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評書《楊家將》的朋友們,一定對書中性格鮮明的孟良、焦贊不陌生吧?孟良、焦贊同為北宋名將楊延昭,也就是楊六郎的部下,二人交情深厚,就像天上的哼哈二將一樣形影不離。
因此民間素有“孟不離焦,焦不離孟”之說。評書演義說孟良、焦贊與楊六郎是結拜兄弟,而真實歷史上卻不是這回事。
其實楊六郎和孟良只是上下級關係,和焦贊則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更是一種笑話。
孟良和焦贊根本就沒見過面,二人不是一個朝代的人,甚至孟良的兒子比焦贊歲數都大……
本文咱就聊聊評書演義和真實歷史上的孟良、焦贊,聊聊二人的結局如何?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贊評論加關注,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
孟良和焦讚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完全得益於古典小說《楊家將》的的普及,相比人們對二人真實歷史卻知之甚少。
其實這不怪讀者,誰讓正史對孟良、焦讚的記載寥寥數語呢?
《宋史》只記載孟良曾授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騎都尉。
意思是孟良是北宋禁衛軍的警衛營長,五品官。至於孟良是哪裡人及生卒時間無跡可考。
從後來出土的墓地,知道孟良墓在河北永清。這倒符合楊六郎守北方邊關的事實。楊六郎生前拜邊關大帥,主要戰場在河北永清、廊坊、霸州等地,據說七郎墓就在天津潘莊。
至於孟良是不是楊延昭的手下,目前也沒有確鑿的證據,只是從孟良是北軍將領,推測曾在楊延昭手下效過力。
如果說孟良和楊延昭可能有過交集還算說的通,孟良、楊延昭和焦贊則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史料記載,焦贊乃北宋仁宗朝的一員猛將,是名相富弼手下的人,今山西省繁峙縣砂河鎮人。
焦讚的生卒具體時間不詳,從富弼的生卒時間來推測,楊六郎去世的時候,焦贊或許還沒出生,最大不超過十歲。
也就是說,焦贊和孟良,楊六郎是兩個朝代的人,彼此根本沒機會見面,三人結拜為兄弟更是無稽之談。
據後來考古發現,焦贊墓地在今河北雄縣。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歷史上確有孟良、焦贊這兩個人,有些地名興許與孟良有關係,比如孟良崮……
二人相同點都是抗遼北軍將領,其他則不詳。
不過史料的缺乏反而豐富了評書藝人的想象力。
比如說楊家將的史料就很缺乏,但不妨礙評書藝人塑造出金刀令公楊繼業,邊關大帥楊六郎,百歲掛帥的佘太君等藝術形象。
小說《楊家將》的作者吸取了《說唐》小說程咬金的形象,賦予了孟良、焦贊是福將的形象。
《楊家將》小說描寫孟良是一個紅臉大漢,胯下一匹玉頂火焰駒,善使一柄車輪板斧。
大家看一看孟良的兵器是不是和程咬金的宣花大斧有得一拼?不但兵器一樣,二人的招數幾乎雷同。
程咬金的功夫有三招半,孟良則有四招,人稱一馬四斧子,四斧子分別是:劈腦門,扎眼仁,踢排骨,砍肉錘,頂多來一個捎帶腳“剁馬蹄兒”。
這四斧子往往一氣呵成,一般將領躲不過。不過時間一長,孟良也就反反覆覆會這4招,只要躲過頭前四斧子,接下來孟良就不行了,他只好腳底下抹油溜之乎也!
《楊家將》小說的作者為了有別於程咬金,為孟良打造了一個特殊的武器:火葫蘆。
火葫蘆是孟良的超級寶貝,假如逃不脫,孟良隨即掏出寶葫蘆,一拍葫蘆底,瞬間從葫蘆口竄出一股火焰。
據說葫蘆裡裝的都是硫磺黑火藥,只要遇空氣就會爆燃,這相當於北宋時期的火焰噴射器。
這一超級武器曾把遼國大帥韓昌韓延壽的鬍子燎得精光。從這一點來看,孟良的功夫超過了程咬金。
小說中的焦贊和孟良相比要遜色一些,完全是孟良的陪襯。
小說描寫焦贊是一個大黑臉,胯下一匹艾葉青鬃馬,手使一杆鑌鐵皂纓槍。大家想一想,焦讚的形象是不是模仿了三國演義上的張飛?由於小說對孟良著墨較多,因此焦讚的藝術形象顯得有些單薄。
甚至許多事情都讓位於孟良。比如焦贊曾在芭蕉山佔山為王,有一次老焦帶著嘍囉下山劫道,劫的恰好經過此地的孟良,孟良“一馬四斧子”打敗了焦贊,二人不打不相識結為了兄弟。
接下來焦贊主動讓賢把山大王第1把金交椅讓給了孟良,到後來二人又陰差陽錯劫了花刀太歲嶽勝和打虎太保楊星。
老套路四人結為兄弟,由於花刀太歲嶽勝功夫最好,自然他做了第一山大王,孟良是老二,焦贊是老三,打虎太保楊星是老四。
到後來4人都被楊六郎招之麾下,嶽勝、楊星做了先鋒官,孟良、焦贊做了壓糧官。
總體來說,孟良、焦贊不是將帥之才,卻是逢凶化吉的福將,二人在書中插科打諢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活脫脫一對活寶,因此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史上沒有記載二人的生卒時間,小說卻給出了答案。
在老版《楊家將》中,楊六郎曾委派孟良前往幽州望鄉臺取回老令公楊繼業的骸骨,孟良得令前腳剛走,焦贊不放心後腳跟隨而至,這就應了“孟不離焦,焦不離孟”那句話。
話說孟良躲過重重機關成功進入瞭望鄉臺,焦贊也躡足跟來了。
孟良剛要取骸骨,猛回頭發現一個人影,誤認為中了敵人的埋伏,孟良本能使出了四斧子招數,一斧子劈死了焦贊。
等孟良回過神來定睛一看,方知鑄成大錯誤殺了好兄弟,悲痛欲絕的孟良取出老令公的骸骨,走出山洞交給等在外面的兵卒,叮囑他們把骸骨一定交給楊六郎。
隨後他轉身進洞把焦讚的屍體背出來掩埋,做完這些,孟良在焦贊墳前自刎而亡。
訊息傳到了楊六郎的耳中,病中的楊六郎因傷心過度追隨二人而去,這段書就叫“三星歸位”。
孟良、焦贊雖死,他們的後代依然延續父輩的友誼,到後來孟良的兒子孟強和焦讚的兒子焦玉結拜成了兄弟,小哥倆成了呼家將的重要成員。
文/秉燭讀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