
就比如我們總是難以絕對中正、平和、坦率地去面對各方面都遠超我們的人,我們會心生嫉妒,會感到自卑,甚至會不自覺想去抹黑對方來尋求心理平衡。
因為我們對於“我”的執著迫使我們不自覺去形成“我”與外界的對比,當對比結果不盡如我意的時候,我們內心就會感到不安。
這個時候很多“雞湯”會告訴你,要“活成自己的樣子”、要“勇敢、大膽做自己”。
但要注意,若是如此我們便勢必會在“我”的牢籠中越陷越深。
因為這種“熱血”中處處都是“現實逃避”、“阿Q精神”、“利己主義”的陷阱。
這種不管不顧“破罐子破摔”的精神本身就是自負與自卑的綜合體,它絕不是真正的修養。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祖先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看透,並且給過我們明確的指點。
比如孔子的弟子子夏曾經說過應當“賢賢易色”,這裡第一個“賢”是動詞,是“以之為賢”的意思。第二個“賢”則是名詞,指賢人,也就是比自己強的人。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遇到了比我們各方面能力都要強的人,神態就會立刻轉變,肅然起敬。
這裡沒有嫉妒、沒有自卑與自負,完全是一種純粹的敬仰之情由內而外的自然展現。
而孔子也曾講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我們應該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見到了比自己強的人,要看到他的優點,並想著與他看齊,而不是生出自我掩飾的逃避心。
而見到不如自己的人,也不應當看不起對方,而是反思自己是否有著與他一樣的問題,如果有就立刻改正。
這是多麼坦然、平和、豁達的人生態度!
相比“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這種人生態度不僅不會被人瞧不起,反而更加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正如子夏所言“雖曰未學,務必謂之學矣”,這種人雖然可能沒正式學習過修養方面的道理,但我卻認為他這才是真修養、真學問。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糾結在“我”的概念中,以至於內心中總是被那些嫉妒、自卑等負面心態折磨著。
我們逃避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看到別人的車、房子、包比自己的好我們會感到不自在,用祖先的話來講這就是“小人”心態,這些心態是阻礙我們進步的絆腳石。
所以要懂得把“我”放下,好好去體會和踐行祖先的“道”,這是祖先的大智慧,是成就人生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