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有多難?曾有人將其比喻為“亞核”,也就是“僅次於原子彈的機密”。新中國成立之初,在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人民幣印製領域,有一位全面執掌這項技術的人物,就是出版印刷泰斗、印鈔技術主帥——柳溥慶。柳溥慶1921年參加革命,1926年入黨,曾旅歐、旅蘇,為中共六大代表。他從上海起步,走向世界,又重回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印刷、印鈔領域做出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柳溥慶到北京首任中國人民銀行印製技術研究所所長。作為技術主帥,他帶領團隊,打破外國的經濟封鎖和技術壟斷,在20世紀60年代初實現了人民幣印製技術的全部國有化。
“中國共產黨黨史非常精彩,其中不少人物身上可以講出許多動人的中國故事,柳溥慶就是其中之一。”由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市出版協會主辦的《柳溥慶傳奇人生》《柳溥慶畫冊》新書出版座談會在上海市政協舉行,上海市期刊協會會長王興康感慨,儘管同為靖江人,他此前不甚瞭解柳溥慶的事蹟,這兩本新書使他深感生動精彩的黨史故事還有很多領域值得挖掘,“柳溥慶擁有革命人物和技術專家的雙重人生,作為黨員楷模,他歷經考驗、初心不改,作為新中國的‘印鈔大王’,他學有專長,為中國革命、為新中國發展貢獻智慧。”
柳溥慶是從上海工人階級隊伍裡走出來的出版家,發起成立中國印刷學會、創辦《中國印刷》雜誌、編輯《印刷詞典》。1924年柳溥慶赴法勤工儉學,拿著毛澤東所寫的三封介紹信,到法國去見周恩來;17歲的鄧小平在巴黎的照片,是他的珍藏;周恩來、李富春、聶榮臻等在歐洲活動的照片,是他所拍攝;他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刊物《赤光》設計的封面是中國最早的平面設計。20世紀30年代,他在上海創辦的《美術生活》是當時彩色印刷質量最好的雜誌,得到魯迅讚揚。
1924年7月,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合影(二排左一為柳溥慶,該照片上“一九二四年攝於巴黎”系柳溥慶所寫)
1939年,柳溥慶在上海秘密為新四軍印刷的“江南商業貨幣券”(壹角正反面)
新中國成立後,柳溥慶辦過《華東畫報》,出版《柳體簡架結構習字帖》等14種,創7000萬冊銷量。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柳溥慶帶領團隊實現了第三套人民幣印製的全部國有化,在印鈔烘乾的勞動強度、凹印多色接紋逆轉擦版法、德國印鈔機的工藝等方面做了改進和發明。
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柳溥慶畫冊》由其長子柳百琪編著,材料翔實、圖文並茂,收錄了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提供的檔案材料、研究人員蒐集的資料和柳溥慶後人珍藏的文獻圖片200多種,部分圖片是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首度向學界披露的珍稀史料。
《柳溥慶傳奇人生》由印鈔造幣機械專家陳宏閣之子陳發奎、柳溥慶長女柳倫編著,從高超的印刷、印鈔技術,變幻的政治生涯,複雜的社會背景,廣泛的人際交往,熱忱的愛情、親情和廣博的學識修養等多方面記錄了柳溥慶的一生,著力表現他的黨性原則、人性光輝和為國家民族的獻身精神。
兩本新書的責任編輯賀琦認為,人物傳記一方面要抓住主人公的特點,另一方面要抓住讀者的共同興趣點,“好的傳記應有其時代意義,亦須力求準確,符合實際。”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周蔚中談到新書的兩點啟發,一是要進一步傳承發揚紅色資源,除革命場所、舊址之外,也要充分利用檔案、手稿等資源;二是進一步拓展紅色資源的傳播渠道,出版書籍、編寫彈詞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可為“四史”教育提供生動的教材。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出版方提供 題圖:1951年,柳溥慶在德國考察沙可森印鈔廠影寫版部
來源: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