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居的目的就是為主人營造快速、便捷、高效、舒適的居住環境。智慧家居包括硬體、軟體和通訊三個部分。硬體部分需要外觀漂亮,耐用,安裝簡便等;軟體部分需要簡單易懂,升級簡易,硬體組網方便等等。
智慧家居最重要的便是通訊這一塊了。智慧家居通訊分為有線和無線二種,有線的需要佈線,相對要複雜一點,價格方面也會高許多,無線的即插即用,安裝簡易,但是也不完全是不需要佈線的,比如音訊線和電源線等。各種技術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是本身的優缺點並不代表採用該技術的智慧家居裝置一定會有優缺點,這些優缺點都是相對而言,與產品並沒有必然的正負關係。
WIFI技術:
生活中最常見的無線協議。採用的是國內2.4G免費頻段,直接連入網際網路,手機下載APP,就可以直接進行控制。WIFI最初就是為了實現大資料在小範圍內的無線傳輸而設計的,所以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其他的因素。以至於應用到部分智慧家居系統並不是很合適。
WIFI只支援星型網路拓撲結構,透過多基站的方式實現網路空間拓展。協議穩定性、安全性比較差,容易斷開連線,被人破解。在功率消耗上面能耗巨大,假如家裡面安裝了許多的WIFI產品,那麼一個月下來用電量都不可小觀。WIFI設計只有16個通道,而且其中有一個是佔用的,理論上是可以連線15個產品但是實際中連線10個就極不穩定了。一個家庭產品上面遠遠不止10個。WIFI的穿牆能力和衍射能力較弱等等。
藍芽協議:
藍芽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協議,接觸最多的就是手機藍芽配對和藍芽音箱了,透過短距離的無線通訊,可以傳輸大資料,為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之處。藍芽的功耗低於WIFI,傳輸距離較近,一般低於10米,無法進行組網,其次藍芽堆疊(stack)很容易崩潰。藍芽節點也比較少。在穩定性和受干擾能力方面也不是很強。
RF433:
可高速傳輸資料訊號,正因為速度之快,所以RF433的雙向通訊設計,雙向反饋的來源取自於訊號的往返。當發出指令到指令送達,再到返回來而實現雙向通訊。就和打電話一樣,電話撥過去,我們就知道通沒通,正因為433協議訊號傳輸速度之快,也就是可以在來返之間幾乎不耗費什麼時間,反應靈敏度也會很快。這也是實時反饋和虛擬反饋之分。
RF433因為採用的是在低頻段傳輸訊號,頻率越低穿牆能力和衍射能力極強,因此433具有很好的穿牆能力和衍射能力。433和WIFI一樣,只支援星型網路拓撲結構,透過多基站的方式實現網路覆蓋和空間拓展。它採用單頻點工作,不能有效抵抗因遮擋而產生的多徑效應,造成通訊不可靠,系統不穩定,所以在系統安全性上面容易被攻擊被破解,系統安全保密性差。星型點對點傳輸訊號,也可以認為是主機識別標籤的過程,因此整個網路的抗干擾能力較差。433也是無線協議中智慧傳輸小資料協議中的一種,資料傳輸速率只有9600bps,不能進行大資料的傳輸。能耗上面略小於藍芽,傳輸距離可到100米。
ZigBee協議:
ZigBee網路主要是為了工業現場自動化控制資料而建立的。對於井下定位,停車場車位定位,室外溫溼度採集,汙染採集非常具有吸引力。基於IEEE802.15.4,標準定義了phy和mac。Phy制定了實體層規範,通訊速度50-250KB。Mac規範定義無線訊號如何共享空中通道。
ZigBee協議具有自組網能力,安全性,可靠性,抗干擾能力,自我恢復能力都比較強。具有極低的功耗。在國內選用2.4G頻段通訊,所以ZigBee協議的穿牆能力和衍射能力較弱,傳輸距離只有20米,傳輸資料上面50-250Kb。
z-wave協議:
資料傳輸速率為9.6kbps,訊號的有效覆蓋範圍在室內是30m,室外可超過100m,適合於窄頻寬應用場合。每個網路節點類最多232個節點。Z-wave結構簡單,成本低,接受靈敏度高,因為z-wave採用單通道傳輸資料,所以在自我修復能力和抗干擾能力略低於ZigBee協議。Z-Wave的傳輸距離比ZigBee更大,可到30米,連線也更穩定。Z-Wave只有一種拓撲型態,ZigBee通訊原理一樣,如果某兩個節點由於通訊距離過遠不能直接通訊,那麼和他們都能通訊得上的節點可以為他們傳遞通訊訊號,起到中繼器的作用。支援自組網能力,在安全性和系統穩定性上面也比較強。Z-Wave採用更簡單的協議,開發更快也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