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形象,蛇身鷹爪、魚鱗鹿角、虎牙蝦鬚,顯然是文化演變的產物。那麼,這種演變的源頭,是什麼呢?
01
龍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有一個問題值得思考:龍並非自然界中的真實形象。龍的形象,完全是文化演變的產物。那麼,龍這種形象的起源是什麼呢?中國人為什麼會創造出龍這種形象作為自身文明的象徵呢?一言以蔽之,龍是怎麼來的?
現在的龍的形象,蛇身鷹爪、魚鱗鹿角、虎牙蝦鬚,包含多種動物的特徵,顯然是長期演變、越來越複雜的結果。在起源階段,龍肯定不是這個樣子的。
古代文物證明了這一點。出土的上古時期龍山文化的“玉龍”,就是早期龍的形象。這個龍的形象,現在已經成為中國的象徵符號之一。華夏銀行的LOGO,用的就是這個玉龍的形象
還出土過另一種紅山文化的“龍”,名叫“玉豬龍”。這個玉豬龍,和現在龍的差距就更大了。以至於有的專家認為這並不是龍,而是豬。
雖然有出土文物,但文物自己不會說話,無法直接回答龍的起源是什麼這個問題。關於龍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好幾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我很贊同。不僅因為這種說法在學理上的證據很強,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透過對龍的起源的揭示,推匯出中國文化精神核心的形成過程。其中的分析,引人入勝,動人心魄。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
02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種說法的作者——俄國人郭靜雲。對,你沒看錯,這是一個俄國老太太,並且不是華裔,而是地道的俄國人——前半生是蘇聯人。
郭靜雲的著作,在大陸已經出版了好幾本,其中的代表作是《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天神與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兩冊)。關於龍的起源的研究,在《天神與天道》的第一冊中。
只看書本身,很難相信這是外國人的著作,完全是正宗的專業學術範兒,沒有一點兒洋腔洋調。不過,細看之下,還是能看出區別,那就是,郭靜雲對世界其他國家史料的瞭解程度,比中國學者高得多,經常信手拈來做一番對比研究。這在中國古文明研究著作中,很少見。
我是考古的外行,對郭靜雲的瞭解也僅限於讀她的這幾本書。郭靜雲的某些發現和觀點,已經達到“砸同行飯碗”的級別。中國考古學界對郭有何評價,我並不知道。我自己覺得郭靜雲的這些觀點,有理有據,而且很重要,很深刻,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揭示的深度,此前還沒見過。
好,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說龍的起源。
03
龍的起源,肯定是在文字產生以前的上古時期。而且,是個漫長變遷演化的過程,所以,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精確、精密的答案,只能是眾多解釋中,說服力最強、邏輯性最強的那種。
所謂邏輯性強,意思是說,對龍的起源的解釋,要符合龍的基本特徵:能上天飛來飛去,天上的事,要管,比如下雨。也能落地,地上的事也管,比如人的生死;也就是掌管天地人世間的一切。所以,到了後世,龍成了皇帝的象徵——無所不能、無所不管。
從這個角度衡量,龍的起源的第一種說法,認為龍起源於鱷魚等爬行動物,就站不住腳了。鱷魚並不能飛。
河南濮陽縣發掘一個古墓,其中有“龍虎圖”。這個龍,形象很接近爬行動物。這是“爬行動物起源說”的重要證據。
郭靜雲認為這個古墓,應該是東周時期的。那時,龍的形象已經成熟得多,不是早期起源的狀態。更重要的是,世界其他文明確實有崇拜鱷魚等爬行動物的,但他們的這種“神”,無一例外都是“地神”,只掌管地面上的事,絕不會飛起來管天上的事。看,這就是文化比較。
這種“地神”形象,很符合鱷魚只能在地上爬而不會飛的特徵。可是,龍的核心特徵是能飛天入地。“爬行動物起源說”不成立。
龍的起源的第二種說法是“蛇起源”說。這個說法很直觀,可能很多中國人也是這麼想的。
蛇起源的問題,也是蛇只能在地上爬而不能飛。古埃及等一些地方,有以蛇為神的,這些神都不能飛。神話雖然是虛構,但也要有邏輯。古人不會那麼違反常識,把蛇當成能上天入地的神靈。
第三種是天文假設,認為古人從天上星座的圖案中,抽象出龍的形象。這種說法,能解釋龍上天入地——星星、星座都在天上,但也有說不通之處。
我們都知道大熊星座、獵戶星、北斗七星等等天文圖案。可是,一定是古人先見過熊、勺子,然後把這些圖案附會到星星的分佈上去,而不會相反。你不可能在天上看出一個你此前完全不知道的圖案。你看某朵雲彩像大鬍子馬克思,是因為你知道大鬍子馬克思的形象。你能在雲朵中看出一百年後某人的模樣麼?
可見,天文假設說不通。龍的形象的起源,還在別處。
還有一種就是“恐龍假設說”。古人當然不會見到活恐龍,但他們有可能見過恐龍的骨骸化石,由此受到啟發,想象出龍的形象。
這種說法的問題在於,現在龍的形象,是長期演化、越來越複雜的結果。現在看,龍和恐龍有相似之處,但在上古時期,龍的形象是玉龍、玉豬龍那種簡單的樣子。你看看玉龍、玉豬龍,和恐龍有一點點相像麼?
最後一種說法,也就是郭靜雲主張的,那就是“昆蟲起源說”。
04
首先,昆蟲起源說,在解釋文物上說服力很強。比如玉豬龍,既不是龍,也不是豬。實際上就是昆蟲幼蟲的樣子。
對今天的人來說,昆蟲很不起眼。居住在城市裡的人,生活中也很少見昆蟲,偶爾見到,往往也要趕盡殺絕——比如蟑螂、蒼蠅、蚊子等等。
但對古代在田間勞作的農夫來說,昆蟲很常見,而且,有時候昆蟲的威力還很強大,比如能吃光莊稼的蝗蟲。
上古時代人的生活,和今天人的生活,有一個重大區別,那就是,上古時代的生活,要簡單枯燥得多。今天的人,往往苦於各種資訊太多,眼花繚亂、看不過來,以至於看得累、懶得看。古人的生活,可沒那麼豐富多彩,彩色都屬罕見。
生活內容不多,所以古人對生活的觀察反而要比今天的人細緻、認真得多——反正也沒別的事可幹。比如那些星座,我曾經仰頭使勁看反覆看,也看不出什麼大熊小熊天平獵戶來,實在太牽強了。只有在寂寞中在黑暗中長久凝視夜空的古人,才能看出來。
古人對昆蟲的觀察也是如此。今天的人,經過科學的“祛魅”,對自然界已經瞭解太多,也就沒有什麼神化的空間了。就算你對昆蟲學一竅不通,你也知道那不過就是一些小蟲子,能產卵,有翅膀,有詳細的分類等等。大飛機飛來飛去,都看膩了,自己也坐飛機上天飛來飛去多少次了。看到昆蟲在空中飛翔,當然不會有什麼驚奇之感。
古人可沒坐過也沒見過飛機。對古人來說,一個肉乎乎蠕動的蟲子,突然化蛹成蝶,騰飛而去,這個過程,太不可思議了,完全是“神奇”級別的。在古人眼中,爬行和飛行,以某種古人不理解的方式,在昆蟲這裡神奇地融為一體。這讓昆蟲具有了某種神性,和鳥類、走獸、魚蝦都大不相同。
不僅如此,羽化飛天,對古人來說,是和生死輪迴結合在一起的。傳說中的黃帝,最後就是乘著飛龍上天的。因此,昆蟲的羽化昇天,就帶有和人間生死同理的意味。古人希望,人死以後,能像昆蟲化蛹成蝶這樣羽化昇天。昆蟲就成了有神性的動物。
對這種有神性的動物,古人自然印象深刻、大為敬畏,久而久之,就成為他們心目中神的形象。玉龍、玉豬龍的形象,應該都由此而來。
饒有趣味的一點是,從昆蟲起源說中,也可以看出,農耕和定居,對中國文化的基礎性塑造力量。只有長年在地裡耕作,對各種昆蟲反覆觀察、想來想去的民族,才會把昆蟲想象成神性動物。
而那些在草原中呼嘯來去,或者在海浪中出沒的民族,既沒工夫,也沒興趣去仔細觀察昆蟲。他們另有其他的關注熱點,比如狼或者海里的怪物。
很多人肯定不願意接受龍起源於小小的昆蟲這種說法。別急。下一篇文章繼續說,古人的這種觀念,在後來的演變,以及如何演變成中國文化的那些核心特質。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李子暘”
作者其他熱文:
歷史悠久的代價是什麼?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2
認識中國歷史的兩大誤區3
不應削足適履地看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