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和平 微信公眾號“大發小苑”主編
不一樣的“水管子”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歸來吧 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歸來吧 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
——歌曲《故鄉的雲》
日本侵略者為了掠奪煤炭,在大發街修建了很多基礎建築,除了炮樓和大洋橋,留存至今的還有一些由石塊壘砌、水泥勾縫的平房和窯洞,據說是當時的電報局、療養院等。現在已經掛上了文物紀念的牌子。
“大發窯”變成了“大發街”,一條小山溝變成了工業化城鎮。這條小街的新生命剛剛開始,卻遭遇了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連續幾年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導致了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大發街和全國各地一樣進入了“三年困難時期"。
物質十分緊缺,什麼東西都是憑票供應。糧票、肉票、糖票、布票、買雙襪子都要票。這些物資供應票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每次從大發公社領回來,媽媽都小心翼翼地藏在櫃子的最底下,鎖好櫃子後還要對我恐嚇一番:你要是敢動一下,扒了你的皮!使用的時候更是精打細算,儘量節省下一些,補貼給農村的親戚。
一些職工從原籍老家帶來了妻子兒女和老人,全家幾口只靠職工一人的口糧供應。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
面對困境,勇敢無畏的“煤一代”,自力更生髮憤圖強。
這些本就在農村長大的人們為了餬口,就輕車熟路地搞起了餵豬、養羊、養雞和開墾荒地、種菜種糧的副業。一時間,東西溝坡、河槽岸邊、房前屋後,都被礦工家屬圈佔開墾,栽種了蔬菜糧食。一部分有手藝的人,開起了鐵匠鋪、裁縫鋪,街上擺個釘鞋攤(修鞋),還有一些人上山打獵。
那時候,政府允許私人擁有獵槍,大發街有獵槍的人還不少。周圍山上的獵物也很多,黃羊、野兔、狐狸、野鴿子、石雞子等等都有。鄰居一個大叔,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上山打獵,尤其是下了大雪之後,提槍上山,必有收穫。每次看見他家的兩個兒子,滿手油膩地撕著煮熟的野味,吃得津津有味,我就吞嚥口水。他家那個大兒子,一次在街邊玩耍時,被路過的汽車碾壓崩起的一塊石頭,擊中腦袋喪命。那塊石頭肯定不會太大,那樣的精準也令人詫異。我一個同班同學的爸爸、哥哥也打獵,後來他媽媽得了精神病。我剛上班時的一個年輕師傅,也是喜歡打獵,30多歲還沒成家,不到50歲就得怪病死了。
我姥姥對我說過:打生(生靈)的不好(不會有好下場)。
所有的神怪傳奇、妖鬼故事,都是人編人傳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不信邪。但從生態環保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愛護野生動物。地球不只屬於人類。
大人們打獵、開荒種地、餵豬養羊,孩子們拔草、撿煤、撿廢鐵。膽兒大的孩子,乾脆結伴直接去礦上偷鐵、偷煤,得手之後還一起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進大煤倉,背的背、扛的扛,氣死張元旺。”
(70年代二礦大煤倉)
張元旺是礦保衛科一名認真負責的護礦民兵,和我父親是老相識。不知道這位老人家,如今在哪裡,身體可康安?是否還記得,當年那些在煤堆後、礦車裡、牆角下,與他躲迷藏的“灰猴”們。
張大爺,咱都是以煤為生的大發街人,您老是煤一代,我們是煤二代。
新建的礦區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的年輕礦工們,過剩的荷爾蒙無處釋放,吹牛、抬槓、賭牌、喝酒、聽房、打群架、打老婆、生孩子,是多數人業餘生活的主旋律。
住房緊缺。有很多人家連簡易平房都住不上,就在山坡上挖個土窯洞安家。往往一家老少,幾口人都擠在一個炕上睡覺。有一家人,夜晚夫妻倆以為孩子已經睡熟,便開始活動。緊要之時,正在偷看爸媽“啪、啪”的弟弟,被哥哥一指頭狠戳在耳根子上,頓時兩眼生淚,卻不敢吱聲,悄悄用被子矇住了腦袋。第二天揹著爸媽質問哥哥時,哥哥竟餘怒未消地說:“求大個東西,堵得爺甚也看不見!”
安居才能樂業,職工日益增多,住房困難成了燃眉之急。於是西山坡上蓋起了一排排土坯青瓦的家屬房,和紅磚紅瓦的三聯房。並在山頂上修建了兩座水庫,把自來水通到居民區,人們在分片安裝的“水管子”上挑水。
冬天,每一個“水管子”周圍都能凍成一大片冰坡,常有挑水的人滑到,摔得四仰八叉,倒成了孩子們好玩的地方。由於電力不足,經常停水。每到臨近供水時間,各家的水桶和扁擔就在“水管子”跟前排起了長龍,挑水的鄰居們圍在一起,一邊等待來水、一邊聊起家常。
大發小孩都從“水管子”往家裡擔過水,你呢?
(排隊等水管子來水,那時候生活節湊慢,人們不著急,在一邊聊天。)
上次回大發街,我在亂石雜草中找到三個“水管子”。第一個在我小時候挑水的大發老汽車站。第二個在大發小學北牆外,那時我同學淑琴經常在那挑水,甩著一雙過腰的大辮子。後來當了昆區國土資源局局長。第三個在礦二小小橋邊,我同學福林,從小喝的就是從這個“水管子”壓出的水,現在是雙良集團的執行總裁,了不起的企業家。
是不是大發街越往北面的“水管子”壓出的水,營養成分越高,對孩子的智力發育越有好處?
(未完待續 敬請關注“大發小苑”微信公眾號)
2021.9.24 包頭九原
作者簡介:和平,1962年出生於石柺大發街礦工家庭,漢族,共產黨員,大專學歷,採煤工程師職稱。在煤礦工作12年,曾參與《包頭礦務局志史》的編寫工作。於1995年離開大發街。現居住包頭市九原區。更多內容,敬請關注“大發小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