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住的地方不方便做飯,所以我經常點外賣。每次點外賣時,店家都會送我一份一次性餐具,而一份沒有拆封的一次性餐具,如果直接把他們丟進垃圾袋中,我總覺得很可惜,而且說不定以後能用上,於是,每次送來餐具,我就把它們隨手丟在一個小整理箱中。後來要搬家的時候,我才恍然發現,這些餐具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已經堆積了近乎滿滿一箱,然而這一箱的隨贈餐具,我一次都沒有用上。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一到換季的時候,她就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我去她家做客的時候,看到衣櫃裡明明已經塞滿了衣服,可她卻認為,有些衣服雖然已經不會再穿了,但丟掉總覺得很可惜。於是她就把這些不會再穿的衣服,塞進比較偏僻的位置,放了很久。這種衣服積攢得多了,佔了衣櫃裡很大一部分空間,把衣櫃擠得滿滿當當。
不知道你,或者你身邊的人,是不是也有這種類似的情況?
人們總是覺得,房子是越住越擁擠的,因為需要不斷添置新的東西。所以不管在裝修房子時,留了多少空餘的位置,偷偷做了多少的暗格櫃子,逐漸地,也會慢慢被物品塞滿。
我們在不斷地添置新的物件,卻很少丟棄舊的物品。於是所謂的家,逐漸從“住所”,變成了“倉庫”。
在前段時間很火的《斷舍離》這本書中,詳細地講述了,如何透過斷舍離得到愉快舒適又自在的生活。
所謂“斷舍離”,其概念其實非常簡單。
“斷”,即為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西。“舍”,就是捨棄家裡的那些氾濫的破爛。“離”,則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是廉價還是高雅,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朋友:“為什麼你明明不用一次性筷子,卻還要留著它?”
我:“說不定以後會用上呢,比如說需要出門野餐的時候,拿上它們很方便。”
朋友:“可什麼時候去野餐呢?野餐的時候帶上普通的餐具難道不行嗎?”
朋友的這句話把我問住了。
是啊,難道用普通的餐具不行嗎?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留著它們呢?
不僅僅是一次性筷子,那些早就過了時,而且絕對不會再穿的廉價裙子也一樣。
雖然它們還放在我衣櫃的某個角落裡,但實際上,放在衣櫃裡,與放在垃圾箱裡並無區別。每次在整理衣物的時候,總是糾結要不要把它們扔掉,而每次的結果,仍然是把它們再次塞回原來的位置,心裡默默告訴自己,還是下次再說吧。
實際上,不捨得把這些東西丟掉,其原因在於,我們把主體放在了物體上。如果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上,那就會大不一樣。換句話說,就是把“這件東西有什麼用處”改成“這件東西對我來說有沒有用”。
比如說那件廉價的裙子。
一件裙子當然是可以用來穿。
但問題在於,這件裙子對我來說沒有用,因為我不會再穿它。所以,這件裙子對我來說,沒有用。
一旦換成這種思維方式,你就會發現,原本不捨得放棄的很多東西,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丟掉。
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上,同時,還可以透過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更加了解自己。
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麼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他都用著那樣的東西,穿那樣的衣服,那麼,隨便拿個東西當做禮物送給他就行了。”
而一旦透過斷舍離提升自我形象,別人就會自然而然的覺得“他生活的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敷衍著拿個粗陋的東西送給他就了事了。”於是你會發現,你與周圍人的關係,也隨之慢慢發生了變化。
該如何去進行斷舍離呢?又該選擇哪些東西捨棄呢?
第一點,東西要有用才有價值。
東西要有用才有價值。當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時,才能展現它的美感。
有些物品應該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比如說二手回收店。
像那些不會再穿的衣服,初中時學過的物理教材,壓在書櫃底下很久也不再翻閱的書。
我曾經一腔熱血想要考研,於是買了很多備考用的專業課書籍,但由於工作繁忙,這些書籍被我放在一個角落裡。每次在打掃衛生時看到它們,就會帶給我一種“還有一件事情拖了這麼久都沒完成”的挫敗感。不方便打掃的同時,也消耗了我的心情。
然而過了一年又一年,這套書我始終沒有翻開過。
後來有一天,我把它們掛在了二手市場網站上。當賣出去的那一刻,我大鬆了一口氣,心情也變得輕鬆多了。
透過有意識的選擇,讓物品自然而然的迴歸到它們應該在的地方,迴歸到需要它們的地方,讓物品都能夠各得其所。這未嘗不是斷舍離帶給社會的益處。
第二點,太過執著於過去,就看不到新的光芒。
有些人喜歡收集回憶。
像相簿、獎盃等,他們要當做命根子似的保管起來。這種人多半是隱含著對過去的幸福時光的留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逃避現實的一種表現形式。
過度地沉溺在過去的時光中,容易矇蔽人們的雙眼,就看不到新的光芒了。
也有人把這種行為理解成是一種虛榮的表現。
“看我兒子小時候多乖多可愛呀!”
“我小時候聰明的不得了!不信你看,這是我那時得的獎盃!”
“你不要小瞧這張小紙條,這個是我後桌給我傳的情書呢!”
“我當初為了收集這些糖紙,可花了不少精力呢!”
“這一盒石頭是我小時候在海邊撿的,花了一下午的功夫呢!”
如果說獎盃、相簿還有紀念意義和回憶的價值。那麼這種小紙條、糖紙、石頭,可真是毫無用處呢。
處理,或適當處理這些沒用的東西,不要總是沉溺在過去,要向前看,去尋找新的“驕傲”。
第三種,別等到東西放壞了才扔。
在冰箱裡,這種現象尤為常見。
比如說,一個你並不喜歡吃,還沒有過期,卻乾巴巴的火腿。
每次在你收拾冰箱時,發現有這麼一塊火腿,你並不喜歡吃,但也沒有壞。你把它拿在手裡看了看,於是想著“等它再壞下去就扔掉吧”,然後又把它放回冰箱裡。可實際上不管再過多久你都不會想吃它了,可扔掉了又覺得很可惜。結果,乾脆把它放在某個角落裡,最好是讓你看不見的地方。即便你某次一不小心看到了,也會當做沒看到一樣。
而這個火腿的最終歸途,是直到放壞了,才肯把它扔進垃圾筐裡。
其實,這個火腿,在你內心告訴自己你不想吃它時,它就已經在垃圾箱裡了。而如果你執意要把它放在冰箱裡壞掉,有可能還會一不小心把冰箱也搞得滿是奇怪的異味。
火腿如此,衣服亦是如此。
那些沉寂在衣櫃角落裡的衣服,當你內心告訴自己你不想穿的時候,它們就已經在垃圾箱裡了。
只不過壞了的食物會發出臭味,外觀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能下定決心扔掉它。可要等到衣服也壞了的那天,恐怕要等上好久才行。
現在,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幾百年前人們穿的衣服,不過在現代人的眼中,那些衣服實際上已經等同於是腐爛的了。
如果把住所當做是一個箱子,如果一味地往裡面放東西,而不往外拿出東西,那麼這個箱子遲早會因為裝不下而被擁擠,甚至被撐壞。生活亦是如此。
學會斷舍離的思想。從清理物體,逐漸走向清理身心。在這個物質過度氾濫的社會里,學會給自己做減法。
給人點贊,手留餘香[笑]
這裡是 小喬有所思,喜歡我關注我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