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下關江面停泊的英國艦艇"皋華麗"上,一紙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決定了千里之外一座城市的命運。
在《南京條約》簽訂的同時,大英帝國的艦船轟隆隆駛入九龍港,位於清帝國南大門珠江口上的這顆璀璨明珠,自此成為了英國人的玩物。
其實早在1年前,也就是1841年1月26日,英國就已經將香港島強行霸佔。
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後,道光皇帝曾試圖用武力收復香港島,但由於與對方存在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充滿血淚的屈辱近代史,《南京條約》上面的白紙黑字寫著,戰敗的大清要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從1842年簽訂不平等條約到1997年主權正式迴歸中國,香港被英國這一割,就是155年。
香港迴歸
香港迴歸的最大功臣,是我國第二代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鄧小平。他提出了劃時代的"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的順利迴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實,在與英國政府關於香港迴歸進行談判之前他就非常清楚,以英國人厚顏無恥滿世界建立血腥殖民統治的風格,香港的迴歸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事實的確如此,英國人在各個角度對中國政府進行了百般刁難,甚至還提出了一些無理的要求。比如下面這一條——"要求中方承諾不在香港駐軍"。
正是英國人的堅船利炮奪走了香港的主權,如今商討回歸大計卻不讓中國軍隊在此駐軍,這跟沒有迴歸有什麼區別?
看著傲慢的英國人想在香港問題上耍花樣,鄧小平攥緊了拳頭,決不能讓對方的陽謀得逞:作為中國的領土,迴歸後的香港一定要駐軍!
鄧小平
槍桿子裡才有主權
就像毛主席提出的"槍桿子裡出政權"一樣,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樣必須用槍桿子來守護,香港的誕生就證明了這一點。
明朝萬曆年間,明政府為充實國土南部國防力量,成立了一個新的縣——新安縣,其轄地包含今天的深圳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大部分地區,並在其外港地區(就是如今的香港屯門)駐紮兵力來拱衛廣州府,防止海盜入侵。
到了清朝,1662年清軍派兵來到香港的新界,將此地作為廣州的外埠。作為拱衛廣州的排頭兵,香港在對外通商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了軍事重鎮和商貿聯絡站。
當時的英國,則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大的國家,他們在海外建立了無數殖民地進行殖民統治,同時還瘋狂擴張尋找優良港口,香港就這樣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香港
而且當時英國在與清朝的貿易中處在弱勢地位,巨大的貿易逆差讓打算透過貿易收割全世界的英國十分不爽。
為扭轉貿易頹勢,他們一方面採取卑劣的"鴉片攻勢",向清朝大量走私鴉片;另外一方面,他們仗著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向清朝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打敗了戰鬥力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的清軍,並強迫清政府簽下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從表面看,英國出兵是為了能夠完全開啟中國市場,傾銷商品以便扭轉對華貿易逆差。但從後來的《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訂過程不難看出,英國真正的目的是在遠東地區佈局,開闢新的殖民地(通商口岸),搶佔更多資源,從而維護他們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這一戰略佈局中,香港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英國人心心念唸的優良港口,就是這裡了。
1841年1月26日,英國派海軍強佔香港島,部隊在香港島西北岸駐紮,英國人將這個水深港闊的地點以英國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對,就是我們如今十分熟悉的那個維港。能夠以英國女王的名字來命名,可見英國人對此地的重視。
從1842年到1898年,透過《南京條約》等三個不平等條約,英國相繼佔有了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等總面積超過11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霸佔了整個香港地區。
其中,在1898年6月簽署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英國規定將九龍半島以及其附近的島嶼租給英國,作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為99年。
這就是香港得以在1997年正式迴歸祖國的原因之一——清朝被推翻後,中國曆屆政府,從北洋政府到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都沒有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永久主權。
維多利亞港
被割讓前的香港,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前,是個人煙稀少之地,只作為廣州從伶仃洋出海的貿易中轉站。自英國佔領後,香港變成了一個華人與洋人雜處、魚龍混雜的地區,英國將此地作為向清朝輸送鴉片的走私基地和商業中心。
而更重要的是,藉助得天獨厚的海洋地理優勢,香港成為了英國在南海地區、乃至遠東地區的軍事基地,可以作為軍用物資補給站。英國在此駐紮大量英軍,給他們在此後的日子裡進一步侵略中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質基礎。
隨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來自歐洲的侵略者也從遙遠的西方漂洋過海而來,橫跨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在香港進行補給後走水路直撲天津,從大沽炮臺登陸,將北京攪了個天翻地覆。
只有軍隊才代表著在某地擁有真正的主權,也就是"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是我黨在土地革命的艱難歷程中悟出來的真理,這個真理同樣適用於收回香港主權。
"離岸平衡戰略"的險惡用心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多次對英國闡明對香港問題的立場,指出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將不會接受過去英國政府同中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約束,條件成熟之時,恢復行使對整個香港地區的主權。
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期間,英國在香港成立了英屬香港政府,就是被香港傳媒界稱作港英政府的政治機構。該政府統治香港的時間是1841年1月26日(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日期)至1997年6月30日。
自1997年7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英兩國政府在1984年共同釋出的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建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時隔155年後對香港地區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迴歸
這個過程費了很大一番周折。
從1982年開始,我國政府就與英國政府就解決香港問題進行了多輪磋商。
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兩度來華,與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一國兩制"基本國策提出者鄧小平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攜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痛擊阿根廷的餘威來到中國,試圖讓中國政府放棄對於香港主權迴歸的企圖。
但鄧小平義正言辭、有理有據的發言,對撒切爾夫人以及英方對於香港的傲慢要求視若無物,完整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於收回香港主權的訴求,並透過高超的政治智慧,為香港迴歸掃清了障礙,也讓一向強硬的撒切爾夫人少見地在外交方面吃了癟。
隨後,中英雙方在2年的時間裡共經過22輪談判,才於1984年9月18日就全部問題達成最終協議。
撒切爾夫人
根據中國政府的基本方針政策,香港迴歸後,中央政府將在香港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但除外交事務和國防事務屬國家管理外,香港特區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權——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部分外籍人士可在政府部門裡擔任一些最高至副司級別的職務。在軍事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將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派駐部隊,也就是駐港部隊來負責其防務任務。
這就是由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著名的"一國兩制"基本國策。該政策對於我國收回香港主權、英國平穩將權利交接、以及繼續保有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都具有積極意義,可謂一舉三得。
然而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儘管英國政府承諾過不再提出任何與中國主權原則相沖突的建議,他們還是提出了很多與其承諾相違背的主張。
鄧小平與撒切爾
例如反對特區直轄於中央政府、持有香港身份證的海外官員可擔任公務員系統中的"最高層官員"、一再以"最大程度的自治"修改中方主張的"高度自治"的內涵等等。
最過分的一條就是,一再要求中方承諾不在香港地區駐軍。
要知道,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英國最早就是憑藉船堅炮利打開了大清國門,將香港據為己有。香港迴歸後的中國政府如無權駐軍,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英方的上述關於不讓中國在香港駐軍的主張,表面是將香港主權歸還給了中國,實則是想把香港變成某種獨立或者半獨立的政治實體,讓中國所擁有的香港主權"似有還無"。
香港駐軍
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崛起前後一直以來都奉行對各國主權進行切割的政策,如與歐洲大陸國家多年混戰、殖民統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進行血腥的黑奴貿易、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以殖民統治該地區。
這個戰略叫做"離岸平衡戰略",本質上就是把世界攪亂,從而趁亂搶奪資源,維護他們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這麼多年,該戰略只失手過一次,那就是在歐洲戰場與同樣殖民全世界的法蘭西帝國爭奪霸權,陰差陽錯導致了北美洲一個新興帝國的誕生,並一步步蠶食了自己在全世界的統治地位。
英國殖民
對香港和中國大陸,英國人也想要故伎重施,不過這樣的把戲怎麼可能瞞過戎馬一生的鄧小平。他要讓英國人明白,英國已經不是150年前的那個"日不落帝國",中國更早已不是150年前的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
1984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裡·豪訪問中國,鄧小平與其會面時重申了中國的主張:"中國在1997年恢復對香港行駛主權後,香港現行制度50年不變。解決香港問題是中英兩國之間的事,該問題的成功解決將是中英合作的範例,會產生深遠的國際影響。"
對於傑弗裡·豪代表英國提出中國關於在香港駐軍的主張,鄧小平更是斬釘截鐵地表示:"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中國一定要在香港駐軍。"傑弗裡·豪表示,此事可以在之後進行的談判中進行進一步協商。
當面一套,背後卻是另一套。當年4月至7月之間的談判,英方依然無理地反對中方在香港駐軍,並表示這對於香港未來保持長期和平和穩定是不利的。我方斷然不能接受英方的這番表態,談判再次陷入了僵局。
鄧小平與撒切爾
以"拍桌子"表達堅定的維護主權決心
就在中英雙方關於香港的談判正處在僵持階段時,一次意外事件讓鄧小平十分憤怒,還罕見地"拍了桌子"。
根據原國務委員、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回憶,"小平同志關於駐軍問題拍了桌子,並召集了香港代表來談,他的原話是,香港不駐軍還算什麼迴歸?怎麼體現我們收回了香港?"
這件事情發生於1984年5月2號,香港《明報》刊登了一篇報道,裡面說中央某一位負責人對香港記者表示中國將不會在香港駐軍,有媒體猜測該負責人是一位中央政府的高管,甚至認為該人物是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黃華同志。
西方媒體的輿論攻勢一向如此,此事讓我國在與英國的談判僵局中處在不利位置,並影響了部分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讓很多人對香港迴歸後的前景信心頓失。
姬鵬飛
面對這樣的局面,鄧小平知道,他必須親自站出來了。
5月24日,六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與政協六屆二次會議("兩會")在北京召開,5月24日晚間,港澳記者被工作人員告知轉天早晨要提前到達人民大會堂,因為25日上午10點鐘的,將會有一位重要人物會見港澳地區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
在場的不少記者猜測,該重要人物就是鄧小平。
轉天上午10點,鄧小平果然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港澳地區的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與大家親切合影,記者的照片還沒拍完,鄧小平就神色凝重地表示:"趁這個機會,我要跟大家講幾句話。"
鄧小平
隨後,他對在場的所有人員表示:
"我要向大家保證,中央對於香港問題的發言,除了我本人和負責具體問題的姬鵬飛統治等人外,其他人的發言都是無效的。
香港,必須要駐軍!既然香港已經迴歸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在香港連駐軍的權利都沒有,還算什麼中國的領土?"
講到關鍵之處,一向以和藹睿智的老人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的鄧小平,罕見地拍了桌子,怒目圓睜,這讓在場的港澳"兩委"代表和媒體記者目瞪口呆。
鄧小平
隨後,鄧小平又指出:
"我國在香港的駐軍,是維護共和國領土的象徵,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也是香港迴歸後繁榮穩定的象徵。在座的各位都是熱愛香港、熱愛國家的人,請大家相信,只要按照中央政府的政策辦事,香港問題一定能夠得到圓滿解決。"
此後的幾輪談判,我方的談判代表明確了關於在香港駐軍的態度,並毫不讓步。
99年租約即將到期的英國人,從法理上也不具備繼續殖民統治香港的可能性,只能答應中國政府派駐的駐港部隊駐紮於香港。
這是屬於中國維護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關鍵一步,代表著我國將槍桿子牢牢握在了自己手裡,維護自己的固有領土。
香港駐軍交換
除駐軍問題外,我方對於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也採取了必要的措施。
1984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英國財政大臣時,再次強調了以下的幾點:
1.不動搖港幣的地位,透過雄厚的儲備金保證港幣的發行量,維持港幣的地位和狀態;
2.港英政府不要在過渡時期自己搞一套新班子,並將其強加於將來的特別行政區政府;
3.港英政府不要隨意增加公務員人員和薪金、退休金金額,否則將會加重特區政府的財政負擔;
4.同意批出1997年迴歸後50年內的土地契約,同意港英政府動用賣地收入用於香港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
這些建議都是互惠互利的,也是有利於香港未來的穩定繁榮,可以促進香港的高質量發展。
繁榮的香港
但真正能夠讓中央政府保證香港地位不動搖的最直接方式,還是要透過駐軍來宣示主權。
駐港部隊於1993年初在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開始組建,至1996年1月底組建完畢,並於1997年7月1日零時正式進駐香港,與駐港英軍完成交接後,正式取代對方,成為保證香港防務工作的唯一合法部隊。
根據1996年12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透過、199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以下簡稱《駐軍法》)規定。
駐港部隊
駐港部隊的職責為防備安全和抵抗外來侵略,保衛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在一些情況特殊的非常時期,如香港因為特殊原因進入緊急狀態時,必須根據中央政府的決定,依法維護香港的和平與穩定大局。
在經費方面,《駐軍法》規定駐港部隊的軍費全部由中央人民政府承擔。
駐港部隊彙集了多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銳部隊,比如部隊的陸軍前身就曾是井岡山時期的紅一團,海軍艦艇大隊還曾參加過六十年代粉碎國民黨襲擊破壞的"八六海戰",空軍航空兵團前身為某空軍航空兵運輸大隊,曾在多次救災任務中衝在第一線,是一支英雄的部隊。
一支優秀的人民軍隊,才是保衛香港的最佳屏障。迴歸後的香港是中國的領土,這一點不容任何人置疑,既然是領土,那麼中央政府就必須在此駐軍,鄧小平的話得到了應驗。
紅一團
遺憾的是,在香港迴歸前半年,93歲的鄧小平因病去世,一代偉人的輝煌人生就此落幕。
雖然沒能夠親眼見證香港重歸祖國懷抱,但作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基本國策的提出者,鄧小平對於香港的迴歸堪稱居功至偉。
他為維護我國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駐港部隊的誕生,標誌著中國用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無人可以動搖。
1997年7月1日凌晨0點0分,代表著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港英政府旗幟,以及大英帝國的米字旗緩緩落下。鮮豔的五星紅旗以及紅色的紫荊花旗幟,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迎風飄揚在香港會展中心上空,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鄧小平
香港迴歸一個黑暗腐朽的舊時代被終結,一個嶄新的時代得以開啟。
幾乎與此同時,根據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協議,509人組成的駐港部隊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香港駐軍大本營,在軍營裡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當天上午7時24分,駐港部隊海陸空三軍相繼完成佈防,象徵駐港部隊正式接任香港防務。
神州大地沸騰了,香江之濱沸騰了!煙花在維港上空肆意綻放,人們走上街頭揮舞著五星紅旗和香港區旗,慶祝歷經苦難的香港終於得以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遠處的維多利亞灣,羅大佑譜寫的《東方之珠》正在維多利亞灣廣為傳唱:"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參考文獻:
[1]張家康.鄧小平大智慧處理香港迴歸[N].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7-07-18.
[2]謝夢瑤.鄧小平在香港迴歸談判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N].新華網,2014-08-17.
[3]劉金田.香港迴歸中的鄧小平[N].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