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前後,美國攝影師甘博曾兩次來到“六朝古都”南京,並用手裡的相機記錄下了沿途所見。小編選取他在浦口拍攝的一部分照片,帶大家一起回望100多年前,南京窮苦百姓的生活狀態。
拿竹竿的人
1918年,甘博從宜昌出發,乘船沿長江前往南京。在靠近浦口的江面上,他看到了這樣一個情景,一些人坐在小船上,手中長竹竿上挑著一個布袋,似乎在捕捉什麼東西。
乞討者
其實,他們並不是在捕捉什麼,而是在乞討。這些窮苦的人每天駕船在江面上遊蕩,看到有大型的船隻過往就會靠過去,向船上的人伸出長長的竹竿祈求施捨。
扒著船舷乞討
這是甘博在1917年第一次來南京時拍到的,當時他坐在一隻大木船上,突然有一名老年婦女扒上船幫乞討。從她破爛的衣衫上便可知其生活是多麼的貧困。 窘迫的生活逼著她不得不走上乞討的道路,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施捨幾個銅板。
母親和孩子
這些人都是生活在長江上的船民,靠運輸和打漁為生。在乞討的時候,她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來方便照顧,二來還可以博取人們的同情。
乞討的老人
一位頭髮全白的老人,費力地舉起手中的竹竿,她眯起眼睛,希望此次伸出去的布袋不再是空空如也。她的癟嘴說明牙齒已掉光了,一臉的皺紋裡寫滿了生活的苦難和歲月的滄桑。
大船上的人
很多時候,她們伸出的布袋得不到任何回應,船上的人們自顧自地欣賞著江上的風景,對那些充滿渴望的眼神和高高舉起的竹竿視而不見。
江上帆船
一艘雙桅帆船,滿載著小山一樣的蘆葦,正在順風前行。幾隻冒著白煙的氣划子遊弋在江面上。
江上漁船
傍晚時分,一隻小船悠悠歸航,船艙裡高高支著漁網。勞累一天的漁夫正在奮力搖動雙槳,航行在回家的路上。
浦口碼頭
浦口的一處碼頭,棧橋兩側桅杆林立,停泊著數不清的船隻,岸邊堆放著建築材料和貨物,一些工人正在忙碌著。
露天洗澡
一個大男孩坐在跳板前的木盆裡,趁著暖暖的陽光洗澡,這種行為在外人看來可能顯得唐突怪異,對於從小就在船上生活的他,似乎是理所當然。
縫窮的人
碼頭附近,一名婦人守著小茶攤等待顧客,另外還接一些縫窮的活計。她的眼睛不好,因此戴著一副眼鏡,這在那個年代的窮人中並不多見。
獨輪車
碼頭貨場邊上停放著一排等待拉活的獨輪車,這種老式車子的車輪是木頭做的,個頭很大,很笨重,但價格便宜,而且很適合在坑窪不平的道路上行走。
倉庫之前
浦口火車站的倉庫區附近,有人在空地上搭建一個簡陋的棚子,就成了一家小吃店,給在周邊幹活的工人提供一些茶水和食物。
葫蘆娃
在倉庫區玩耍的姐弟倆,光頭弟弟的身後揹著一隻葫蘆,這是船民子弟的必備之物。因為常年在水上生活,一旦意外落水,身上的葫蘆能起到救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