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化的社會語境下,數字技術幾乎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底層邏輯中的重要拼圖。身處這一時代,我們很難繞開數字化去談產業升級。
儘管醫療行業更為嚴謹,相較於其他行業而言數字化水平相對滯後,但在帶量採購、DRG、DIP、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等一系列新政,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與各方價值博弈下,數字化於醫療已如手機於網際網路人,成為每一個醫療產業參與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理解醫療數字化轉型內在邏輯及其最終目的所在,對於解決當下醫療數字化轉型“卡脖子”難題,以及找到數字化技術助推下產業發展的方向尤為關鍵。
10月11日,天府健談·CHS 2021第六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升級峰以“整合創新·引領產業融合”為主題,在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召開。
會議為期三天,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政產學研醫投”各圈層代表,圍繞數字醫療、AI和計算驅動的新藥研發、基層醫療、支付創新、基因檢測、中醫康養、智慧養老七大細分領域的市場環境、投資熱點和產業變革等話題於大會上分享了各自對於行業的見解,從各個維度為醫療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思路。
從單點創新到融合發展,從競爭到共生
與去年大會的“分散式創新”主題不同,此次大會主題為“整合式創新”。這一主題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行業發展的趨勢。
在以政策、經濟、技術為核心力量的推動下,如今大健康生態中發展模式、產業元素等相較過去而言已更為多元。但隨著行業發展逐漸成熟,過去產業透過單點創新、逐個突破對醫療行業進行升級重構的“分散式創新”形式,正向以融合、協同發展為主的“整合式創新”上轉變。
在開幕式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齊續春便就此指出:“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健康中國2030年規劃的持續推進,以及國家對健康產業雙迴圈發展的倡導,中國的健康產業正進入轉軌、加速,以及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變局之中。中國的健康產業轉變,就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競爭模式,以共生促共贏,以融合促發展。”
以創新藥企和疾病篩查公司合作為例,認為透過這一合作形式不僅企業能夠從中獲益,獲得更多潛在用藥患者。患者也能透過這一產業合作形式,在院外進行疾病持續診療與自我管理。
在這個過程中,不止是藥企,醫療企業公司、數字醫療公司、基因檢測企業、創新支付公司等任何一方都能夠成為產業的資源整合者。並認為整合創新應該形成真正以人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生態網路。
正如億歐總裁王彬所言,大健康產業一定不能單打獨鬥,一定要整合發展才有未來。同時,產業創新結果的產出最終要落在協調、協同和聯合上。唯有“合”才能加強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實現全然別緻的創新突破。
身處醫療數字化轉型關鍵期,“創新”已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但創新同質化在未來必定會經歷新一輪洗牌。
正是由此,產業更應釐清未來如何創新,朝什麼方向創新等問題的解決思路。但能夠明確感知到的是,無論是5g、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與醫療的融合發展,還是產業之間的相互合作,都已成為如今醫療行業產生創新突破的重要途徑。
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數字化轉型
“以患者為核心”是會議中出現頻次較高的另一熱詞。
事實上,在如今的醫療數字化程序中,行業的發力點已由過去的以機構為核心轉向以患者為核心。伴隨市場變化及政策引導,產業鏈上、中、下游原有規則都已被打破。技術助推下,企業連結患者路徑逐漸縮短,個性化醫療、精準醫療興起,以患者為核心的發展思路漸為明晰。
此次動脈網專訪京東健康智慧醫療總經理王東媛,對當前京東健康關於數字治療生態體系的佈局進行了詳細瞭解。
王東媛就此談到,未來醫療服務的發展方向一定是為患者提供價值為核心的。同時認為,對於企業而言,相較於提供醫療服務而言,為患者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服務更為關鍵。京東健康建立起以供應鏈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覆蓋全場景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生態,最終再以價值為中心,在區域內嘗試做區域健康城市,致力於讓城市內的醫院互聯互通。從點到線再到面,逐漸構建起大健康生態體系。
不僅如此,王東媛還談及關注患者的價值所在。她認為,在區域醫療方面,服務政府來建立居民日常健康檔案的醫療健康大資料平臺非常重要,同時能夠對技術科研、應用拓展創造價值。例如,可以幫助醫生為患者制定更多個性化方案,幫助醫院做智慧化管理決策,也是企業持續創新的基礎,並在一定程度上為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對於各方而言,都具有價值。
支撐數字化轉型,大資料、人工智慧是手段
京東健康在智慧醫院模式上進行的創新值得稱道,但模式之下,仍需技術作為支援。
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資訊中心健康醫療大資料辦公室主任曾良懷,就智慧醫院建設要點談到:“隨著醫院資訊化持續推進,醫院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成為醫院發展的方向。在醫療綠色健康領域蓬勃發展與應用的大背景下,面對新一代資訊科技,實現資料化、平臺化、智慧化,利用新技術實現多系統人工整合,成為智慧醫院建設的要點。”
目前,人工智慧、大資料的應用已經覆蓋了疾病篩查、輔助診斷、應用管理、醫藥營銷、健康管理等諸多場景。這一系列的進展,正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醫療服務效率提升和資源整合,緩解國內醫療資源與服務供需不平衡的狀態。
醫學影像AI領域專家、長征醫院醫學影像與醫學科主任劉士遠,以醫學影像人工智慧產品研發的誤區及防範為主題,給出了其對於企業發展的建議:“選擇哪個產品切入非常關鍵,企業自己要有自己拳頭產品,並選擇好自己的方向。作為企業要以終為始,如到底想做什麼,終是臨床場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即病人需要什麼樣的產品,臨床醫生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因此在選擇做產品方向的時候,企業要先扎到臨床,瞭解臨床問題和場景,這是第一步。”
基因檢測技術同樣在AI、大資料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精準醫療、精準健康管理的基礎和支撐,同時基因檢測相關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各個細分領域,其發展對於人類未來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如今,基因檢測市場正隨產業發展而不斷擴大。
會上,成都市衛健委健康服務業發展處處長劉趙峰就此表示:“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突飛猛進,單人基因組測序的時間、成本以超摩爾速度下降,與此同時,基因檢測相關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的各個細分領域,政策紅利、市場藍海、技術迭代……整個基因檢測行業迎來了發展契機。”
將醫療服務延伸,“銀髮經濟”的數字化之道
如果說智慧醫院解決的是醫療的時代剛需,智慧養老便是在剛需之上進行弱點突擊。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老年人口(60歲以上)已達2.6億,同2010年相比增長5.44%,我國老齡化程序明顯加快。浪潮之中,“銀髮經濟”“康養市場”驟然崛起,但我國仍存在養老機構發展滯後、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明顯。
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養老委副主任陳大慶,提出了當下科技養老產業發展應重點關注的五大問題。
第一,產品單一不智慧。目前大部分專案只集中在健康監測與管理、定位與報警、遠端醫療、養老機構資訊化管理等幾項功能中,直接面向老年人提供生活與照顧輔助,以及情感慰藉的產品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利用上、整合上依然存在不足。
第二,產品智慧但不適老。我國現有的智慧養老的產品開發多基於通用技術,而在針對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基礎研究非常欠缺。
第三,產品與發展不匹配。
第四,智慧養老服務相關的各種服務管理與服務資源對接平臺後續運營不夠理想,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不具可持續發展性。
第五,資料探勘與共享不足,無法精確的體現老年人的需求。
同時陳大慶指出,老年生活是多元的,產品研發應注重老年人在實際生活當中存在的不便,以及身體機能下降等短板。滿足老年人真實需求,才是智慧養老發展的核心。
數字化醫療發展,從業者應銘記初心
縱覽整場大會,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助推產業發展,已成為當下醫療產業的重要議題。數字化概念的革新沒有終點,對於產業而言則應找準數字化發展方向,與時俱進不斷調整戰略。
當下,融合創新已成重要趨勢。以患者為核心對行業資源進行高效且合理的分配,或許正是數字化轉型的重心及意義所在。
正如,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中國衛生資訊與健康醫療大資料學會會長金小桃在大會主旨致辭中所言:“健康是一,其他都是一後面的零。人民群眾多方面、多角度、多功能的健康需求,需要我們在整合創新的推動下滿足。”
加快推進整合創新、融合創新、協同創新是大健康產業升級換代和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