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IC
近期,華為又成為焦點。任正非先生此前的諸多講話、影片又被搬了出來。“搞晶片光砸錢沒用,還要砸人才”——任正非此言一語中的。
曾經,身邊便被一種輿論包圍著:我們只要集中財力、物力,就能把最精尖的晶片搞出來;甚至,只要砸錢,就能在十年、二十年內超越世界科技大國。任正非卻言:砸錢是不行的,我們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中國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腦科學等各個方面努力地去改變,我們才能站得起來。
顯然,錢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人才隊伍才是科技強國的基石,而且,科技創新來不得功利,不可謀求一日之功,需要夯實基礎學科,需要有原創。
科技創新,更不能像高考那樣也來搞“分數優先”。這裡的“分數優先”是個比喻,是成績的意思。換言之,我們搞科創,進行科技考評,不能簡簡單單以“成績”論英雄。
其實,當下綜觀我們的高校、我們的科研院所,依然是以“成績”說話居多。高校教授完成科研任務,以SCI論文數量為據;某某獎項,眾人趨之若鶩;科研經費,誰爭得多誰就厲害,如此等等。當科學研究離開了揭開大自然秘密為主要動力的時候,當功利主義超越了興趣的時候,科技創新便被注入了大量的水分。
傳統的科技評價體系需要改變,“圍牆”應該打破,“門檻”也需要降低。這些,都是說了多年的老生常談。可喜的是,堅冰正在被破除。中央推出了《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科技成果“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怎麼用”等等,皆有了改革方向。
未來科技創新,該拋開所謂的“成績”了。基礎研究容許失敗;面向市場和應用的科研專案由市場、社會和實踐檢驗、認可,不以短期業績為考核依據等等。整個社會也該對科技創新有個概念:不是一搞就一飛沖天,而是要經歷無數的失敗再失敗。人,基礎學科的人才方是重中之重。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