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參觀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 徐 錚
葉 桉
八一精神源自於偉大建黨精神,形成於南昌起義血與火的實踐。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偉大的革命實踐必然產生偉大的革命精神。筆者認為,八一精神體現了“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鬥、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等豐富內涵,是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建立人民軍隊歷程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結果,是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座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動力。
“堅定信念、聽黨指揮”,八一精神是黨在開啟中國革命新紀元中,賡續偉大建黨精神的豐碑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掀起工農運動高潮和開展北伐戰爭,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一時間,神州大地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中國共產黨面臨被趕盡殺絕的嚴重危險,中國革命處於命懸一線的緊要關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奮起的力量。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人民軍隊創立伊始形成的八一精神,體現了“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人民軍隊的精神支柱”,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一脈相承。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從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到“朱毛會師井岡山”,都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體現了廣大起義軍官兵堅決服從黨的命令和鐵心跟黨走的信念。1927年7月,中共中央進行改組,停止了陳獨秀的領導,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宣佈要繼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爾後南下廣東,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周恩來臨危受命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並堅決執行黨中央決定,體現了優秀共產黨員堅定的黨性。擔任起義軍主力第二十軍軍長的賀龍,則拋棄高官厚祿,向周恩來堅定表示,“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要我怎樣幹就怎樣幹”,欣然擔任南昌起義軍總指揮,並在南下瑞金時加入了共產黨,成為聽黨指揮的典範。人民軍隊創立伊始形成的八一精神,體現了“千千萬萬革命將士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在挫折中愈加奮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的強大力量,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一脈相承。
“為民奮鬥、百折不撓”,八一精神是黨在探索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道路中,賡續偉大建黨精神的碩果
黨的一大宣佈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綱領,指出“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黨的二大又提出了“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的最低綱領。南昌起義的目的“原為救國救民”,透過暴力革命奪取國家政權以實現建黨初心和使命。鮮明的起義綱領和土地革命政策得到社會各界支援和群眾歡迎,南昌城留下了“大水缸茶香四溢慰義軍”“臨時理髮店免費剃新容”“飛轉老牌縫紉機制軍服”“深情厚誼一萬銀元收條”不朽佳話。起義軍南下途中在瑞金連續召開會議,討論政權、土地、勞動政策和行軍路線等問題,特別是對土地政策作了重要調整,在湘南起義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開展“插標分田”運動,得到農民的熱烈擁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的根本。人民軍隊創立伊始形成的八一精神,體現了“人民軍隊始終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完全徹底為人民奮鬥”的使命擔當,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一脈相承。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南昌起義能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轉折時刻闖出一片新天地,源於無數英雄豪傑的壯舉。從以第24師教導隊長共產黨員陳守禮為代表的“紅帶兵”浴血奮戰佔領南昌城,到起義軍冒著酷暑南下艱苦行軍;從三河壩戰役官兵誓死殺敵,到“潮汕七日紅”建立工農政權;從朱德率領起義軍餘部“穿山西進”開展“贛南三整”,到發動湘南起義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英勇頑強和血戰到底的戰鬥精神貫穿始終。人民軍隊創立伊始形成的八一精神,體現了“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偉大氣概”,與偉大建黨精神中的“不怕犧牲、英勇鬥爭”一脈相承。
“敢為人先、勇於創新”,八一精神是用“槍桿子”在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矗立的座標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毛澤東曾指出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黨是“在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的黨”。南昌起義以敢闖新路的氣魄膽略,為黨的“三大法寶”形成作出了有益探索。在統一戰線方面,利用國民黨黨派之間矛盾,以國民黨左派旗號發動起義;為儲存起義火種,朱德與滇系軍閥範石生建立了反蔣統一戰線,使長期艱苦征戰的起義軍隊伍得到適當的休整和補給,最終得以奔赴井岡山。在武裝鬥爭方面,先後取得了南昌起義等鬥爭的勝利,特別是在湘南起義中開始實踐游擊戰,為黨領導軍事鬥爭積累了經驗,作出了示範。在黨的建設方面,起義勝利伊始就整編了部隊,在軍師級委派黨代表和設立政治部;朱德在開展“大餘整編”中,在起義軍餘部重新登記了黨、團員,調整了黨、團組織,成立了黨支部,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各個連隊中去,選派了一些優秀黨員擔任指導員,使“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得以發端。人民軍隊創立伊始形成的八一精神,體現了人民軍隊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在世界軍事史上書寫了戰爭指導藝術不斷創新的生動篇章。
毛澤東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這一“主動”體現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的形成。八一精神在情感層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黨的熾熱忠貞,在價值層面體現了深厚的為民情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意志層面體現了一往無前的氣概和敢於創新的精神,於輝煌建軍大業中上承偉大建黨精神,下啟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用“槍桿子”在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矗立起建軍精神的座標。
(作者系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八一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編輯:範俊傑
稽核:金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