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魂”是融化在中國人血液裡的精神力量。自古帝王將相都有詩詞歌賦,他們用文采詮釋了什麼叫做“詩意人生”。
寫詩最多的要算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了,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要知道,在詩歌繁盛的唐朝,全部詩人加起來的作品,也不過才五萬首而已。
而文化水平幾乎接近文盲的漢高祖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人盡皆知,流傳千古,深刻影響著後人。可以說是一舉成名的最佳典範!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颳起來了,雲隨著風翻騰奔湧啊,威武平天下,衣錦歸故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親自出徵,很快擊敗了英布並將其殺死。
在得勝還軍途中,劉邦順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鄉——沛縣,把昔日的朋友、尊長、晚輩都召來,共同歡飲十數日。
一天酒酣,席間120人歌唱助興,氣氛極為熱烈,劉邦一面擊築,一面唱著這一首自己即興創作的《大風歌》。甚至還慷慨起舞,傷懷泣下。
《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劉邦對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
這首詩抒發了劉邦遠大的政治抱負,僅用23個字,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同時又不失王者風範。
高處不勝寒,誰又能懂帝王將相身肩大任的崇高使命。無數子民和將士的希望寄託在他的手上。明知自己不是神,卻也要不得不逼迫自己成為神一樣的存在!
《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天鵝飛向天空,一下能飛數千裡高。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四海翱翔。可以四海翱翔後,你能將它怎麼樣?即使擁有利箭,又能把它怎麼樣?
相比上一首的氣勢磅礴,《鴻鵠歌》卻是一首憂心忡忡、充滿無奈的歌。
據《漢書·外戚傳》雲,漢高祖劉邦因為嫌呂雉的兒子太子劉盈為人過於仁厚軟弱,想廢掉他而立其愛妾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
但因呂雉為人剛毅,採用了張良的計策,以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實現。因此高祖作此歌勸慰戚夫人,以說明無力更換太子的道理。
在這首詩中,劉邦用鴻鵠來比喻已經羽翼豐滿、無法置換的太子劉盈,並能說出一旦鴻鵠高飛便能"一舉千里""橫絕四海",這與《莊子·逍遙遊》中所描寫的神鳥大鵬的形象是極相類似的。《史記·陳涉世家》曰:"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在這裡,燕雀不知鴻鵠的志向與莊子筆下的學鳩嘲笑大鵬的高飛是如出一轍的。對此,唐司馬貞索引曰:"(戰國時)屍子云'鴻鵠之鷇,羽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是也。"索引按曰:"鴻鵠是一鳥,若鳳皇然,非謂鴻雁與黃鵠也。"《鴻鵠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辭遺風,聯絡史實去讀,不乏感人的藝術力量。
( 據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