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為什麼要學習《道德經》?
《道德經》是古代聖王思想和道術的集大成者,更是一部修煉內聖外王之道的必備經典。《道德經》以“道”為體,以“德”為用,修齊治平無所不包,能夠指導我們從根源上、本質上、整體上去認知和把握世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道為根,德為本,萬物為末,萬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理解了“道“和”德”,就能理解萬事萬物流變的根本所在,從而做出更有益的抉擇。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這就是學習《道德經》的要義之所在!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léi),或載或隳(huī)。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譯: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上一章講君王透過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守天道之常,從而可以使得天下常德乃足,復歸於樸。這一章再從反面告誡君王,如果不守天道會怎麼樣。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誰欲取天下呢?當然是君王。為之,以什麼取?人之道。吾,指老子自己;見,知道;已,停止、放棄之意。
接上一章,君王如果割裂天人,以人之道來強取天下又會怎麼樣呢?我知道這將是難以得逞的,最終將不得不停下來和放棄這種非道之舉。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神器,指化育天下萬物的神明之器,即道的造化之能,也指天下。
這種化育萬物的神明之能,唯有天才可以,人作為萬物之一,是不可能具備這樣的造化之能的。就像父母可以滋生孩子,但孩子能滋生父母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君王的職責是代天化物,輔萬物以自然。而不是以人代天,隨自己的志意妄作妄為。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所以凡是想以人道來統天的君王,最終都很難達到目的,只有天才能夠統萬物、養萬物、化萬物、成萬物。
君王以人之工巧代天之神化,只能招致失敗,如果矢志不改、執意妄為,最終將導致天下敗亡而失去天下。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故物或行或隨,或行,以天之神化運天下,萬物行於自然之道;或隨,以人之工巧治天下,則天下只能隨之於人之教化;
或噓或吹,或噓,萬物行於自然之道,皆出於天機入於天機,以自然之息相吹,無不出於神化;或吹,隨之以人之教化,則萬物皆出於機心,入於機心,天下皆以人之機心相吹;
或強或羸,出於神化,萬物天性天命足全,故強健以成;出於工巧,如水失其源,木失其本,則萬物羸弱以病;
或載或隳,或載,萬物為道之所載,深根固柢,強健以成,自然可以生生不息而永續繁衍;或隳,萬物失卻根源,羸弱以病,自然只能是身死道消、難以為繼。
這一句說的就是天之神化和人之工巧兩種治理天下的模式所導致的不同結果,所以有道的君王要去人而全天。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就是為雄而不守雌;奢,為白而不守黑;泰,為榮而不守辱。
君王為什麼會割裂天人、強為人之道來強取天下呢?就是因為為雄而不守雌,為白而不守黑,為榮而不守辱。
所以,有道的聖王去甚,去奢,去泰。
後記:如何學習《道德經》?
1、先做心理建設,長期主義,抱著淘寶的心態,以明道為志,以求索為樂,常讀常新,爭取量變到質變;2、注重義理和道術的探究,不拘泥於句讀、考據等屑末;3、帶著問題去學習。三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有好奇心和求真慾望,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4、《問道》計劃分三個部分來寫,1.0版解決“是什麼”,2.0解決“為什麼”,3.0解決“怎麼用”。目前為1.0版,歡迎大家評論、指正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