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
“聽歌猜名,輕鬆賺錢”“連續登入10天,每天猜對80題就可以提現300元”“提現到賬無門檻”……當下,不少手機APP打出“答題提現”招牌拉新、攬客。對此,很多網友既好奇又將信將疑,一些人耐不住心中癢癢下載嘗試。
這一試,不良軟體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有人好不容易做滿10天的題,軟體又彈出還要答題5000道!有人不信這個“邪”,繼續“死磕”,最終換來的只是一句“已達猜歌(題)數量上限”。總之,很多使用者發現自己陷入了答題難度越來越大、花費時間越來越長、“提現”不可能完成的“圈套”之中。儘管恍然大悟,但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已被浪費。
而對軟體商家來說,引流量、放廣告的伎倆則已達成。使用者難以提現,商家實實在在“變現”,弔詭不弔詭?
如此忽悠人的勾當,不僅存在於林林總總的聽歌猜名APP,而且某些讀書APP乃至較知名公司的APP也捲入其中。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丟擲誇張的“領現金”噱頭,僱傭“水軍”在軟體下載平臺“刷好評”,起初假惺惺地給幾毛錢“小恩小惠”……一頓操作下來,無非是要“請君入甕”。
當然,矇騙很快會露餡。而某些軟體廠商也根本沒有長遠發展打算——不光對使用者“蒙一個是一個”,赤裸裸地做一錘子買賣;而且有關APP不斷換“馬甲”上架,逃避打擊的卑劣圖謀昭然若揭。
要說有多少使用者上當受騙,恐怕難以精確計算。然而,近期新浪黑貓消費者服務平臺官方微博“黑貓投訴”釋出資訊顯示,平臺上與“提現”相關的投訴有近20萬單,倒是可以“管中窺豹”。
必須指出,這已不是“商業套路”那麼簡單,而是涉嫌違法乃至犯罪。
法律人士說得明白:提現軟體“不能提現”,構成虛假宣傳,違反廣告法;虛假宣傳欺詐構成侵犯消費者知情權,部分可能構成侵犯消費者的選擇權,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虛假宣傳的內容若構成合同條款,且商家不以履行合同而以欺詐為目的,則可能構成合同欺詐,嚴重者可能構成刑法上的合同詐騙……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使用者嫌麻煩沒有較真兒,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執法力度不夠,造成虛假宣傳“提現”的違法成本低、收益高。某些商家有恃無恐,黑色利益驅動使得有關亂象叢生。
有鑑於此,有關部門理當將“有關責任”落實到位,該監管的不能放手,該嚴查的不能輕縱。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不能讓別有用心者鑽空子,是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於涉及違法犯罪的,執法機關當依法追責,以強有力的法律武器震懾不軌圖謀。
至於軟體應用市場,也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下架屢遭使用者投訴的不良軟體,還要防止其“借屍還魂”。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廣大使用者當擦亮眼睛,不要為不良軟體貢獻流量,別淪為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