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墓碑鎮的“中國瑪麗”
美國是一個特別喜歡“製造英雄”的國家。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墓碑鎮,100多年來,流傳著一位中國女英雄的故事。
她故事,不僅在美國流傳,在1977年,還被法國女歌手Amanda Lear將她的故事演唱出來,歌名就叫“唐人街女王”。
這首充滿了“異域風情”甚至有點詭異的迪斯科風格歌曲,今天已經成為了經典曲目。在這首歌中,Amanda Lear唱到:“我在唐人街見到了鴉片女王,來自上海的娃娃臉女孩,從不露出笑容也從不哭泣,她統治著唐人街的地下世界,她經營著唐人街所有的鴉片貿易。”
隨著這首歌在西方世界流行,墓碑鎮的“唐人街女王”又再次引起了美國人的興趣。好事者湧進故事的發生地墓碑鎮,更有人將聽來的故事寫成小說,本來快被人遺忘的往事,又被翻炒了起來。
墓碑鎮如今不過是亞利桑那州一個偏遠而普通的小鎮,但是在100多年前的“淘金時代”,這裡可是美國最富傳奇色彩的重鎮,因發現了銀礦吸引了各地想要發財的冒險者。他們當中,有牛仔、礦工、逃犯、舞女、賭徒……還有一位擁有整條唐人街的中國女人,人們管她叫“中國瑪麗”。
電影《墓碑鎮傳奇》海報
“中國瑪麗”並不是她的真名字,因為當時來到美國的中國人,中文名字沒有人聽得懂,於是男的都被叫做約翰,女的都被叫做瑪麗。
在亞利桑那州的人口登記冊上,“中國瑪麗”登記的名字是Agio Lum,這個有點拉丁化的名字,可能和亞利桑那州曾經是墨西哥領土有關,這裡的拉丁文化和習俗還是影響很深。根據音譯我猜她的中文名字可能是林阿嬌。
傳說中的“中國瑪麗”的照片
林阿嬌1872年來到美國,當時美國修建的太平洋鐵路已經延伸到了亞利桑那州,大批華工跟隨著鐵軌出現在了墓碑鎮上,鐵路修建完成之後,華人們就在當地以開洗衣店、餐館、打工為生。
這個小鎮最多的時候曾經有500多名華人,據說他們全部都歸林阿嬌管理。
她總攬了唐人街的生意,由於華人們大多數都不會講英語,也不願意與白人打交道,所以當白人想要僱傭一個華工的時候,都是跟林阿嬌商談。林阿嬌負責墓碑鎮每個華工找工作、籤合同,白人僱主也是把工錢給她而不是直接給到華工,如果華工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林阿嬌會讓他們重做,直到僱主滿意為止。
華工們之所以如此聽林阿嬌的話,主要是因為在那個《排華法案》盛行的年代,她能夠提供保護,並且幫助新來的華工介紹工作、借錢給他們、並幫他們在僱主那裡爭取權益。她為人仗義,頗有女俠風範,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餐廳,還擁有唐人街包括大煙館和紅燈區在內的所有業務,在中國人備受歧視的年代,在子彈橫飛的西部淘金重鎮,連美國白人都要尊稱她一聲“唐人街女王”。
看到這些是不是覺得她特別霸氣,特別像中國古代的女俠?
不過可惜的是,上面這些都只是美國人虛構出來的故事而已,真實的“中國瑪麗”林阿嬌,壓根就不是什麼“女王”。
電視劇《懷亞特·厄普的傳奇一生》中的“中國瑪麗”
2、
虛構的中國女英雄
1906年,林阿嬌去世,終年52歲。她去世後丈夫阿林為愛妻舉辦了中國習俗的葬禮。披麻戴孝、一路拋灑的紙錢,豐盛的祭品,當地數百名華人都來弔唁。這種異國的習俗讓美國人大開眼界,甚至還登上了當地的報紙。
或許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有美國人就覺得,能夠有這麼隆重葬禮的女人,絕對不簡單。美國人不懂的是,中國人對葬禮極為重視,哪怕一個普通人去世了,只要條件允許,那葬禮也要辦得風風光光的。
林阿嬌當時葬在了墓碑鎮的“靴山公墓”,送葬的人們散去之後,各自繼續生活,他的丈夫阿林也此後娶了一位年輕的墨西哥女子,並與後者生育了4個孩子。儘管阿林和林阿嬌夫妻多年,但阿嬌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未能給丈夫留下一兒半女。
本來林阿嬌這一生已經入土為安,蓋棺論定了。當地人雖然被她隆重的葬禮引起過好奇,但他們其實並不真正關心中國人的故事。可是在20多年後,這位默默無名的中國女人又被人想了起來,原來,墓碑鎮現在要搞旅遊小鎮,為了做出特色,吸引更多的遊客,當地人硬是搞出了許多傳奇人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這位“中國瑪麗”。
昔日靠採礦而發達的墓碑鎮,已經無礦可採了。對於這個傳奇小鎮來說,旅遊業是一條不錯的財路。
於是當地人跑到“靴山公墓”,遍尋埋葬在這裡可以被用來包裝的“名人”,絞盡腦汁終於湊齊了神槍手、亡命徒、瘋狂牛仔、墨西哥舞女和“中國瑪麗”……足以滿足普通美國人對於“老西部” 的幻想。
1929年,墓碑鎮舉辦了首屆“地獄城慶典”旅遊節,吸引了數千名遊客。許多人都來一睹“中國瑪麗”的風采,他們來到墓園,看到了一塊新立上去的墓碑,上面寫著:“中國瑪麗,生於中國,卒於墓碑鎮,1906年12月6日,享年67歲。”一旁的導遊煞有介事地給遊客們介紹“中國瑪麗”的故事:“她是唐人街女王,擁有整條街的鴉片和紅燈區生意……”
為了讓故事更加生動且真實,當地人還找到了一張所謂的“中國瑪麗”的照片,將照片和故事貼在了鎮上的歷史博物館裡,就這樣流傳了近百年。
亞利桑那州旅遊網站對“中國瑪麗”的報道
但其實,不但照片是假的,連那塊墓碑上的年齡都寫錯了。
根據美國聯邦人口統計的檔案,得知林阿嬌於1872年來到美國,來美國時正好是18歲。她1906年去世,終年應是52歲。她的年齡也在各種登記資料中有過記載,比如她和丈夫阿林的結婚登記。
“中國瑪麗”的墓碑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登記資料中,林阿嬌的英文讀寫能力那一欄填的是NO,她雖然來美國多年,但圈子一直沒有走出唐人街,連英語都沒有學會,而她的職業一欄為空,基本上屬於家庭主婦。
一個不會說英語的華人家庭主婦,如何跟白人僱主商談華工的派遣問題,又如何從白人那裡為華工爭取權益呢?
至於擁有整條唐人街的生意,更是無從談起。林阿嬌1906年去世,如果她真有那麼龐大的生意,那麼她的丈夫至少會繼承其中一部分,可是阿林在1931年去世,他留下的也不過只有一間中餐館,曾經一度因為生意不好還去了一家餐廳做主廚,給人打工,沒見有什麼鴉片館和妓館這些其他生意。
綜合這些有限的真實資料,我們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瑪麗”、“唐人街女王”的故事,不過是為了旅遊開發而杜撰的。
林阿嬌只是一個平凡的中國女子。不過她的平凡之中,也有著令人敬佩的真實的英雄光輝。
3、
真實的平凡英雄
100年前,去美國的中國人,都是最苦命的人。
連清政府公派的留學生,都是在中國沒錢上學的貧苦人家的孩子,更不要說那些半哄半騙簽了賣身契約,被“賣豬仔”到美國修鐵路、挖礦的華工了。
在這種情況下來到美國的中國女子是極為少數的,而她們大多是被騙到美國來,欠下了鉅額債務,不得不聽人擺佈。
林阿嬌來到美國的時候18歲,她比阿林大6歲,她來美國兩年之後,15歲的阿林才從廣東老家出洋。
林阿嬌和阿林大約是在1892年在一起生活的,當時並未在美國登記結婚,可能只是同居,也可能有了中式的婚約。
也就是說,在沒有和阿林同居之前,林阿嬌已經在美國生活了20年,這麼長時間她都沒有學會英語,可見她這20年來都只在華人圈子裡生活。而當時華人圈的中國女子要想生存,除了依靠父兄,就是給其他華人男性縫補衣服或洗衣,甚至是淪落風塵。
林阿嬌屬於哪一種情況,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她早年的生活完全沒有記載。
林阿嬌和阿林後來的婚姻,也很可能是因為《排華法案》的影響。當時美國為了限制中國勞工,規定不再允許華人入境,而在美國的華人離境之後也不得再入境。這導致很多中國男子無法將家人接到美國,只能和在美國的中國女子結婚。
身穿廚師制服的阿林
儘管林阿嬌比阿林大6歲,兩人生活了14年也沒有生育兒女,但兩個人還是相濡以沫,阿林並沒有因此而拋棄她,反而是在同居多年之後與她正式締結了婚約,登記成為了夫妻。阿林在有了林阿嬌這個賢內助之後,開始自己開餐廳,事業上有了很大起色。
林阿嬌和阿林,就是美國最早一代華人的典型代表。
他們一無所有的來到美國,忍受著歧視和排擠,日以繼夜地工作,省吃儉用地生活,細心而大膽地規劃,終於在美國有了立足之地。他們不是什麼仗義疏財、叱吒美國西部的“中國瑪麗”和“唐人街女王”,他們只是自己平凡人生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