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下的我們,金錢不過是一個數字概念,一個戶頭和一個支付密碼的存在形式。然而在古代,錢可是實實在在的帶有份量的真金白銀。為此,在古代保管銀錢的方式五花八門,普通百姓都是各種挖坑打樁上樑的方式把貴重物品藏在家中。
問題來了, 像古代的那些士兵出門在外,發了軍餉要怎麼藏呢?要是萬一不幸戰死,軍餉又會被誰拿走呢?
一、兵役制度一開始是沒有軍餉的
在我國古代,戰爭似乎是家常便飯, 尤其是在五代十國以前,天下始終處於動盪之中,由此催生了許多兵役制度。
有兵役就會有參與到戰爭中的千萬士兵。如今的人們看來,男兒不顧個人安危,為國家奮血博殺,領薪金補貼是人之常情,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
實際上,我們現在國家強大了, 文明發生了巨大的進步才會有現下這般條件,像在早一些的朝代甚至是不發餉的。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士兵出征是沒有任何利益,階級制度分明,士兵也很難輕易地出人頭地。而到秦國有了軍功制,士兵可以透過奮勇殺敵建立軍功得到封賞。
直到漢朝開始才慢慢開始有了發餉的制度。所以在漢朝以前,軍役實行耕農義務兵。什麼是耕農義務兵呢,就是國家平安,沒有戰事的時候,壯士們在家裡種種田打打柴,賺來的錢糧大部分用以交稅。
一旦有戰事,國家便會速發徵兵令,這些在家的壯年男子,便按人頭分派參軍。以戶為代表,比如花木蘭當時就是一戶必須有一名男子代表前往服兵役。
戰國時期義務兵參軍不僅不發餉,士兵上戰場還得自己帶傢伙,盔甲,甚至於乾糧。普通人很少有槍劍長刀,所以都是帶著農具直接上戰場。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考察大型古戰場時,除了常見的兵器還會看見一些農器具的緣故。到了秦朝,因為對軍事武力的推崇,軍中會給士兵配備盔甲和兵器。
不發軍餉也就罷了,還要自帶傢伙什,這樣當兵還有什麼意思?實際上,在漢以前雖然當兵不發薪水,可是家中一人服役就能免除整年的徭役賦稅,閒時也能回家幫忙務農,如此整個生活擔子就顯得輕鬆不少。
而且,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為了保證軍心和士氣,戰爭過程中,是允許士兵在搶掠後留下少許財物給私人的,至少也彌補了下沒有軍餉的空缺。除此之外最大的誘惑便是軍功,在古代農民少有翻身轉行的機會,可是在戰場殺敵,表現好的話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沒有軍餉的情況的下,還是有許多熱血男兒積極參戰的。
另外,在資源匱乏的時代,有許多人流離失所,連飽飯都吃不起,參軍至少可以有機會吃飽飯,因此那個時候即使不發餉也能保證到軍隊的兵。
二、軍餉發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後在三國期間,出現募兵制,當由於國備空虛,武裝薄弱,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和財產,一些豪強自發出資招人,組建屬於自己的軍隊,最後發展出了職業化的軍隊。這類軍人素養要高得多,戰鬥力強,所以肯定是要發錢的。其中曹操就是個養兵大戶,他大量屯田種糧,就是為了養兵。
宋朝以後,對軍隊制度各方面進一步的完善,開始全面施行募兵制,士兵和軍隊達成僱傭制,效力於朝廷,餉銀按月發放。因此這個時候就開始有了正規軍,士兵服役期間不再參與務農,而國家管吃管住。
要知道,宋朝還是屬於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朝代, 而且制度完善, 因此,發餉也比較規範且人性化。
常見的發餉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方式是提前撥付。提前撥付,就是在徵兵的時候,確定入伍後就會撥付服役期間的餉銀。士兵只要本人去到軍中,聽從指令,安心上戰場,不必要記掛銀錢的問題。
且在行軍過程中,餉銀髮放也不及時,因此這種方式還是比較穩妥的,即使士兵戰死,錢也不會流失。還有一點是,在戰事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提前發放使得許多人會因為急用錢而積極應徵,有較大的誘惑力。
第二種方式就比較照顧家人了,因為應徵計程車兵多是家中壯勞力,應徵入伍之後,家裡老小很有可能就此沒了穩定的收益,生活可能因此陷入無以為濟的狀態,這樣,前方在戰場計程車兵難免要記掛,影響軍心。
因此官府提出了一個方法,就是發餉的時候把數目分成兩半一半發給家中,一半發到士兵手裡,這樣,兩邊兼顧,是比較人性化的處理方式。
但是,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錢幣都是金屬製品,又重且累贅,小偷又多,所以攜帶很不方便,一般都是串在一塊錢纏在腰上,可士兵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難道身上還串著銀錢嗎?
三、士兵的軍餉存放在哪兒?
其實把錢帶在身上計程車兵還是很少的。在古代多數男兒還是很講孝道的,因為在軍中包吃包住,很少用錢,因此會選擇把大部分領取到的餉銀都會託人寄回家中,用以供養父母妻兒。
所以士兵在軍中都會結交一些鄉鄰,以便委託他人在探親的時候幫自己帶餉銀回家中。
如果沒有合適的可靠的鄉鄰來託寄錢物,一些士兵也會選擇將銀餉存寄在自己信得過的軍官那裡,這樣,即使他在戰爭中不幸身亡,可靠的軍官也可以將這些用命換來的錢帶回去給士兵的家人。
除開以上兩種,另外的就是隨身花銷的情況,身上帶錢是很不方便的事情,所以很多士兵拿到錢後就大手大腳地一次性花掉。
因為平時打仗都是冒著身家性命在戰場上拼搏,因此壓力很大,怕福沒享夠就沒了命,為了解壓通常會出去喝酒,還有就是賭博的,另外以前很多軍中都會有隨營的女妓。士兵為了解決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通常就會把大量的銀錢花到這些女妓的身上。
本身軍餉發下來也沒多少,隨便花一花就沒了,自是不必擔心會有銀錢累身。
也就是說,徵兵制度下,因為是義務服兵役,許多男兒上戰場也是為了建軍功,改變命運,因此陣亡後自然不會有撫卹,只是會例行通知一下,如果身上還有些物品的話,也會一併轉交回家中。
而在募兵制下,如果有欠餉,軍營便會統一發放,然後叫同鄉帶回去給亡故救士兵的家人,但是因為古代資訊流通不靈便,所以這個餉銀具體發放還是要看個個營中長官的人品了。
文/八道先生
參考資料:
1、《中國古代士兵生活與征戰》,劉洪濤
2、《歷代兵制淺說》,王曉衛,劉昭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