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楊靜 通訊員 李文瑤
二萬、三萬、四萬……如今朋友圈裡的微信步數已越刷越高。有的手環、手錶、手機不離身,就為佔領朋友圈步數排行的高地。
但為啥有人每天一萬步,堅持了一段時間依舊沒看到啥效果?光看步數的運動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嗎?不妨來聽聽運動專家怎麼說。
“截止‘十三五’末,浙江經常鍛鍊人口已達到40%以上。而在這些人群中,第一大運動就屬於健步走,佔了三分之一。”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薛亮表示隨著浙江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完善,如今身邊的運動達人也越來越多,“現在朋友圈裡的步數越刷越高,我個人意見是每天用步數來衡量自己的運動量有必要,但不能過度關注,要量力而為。比如體重過大的人參加健步走就要格外注意,如果健走姿勢不正確,膝關節的負荷比較大,就會出現滑囊炎、半月板等損傷。也有的人每天堅持一萬步,但因為強度不夠,長年走也沒達到減肥目的。”
對於剛開始的初學者,制定運動計劃要採取循序漸進方式。比如持續20分鐘的健步走,維持三四周後,身體沒有明顯的疲勞感再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走路鍛鍊沒達到中等強度以上,能活絡身體,但對心肺功能並沒起到促進作用。”薛亮說,檢測你的運動是否達到“中等程度”,有兩種方法可以參考:一是利用腕錶、心率帶等可穿戴裝置進行監測,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心率=最大心率×60%~80%;而每個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年齡”這一公式來推算。“中等程度”健走,一般年輕人每分鐘步頻在130~135步左右,中年人每分鐘步頻在120步左右,60歲以上者每分鐘在100步左右,連續走上30分鐘。
“從醫學角度來講,有個‘千步當量’概念值得向大家推薦。”所謂千步當量,顧名思義是指相當於中等強度走1千步的活動量,“每個人都要保證每日中等強度6000-10000步左右的身體活動量,我們可以換算成其他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其中每千步相當於騎腳踏車7分鐘、健身操6分鐘、太極拳8分鐘、瑜伽7分鐘、上下樓梯6分鐘、乒乓球7分鐘、羽毛球6分鐘、慢跑3分鐘、跳繩3分鐘、蛙泳2分鐘……從而讓鍛鍊更有效。”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