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意外地宣佈,因為晶片缺貨削減Q4前iPhone 13的產量,目標減少1000萬臺(原目標是9000萬臺)。訊息傳來蘋果公司股價跌了5.6%。對於蘋果來說,在新手機訂價下調,主要就是要進一步保出貨量。而晶片的缺貨讓蘋果也感覺措手不及,要大幅消減訂單,這個意外的訊息,對行業的打擊可能要超過蘋果自身。
據外媒訊息報道,包括博通和德州儀器在內的主要蘋果供應商無法交付必要數量的元件,因此蘋果被迫告知其代工製造企業要砍單。如果訊息屬實,那麼今年的元器件供應鏈調整狀態下,幾乎沒有企業可以逃掉行業的大環境的影響。
在蘋果元器件缺貨砍單訊息之前,是美國政府領頭要處理好汽車晶片缺貨的囧狀。在汽車電子缺貨之前,是醫療電子的供應緊缺。這是國際的元器件缺貨的時間線。最上游的晶圓、封測和材料產能在疫情之前,都是緊密地安排,半導體行業增長因為市場需求平緩而穩定成長,週期波動並不明顯。疫情之下需求急劇變化,帶動上游晶片產能的排單突變,加之工廠也受疫情影響而意外不斷,蘋果這樣的大廠需求雖有一定供應保證,但終於頂不住各層施壓,TI和博通都不能正常供應蘋果的晶片。
細細看來,從嚴重供過於求到行業大缺貨,再加上中美貿易戰,這一年來原廠在中國的供應鏈的變化,遠大於歐美。從我們的觀察,華為是第一波大受影響的需求方,而蘋果可能算是最後一個受到缺貨影響的大企業。缺貨的影響,除了有自己的晶圓工廠的三星,做到了全行業的無縫覆蓋,除三星無人可以獨善其身。
三星在供應鏈上的做法,簡直就是大魔王。
當然,蘋果處理缺貨的方式比較直接,宣佈砍單應對,而不是技巧性地對產品進行提價,把行業的漲價進行到底。這種做法,對於改善行業的缺貨狀況,肯定會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