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是古人在社會活動中
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
《說文》釋曰:
舟,船也。
清人段玉裁注:
古人言舟,漢人言船
毛以今語釋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
清代皇家御苑的水景佔有很突出的地位,凡山水園林都相應建造了數目不等的御用船隻。例如,避暑山莊有“青雀舫”、“畫舫”、“鏡水廬”、“仙源”、“嵐鏡舫”;清漪園有“澄虛”、“昆明喜龍”、“景龍舟”、“ 芙蓉艦”、“萬荷舟”、“錦浪飛鳧”;靜明園有“得源船”、“真珠船”;西苑三海有“紫霞舟”、“ 瀛槎船”、“蓬島游龍”、“仙漢乘春”、“ 太液翔鸞”等。帝后在御苑中很少步行,有水的地方都以坐船遊覽為主。與這些皇家園林相比,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及其附屬的長春園、綺春園三園船隻數量既多,種類亦全,形式和名稱上都有鮮明的特徵,無疑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清代皇家水上交通工具的縮影。
清·徐揚《姑蘇繁華圖》中造型富麗的河船
圓明園三園,水域約 140 公頃,佔全園面積 40%,園內水系縱橫交錯,河道曲折蜿蜒,水體形態豐富,溪流、溝澗、湖泊、河灣,幾乎貫穿所有景區,串聯起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線,為宮廷船隻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保障。
清·張廷彥、周鯤合繪《苑西凱宴圖》中的大型御舟
自雍正開始,歷代皇帝根據個人喜好和生活需要不斷修造船隻,日積月累形成了一個壯觀的水上船群。嘉慶十五年(1810 年),總管園庭工程事務大臣呈報,圓明園一次性維修大小船竟然多達 196 艘。乾隆、嘉慶、道光等清代統治者認同多元文化,涉獵廣泛,雅好文詠,曾為許多御用船定下雅緻的名稱,懸掛匾額楹聯,最終見諸史料的就多達 25 艘。
部分圖樣
根據《造辦處活計檔》、《御製詩》、《圓明園資料集》、《圓明園匾額略節》、《圓明園匾額楹聯通解》,我們可以對這 25 艘有名號的船有一個初步認識。
圓明園
計 18 艘
寧靜舟
圓明園早期御舟之一,最早見於乾隆三年(1738 年),根據活計檔的記載,寧靜舟內至少有三處船艙,頭艙北牆貼袁瑛畫山水斗方一張;三艙安有寶座,上設葛布坐褥。
翔鳳艇
最早見於乾隆三年(1738 年), 翔鳳艇頭艙內安寶座,兩邊門內設書格;在乾隆南巡時,天津豫備船內也有御舟名“翔鳳艇”。 此外,據張仲葛先生家藏《圓明園匾額》,翔鳳艇後備注“皇后”二字,反映此船可能在道鹹時期為皇后所乘用。
瀛海飛龍
最早見於乾隆四年(1739 年)冬,瀛海飛龍船上有樓梯、地平,並鋪設有氈毯,船上還掛著乾隆御筆匾額“瀛海飛龍”、鸂鶒木邊橫披、字對;下層罩內北西牆貼楊大章、方琮畫鬥各一張。乾隆七年(1742 年),乾隆傳旨在船上做戲臺,這也是圓明園唯一有戲臺的御舟。
停靠在四宜書屋附近的船隻 【圓明園四十景圖(區域性)】
臥遊書室
最早見於乾隆六年(1741 年),臥遊書室船上至少有兩艙,二艙內安設寶座,寶座後方窗滿糊藍紗。船上還掛有山水畫一軸、張雨森畫山水一幅,船內安半圓桌一張。
載月舫
最早見於乾隆十年(1745 年),載月舫至少有兩處船艙,二艙兩邊槅扇方圓窗心上貼字畫。船上掛乾隆御筆米色絹地雙燈草線錦邊璧子匾一面、于敏中字對一副。載月舫還是皇帝泛月御舟之一,乾隆皇帝三次寫詩題詠此船。
清代暢春園船塢內停泊御舟,也有名“載月舫”者。乾隆四年(1739 年)內務府造辦處曾做“戴月舫”錦邊壁子匾,李文君先生懷疑即“載月舫”之訛誤,很有可能。
先漢成春
僅見於乾隆十年(1745 年),此年太監胡世傑傳旨將圓明園內各處陳設古玩錦座俱交造辦處做,其中“先漢成春船上一件”。嘉慶《大清會典》記載西苑中海有御舟“仙漢乘春”,兩艘船字異而音同,應存在一定關係。
太液朱露
見乾隆十三年(1748 年),嘉慶《大清會典》作“太液朱鷺”。乾隆十三年(1748 年),造辦處錽作為太液朱露船上掛對配雲頭釘,並將船上香袋掛在兩邊柱上。
清·周鯤《林鐘盛夏圖》(描繪了圓明園福海泛舟的場景)
鏡中游
最早見於乾隆十三年(1748 年),鏡中游船上至少有三個船艙,艙內裝修複雜,嘉慶年間,鏡中游船上有董誥、黎明、金士松、趙秉衝等臣工字畫貼落,嘉慶多次乘此船遊湖,並寫詩題詠。
如,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鏡遠洲》詩:“眺覽平臨波面繪,溯洄試泛鏡中游(舟名)。”描繪了他在圓明園鏡遠洲(位於平湖秋月景區,嘉慶十五年(1810 年)改建為鏡遠洲三卷殿)乘坐“鏡中游”的情景。
飛雲廬
最早見於乾隆十三年(1748 年),首領文旦交御筆米色絹“飛雲廬”匾文一張,傳旨做錦邊壁子匾。活計檔記載,船上二艙曾裝修龍邊門,三艙門口添安過壁子門。
平安月鏡居
最早見於乾隆十四年(1749 年)御製詩。乾隆年間,平安月鏡居是“泛月所恆御”,深得乾隆喜愛。乾隆經常乘坐平安月鏡居在御園泛月,筆下有 12 首御製詩提到此船。
剪江船
剪江船建造於乾隆十五年(1750 年),是由圓明園舊存樸拉船(亦作“撲拉船”)改造而成。在造辦處活計檔案中,有關剪江船的記載甚多,有的作“圓明園剪江船”,有的作“長春園剪江船”,歷史上該船在園中的停放位置很可能有改變。
鳧藻軒
活計檔載,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太監胡世傑交“鳧藻軒”錦邊璧子匾一面,傳旨在圓明園、萬壽山等處無名船上掛,最終這塊匾被掛在圓明園船上。另活計檔記載“趙北口行宮”也有御舟名“鳧藻軒”。
履安舸
見於乾隆三十年(1765 年),最早的“履安舸”只是鏡中游船上的一塊匾,但從後來的活計檔看,履安舸是作為獨立的船隻存在的,或許是乾隆三十年(1765 年)後,鏡中游的“履安舸”匾額被移到了其他遊船上。嘉慶作有《履安舸》詩。
如意舟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活計檔記載,如意舟為“六棹船”,活計檔中曾出現:“藻園如意舟”,說明如意舟位於藻園。藻園有藏船塢一座,根據《大清會典》所載,正是如意舟停放之處。此船在嘉慶年間仍被使用,船上曾貼大臣曹文埴字對。
如坐天上
最早見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此船使用壽命很長,一直到咸豐年間仍在使用,咸豐六年(1856 年)御製《福海泛舟》詩云:“似鏡中行金浪疊,如天上坐翠屏開(如坐天上,御舟名也)。”
書畫船(書畫舫)
僅見於嘉慶《大清會典》,查乾隆年間活計檔,宮廷中未見“書畫船”,只有名稱相仿的“書畫舫”,李文君先生在《圓明園匾額楹聯通解》中疑“書畫船”與“書畫舫”系同一匾額。
但清代玉泉山靜明園的寶珠湖區域也有一座船型建築名“書畫舫”,二者易混淆。乾隆五年(1740 年),造辦處曾做御筆“書畫舫”錦邊壁子匾一面,也無法確定是圓明園還是靜明園所掛,姑存疑待考。
月波艫
見於張仲葛先生《圓明園匾額》。咸豐五年(1855 年)御製《泛舟至上下天光即景》曰:“御苑秋來似畫圖,晚涼好泛月波艫(船名)。”此船在乾隆和嘉慶時期檔案中暫未見記載,可能是道鹹年間新造的。
虛舟
見張仲葛先生《圓明園匾額》,文中註釋“虛舟”為“吉祥船”題額,餘無記載。西苑南海瀛臺有同名建築。
長春園
計 5 艘
飛雲船
見於乾隆十六年(1751 年),飛雲船系“棹船”。乾隆二十五年,飛雲船被歸在圓明園內,而剪江船歸於長春園,疑兩艘船的位置發生互換。
此船與前文中的“飛雲廬”名字相近,但並非同一艘。嘉慶《大清會典》記載園中還有兩艘名稱相似的船,一曰“飛雲樓船”,一曰“飛雲罩船”,二者與此艘“飛雲船”的關係尚待考證。
畫舫
位於長春園獅子林,是園內十六景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蘇州織造舒文將奉旨做得蘇州獅子林燙樣送京呈覽,供圓明園工程處參考。次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長春園獅子林建成,畫舫的建造時間也應在同時。
青雀舫
建造時間不詳,嘉慶十四年(1809 年)夏《青雀舫午泛》雲:“流香渚畔放輕舟,百頃文瀾一葉浮”,流香渚位於長春園,在海嶽開襟湖西對岸,嘉慶御製詩說明此舟曾在長春園使用。
安濟航
見於張仲葛先生《圓明園匾額》。有關安濟航的記載很少,道光皇帝在《恭侍皇太后雨後泛舟至如園作》詩中有“同乘安濟(航)永娛親”,證明長春園確實存在過“安濟航”御舟。
蘋香泛
嘉慶《大清會典》記載長春園有御舟名“蘋香泛” 。查活計檔,萬壽山清漪園亦有“蘋香泛”船,二者是否系同一艘,或僅同名,均有待後續考證。
綺春園
2 艘
般若觀
嘉慶題額,綺春園三十景之一。嘉慶十年(1805 年)夏首見御製詩:“迴環洲嶼連諸勝,試泛蘭舟漫掛帆。錦水蹙瀾翻碧藻,澄潭倒影印蒼巖。亭亭淨植層波出,疊疊餘霞極浦銜。試寄萍蹤隨盪漾,觀同般若逺塵凡。”。
浮漢槎(chá)
最早見於道光五年(1825 年)御製《秋晴》詩中:“山容淡碧林光淨,浮漢槎(舟名)輕每問津。”咸豐七年(1857 年)御製《南湖晴泛恭依皇祖元韻》也寫道:“秋陽溫煦麗晴霄,又泛南園(綺春在圓明之南)漢表橈(浮漢槎,舟名)。”可知“浮漢槎”是綺春園御舟之一。張仲葛先生《圓明園匾額》亦記載綺春園有船名“浮漢槎”。
御舟的題名都充滿了吉祥寓意和神話色彩,而船的複雜功能與水上游覽路線的變化特徵讓乘船的趣味性更加突出,御舟名副其實成為圓明三園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
如今的我們
或許無法一睹御舟的芳容
但是您可以選擇
在圓明園乘坐遊船
泛舟湖上
體驗水上圓明的風光
感受皇家園林的魅力
[編輯]
王 曉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