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職業原因,大聖每年要見上百位老闆,老闆見多了以後,大聖就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老闆,尤其是南方老闆,特別喜歡研究《孫子兵法》。
他們不光研究,而且還照著做。
比方說,《孫子兵法》裡有句話,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句話成了很多南方老闆的生意經:死盯著對手,對手幹啥,我就模仿啥。
前段時間跟一個南方老闆吃飯,聊起他的發家史。
這位老闆驕傲地說:“在中國做生意,只需要三點:發現的眼、勇敢的心、拿來的手,最後一點是關鍵。天下東西都一樣,就看你會抄不會抄”。
他還說了幾個例子。
比方說,當年星巴克貓爪杯剛出來沒多久,他們家的同款產品就已經上架了。
比方說,某同行花兩個月研發的新產品,他只用幾個小時就能100%復刻,順手還能把產品功能最佳化一下。
聊到最後,這位老闆說:“現在抄也不好抄了,我五個小時抄完,別人三個小時就抄完了,稍微慢一點就會壓貨賠錢。抄的東西毛利又低,賺不了幾個錢” 。
聽的大聖是一愣一愣的,心想:這哥們不會是買了本盜版的《孫子兵法》吧?又或者讀書讀了半句,領會錯了意思。
孫子兵法《謀攻》篇確實有:“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這句,可後面還有兩句:“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簡單來說就是:知己知彼的關鍵是知己,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老盯著對手看。
今天大聖就結合兵法原義和商業觀察,跟各位老闆聊一聊:在生意場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請你一定要認真看完這篇文章,並建議你轉發收藏。
咱們先說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知彼”。
真正的知彼,需要找到三個圈的交集,那三個圈呢?對手圈、需求圈、趨勢圈,接下來咱們一個一個來說。
第一個圈是對手圈。
對手圈的核心不是模仿對手,而是避開對手,找到新賽道。
2001年,巴奴火鍋從安陽起家,8年之後,終於在鄭州與行業老大哥海底撈正面交鋒。
剛開始,巴奴也像其他同行一樣,學習海底撈的服務。因為在杜中兵看來,只要我們夠勤奮、夠努力,一定能夠超過海底撈。
為此,杜中兵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和作戰計劃。
海底撈員工會舞面,巴奴員工半夜不睡覺用衛生紙練舞面;海底撈給顧客唱生日歌,巴奴不光唱還有舞伴……
結果搞了三年,不僅快把自己搞瘋了,而且跟海底撈之間的差距更大了。
急得杜中兵天天守在店裡研究海底撈,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雖然隔壁海底撈的生意是很好,但照樣還是會有顧客來巴奴。這些顧客選擇巴奴的理由到底是啥?
問了一些顧客,很多人都會說:“來巴奴吃飯不太在意服務,喜歡你們家毛肚和菌湯”。
杜中兵這才幡然醒悟:搞了半天努力的方向錯了,學啥海底撈,巴奴就是巴奴,我們有自己的優勢。
於是,杜中兵立馬把公司名字改成“巴奴毛肚火鍋”,廣告語也變成了“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商業競爭的本質是搶佔使用者大腦裡的認知。
海底撈已經佔據了“服務”這塊認知高地,其他人想要搶走,就相當於仰面進攻“上甘嶺”,代價大不說,短時間也改變不了顧客的認知。
最好的策略就是偉人曾經說過的:“你打你的,我打我打”。
你有服務認知高地,我有毛肚認知高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是跟在對手屁股後面跑,而是把對手拖到自己的優勢戰場上跟它打消耗戰,至於最後誰能打贏,讓顧客用腳投票就好了。
第二個圈是需求圈。
需求圈的精髓是:產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底層需求。
史玉柱分享過創立腦白金的心得:“老人自己不捨得花錢,但只要給老人種下品牌認知的種子,他們就會讓子女去買”。
2009年,把這句話奉為聖經的張京康,成立了保健品公司,也打算賺一波“老人錢”,結果,兩年虧了3000萬。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賺錢的底層邏輯可以學,賺錢的具體手法學不來。
當時張京康敗就敗在:
一來,大環境變了,史玉柱當時搞腦白金,網際網路還不發達,傳播渠道單一,一通報紙文案就能瘋狂招商,到09年誰還看報紙?
二來,腦白金已經佔住了保健品的認知高地,張京康拿3000萬強攻,等於找死,賠的一點也不冤枉。
但張京康也不是沒有收穫,這次失敗至少讓他想明白了一件事:賺“老人錢”,最重要的是“老人消費,子女買單”。
只要抓住了精髓,賣點啥產品都行。
後來,有次回家,張京康聽到母親抱怨新買的鞋子不舒服,太夾腳,周邊老姐妹也一樣。
張京康意識到:賺“老人錢”的機會來了。
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人一老,腳就會變形。常規的鞋子根本就不合適。而且人老了骨頭變脆,很容易骨折,對老年人來說,鞋子舒服、防滑太重要了。
這可比保健品剛需得多。
更重要的是,在足力健之前,沒有一個品牌主打老人鞋,這個賽道幾乎沒啥競爭對手。
所以,足力健創業僅6年營業額就超過40億,同一年,成立20年的鴻星爾克營業額才只有28億。
一切生意的本質,永遠是有利可圖的滿足顧客需求。
從腦白金到足力健,千變萬變,需求不變。
因此,少盯著對手,多琢磨使用者底層需求,產品不過是滿足需求的“道具”罷了。“道具”千千萬,需求永不變,抓住了需求,就掌握了制勝的法寶。
第三個圈是趨勢圈。
因為趨勢圈決定投資回報率。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只用了六年,年活躍使用者達到7.88億,超過淘寶的7.79億,成為中國電商第一股。
是因為黃崢比馬雲、劉強東更勤奮、更聰明嗎?如果大聖這樣解釋,估計你也不會認同。
那為啥拼多多可以彎道超車、後來居上?
說到底是因為黃崢做對了一件事:順勢而為。
一來,從13年小米推出紅米,廣大農村地區的人民,就把上不了網的山寨機換成了智慧機。導致微信裝機量劇增,到2018年微信月活躍使用者9.3億,淘寶月活躍使用者5.5億,一下子多出3.8億新使用者。
二來,淘寶和京東恰好從2015年開始主動“拋棄”低端賣家:淘寶2015年5月開始打假,清除了24萬低端賣家;京東則在7月放棄了拍拍網。
而微信新增的使用者恰好是需要“低端賣家”的農村地區人民。相當於此時有幾億新使用者沒人開採。
而且,微信紅利爆發最關鍵不光是因為有新增使用者,還有區別於傳統電商的社交打法,比如靠“人傳人模式”瘋狂賣貨的微商。
既然微商能在微信賣貨,為啥不能用社交拼團做電商?
於是,黃崢做了一個非常簡陋的H5釋出拼團活動,連後臺訂單都是人工統計,結果,第一天就湧入了20萬單。
兩個月後,沒投一分錢廣告,拼多多使用者突破1200萬。
最好的創業,絕不是苦逼哈哈地硬碰硬地幹,而是在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不在乎使多大勁兒,順勢而為罷了。
“知彼”的核心其實就是摸透三個圈:需求圈、對手圈和趨勢圈,然後找到三個圈的交集。
很多人總是喜歡盯著對手圈看,容易忽略需求圈和趨勢圈。而對手圈只是讓你避免重複競爭,趨勢圈決定賺錢的輕鬆程度,需求圈決定持續賺錢的潛力。三個圈交集的地方才是對手少、需求旺、紅利多的賺錢機會點。
但光有賺錢機會不夠,你還得有抓住賺錢機會的能力,所以你必須“知己”,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
接下來咱們說說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知己”。
真正做到“知己”,需要找到朋友圈、市場圈和優勢圈三個圈的交集。具體咋幹呢?接下來大聖跟你講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前幾年,大聖有個朋友老王,家裡拆遷賠了一大筆錢。跟老王同村的好幾個哥們直接飄了,幾個月就把錢瞎折騰沒了。
老王是個有上進心的人,不屑於幹那些事,但就是因為太上進,結果輸的更慘。
事情是這樣的:老王在沒拆遷前,一直在火鍋店上班,做夢都想自己開一家火鍋店。
這回手裡有了錢,老王二話不說直接開幹。因為在老王看來,火鍋是門好生意:客人來了自己涮著吃,省了請廚師的錢;火鍋底料又是工廠加工好的,口味容易把控;毛毛菜洗洗就能賣幾十,利潤又好。要不,為啥海底撈張勇能成新加坡首富?老王越想越興奮。
於是老王裝修火鍋店的時候,啥都用最好的,預算很快就超標了,拆遷款基本折騰沒了。
老王雖然心疼,但自信幹了那麼多年火鍋,高投入一定會有高回報。
果不其然,開業後的頭幾個月生意非常好,但因為做活動也沒賺啥錢。等活動結束,本想著趕緊回本,結果生意一落千丈,服務員閒得飯點沒事幹四處打蒼蠅。
老王不甘心,靠著家裡麵粉廠的底子,硬撐了一年多。
後來,朋友勸老王:“別硬撐了,你不適合幹火鍋,這玩意看著簡單,實際門道太多,競爭又激烈。我覺得你面做的不錯,家裡又開面粉廠,要不改成麵館試試。”
起初朋友的話,老王沒放在心上,但仔細一琢磨,自己是北方人從小喜歡吃麵,而且因為喜歡吃麵,所以在學校學的也是做面。吃過老王做的面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老王心一橫:改麵館!
火鍋店改成麵館後,生意好的一塌糊塗。為啥呢?
一來,原本火鍋店裝修本身就好,改造成麵館以後相當於降維打擊,甚至有些客戶說老王的店是網紅麵店。
二來,自己喜歡吃麵,更會做面,有獨家的肉哨子,吃起來倍兒香。
三來,自家麵粉廠的面,價格便宜,質量穩定,在加上老王獨到的手藝,擀出來的面比同行勁道太多。
環境好、面好、味道好,生意能不好嗎?
知己有四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層境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層境界是: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層境界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低手往往處在第一層境界,高手往往處在第三或者第四層境界。
幹火鍋時候的老王,顯然處於第一層境界:在火鍋店上了幾天班就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其實壓根不是幹火鍋的料。
而開面館時候的老王則處於第四層境界:屬於“帥而不自知”,以為平平無奇,其實有真功夫。
啥是真功夫?
真功夫就是朋友圈、市場圈和優勢圈,三圈合一,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
“朋友圈”就是:有時候當你遇到瓶頸的時候,可以換一個視角看自己,聽一聽身邊人的意見,畢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像當初要不是有朋友給老王支招,老王早就破產了。
“市場圈”就是:甭管是別人的意見還是自己的判斷,你做出的決定,一方面要被市場需要,另一方面要快速在市場上驗證,自嗨不會讓你搞懂自己,但市場的耳光往往可以讓你看清自己。
“優勢圈”就是:有啥事是你做得了別人做不了的,有啥事是你喜歡做而且樂在其中的,那件事很可能就是你的優勢,就像老王幹火鍋搞的一塌糊塗,開面館卻如魚得水,這就是找對了優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核心是先知己後知彼,拿上槍打鳥,要不然等機會來了,才去找自己的優勢,鳥早就跑光了。
另外,知彼不是死死盯著對手,搞模仿、做同款。恰恰相反,要走“與其更好,不如不同”的路線,從趨勢圈和需求圈找到新賽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免硬碰硬,出力不討好。
最後,發現了知彼的市場機會點和自身的優勢,就快速用自身的優勢擊穿市場機會。
最終才能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