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一個普通的baby出生在普魯士洛肯村,他家七代以上都是牧師,可以說對於上帝的信仰傳承得香火極旺。
然而這個孩子卻不消停,他在20歲的時候進入了波昂大學,學習古典語文學與神學。
然而學了一學期,他就開始厭惡神學。
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第二年,他正式給家裡宣佈:自己不再受基督的束縛了。
這個少年的母親大為震驚,對於他們這個世代以牧師為職業的家族來說,背叛基督的宗教就是背叛上帝。
這是一個嚴重的事件。
然而,這個孩子才不管這些,他隨之加入了一個小流氓團伙,酗酒、遊戲、鬥毆,幹壞事~
後來,他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為對於他來說,
混跡於人群之間似乎比獨自一人更加孤獨。
於是他開始選擇新的精神寄託。
在他21歲的時候,偶然讀到了叔本華的一本書。
叔本華也是和他一樣的日耳曼人,但那個時候叔本華已經去世五年了。
拿著這本書,尼采開始和已經去世的人進行神交。
稀裡糊塗的,他就走上了一條哲學和精神的探索之路。
第二年,他又讀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所著的《唯物主義之歷史》一書。
他轉而又迷上了這本書裡的哲學觀,愛上了作者艾伯特·朗格。
精神的世界才剛剛探索了一半,普魯士的戰爭來臨了,不安分的他又主動跑去炮兵部隊當兵。
悲催的是,在部隊還不到一年,他就不幸的出了一場車禍,導致軍旅生涯光榮退役。
除了車禍帶來的傷病,這個年輕人還自帶了好多麻煩人的病症,再加上他晚年的精神分裂,這個小青年身上沒幾處地方是好的。
但這不重要,這個小青年還是利用自己有限的健康,幹出了無限的大事~
從部隊回來,在音樂和文學的圈子裡廝混了一段時間之後,有個特別欣賞他的教授,叫作裡希爾,這個裡希爾極其的看好他。
最後各種因緣和合之下,他還沒有畢業,就被聘用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教授,給還沒比自己小多少的學生講古典語文學。
這一年,他才25週歲。
第二年,他又從副教授變成了正教授。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這個年輕的教授好好的書不教,又跑回德國當了幾個月的志願兵。
除了文武雙修,真的再找不到別的詞來形容了~
當兵回來以後,他一邊在大學裡教課,一邊著書立作。
令別人驚訝的是,他開始不再單單於文學和詩歌領域創作,而是開始進行了哲學的創作活動。
要知道,哲學和思想圈,自古以來都是極為小眾的特殊圈子。
導師裡希爾對此不看好,他覺得這個年輕人就應該好好地研究古典文學,不要去染指哲學。
然而,年輕人沒有聽他老師的,在1872-1879幾年的時間裡,他進行了大量的哲學思考,也出版了不少的著作。
1879年,這個年輕人35歲了。
這一年他辭去了巴塞爾大學教授的職位,開始了江湖夜雨十年燈的歲月。
十年間,他周遊列國,仗筆為劍,歲月漂泊,未婚未娶。
多年來,他靠著微薄的教授貼補金生活,大多的書籍都是靠自費出版,問津者少。
孤獨者,一如他乎!
1889年1月3日的一天,他跑在義大利都靈的街上,望著一匹被農夫抽得傷痕累累的老馬,他溢位了錯亂的淚水。
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你怎麼會成這樣!! 他對馬說
這一事件發生後,他又活了11年,但都是在瘋癲中,再也沒有恢復。
他的精神,他的健康,他所有的深邃的思想,都在1889年1月3日的那天下午,終止了。
他叫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用錘子將上帝釘死的男人。
如果你聽過他,請你瞭解他。
如果你認識他,允許你反對他,但請不要誤解他。
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名滿全球。
其思想在當世無人重視,在日後卻震撼大地。
生前困苦孤獨,死後光環加身。
孤獨者,亦如他乎?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將上帝一劍封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