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大師宗白華在文章《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裡講到了一個他個人生活的例子。
有天黃昏,他走在街頭,路過一家鐵匠門前,他竟站著看,不忍走了。他看到了什麼呢?
一個可能普通人眼裡再普通不過的場景,鐵匠在打鐵。
而在美學大師眼裡看到的是這樣的:
“看見那黑漆漆的茅店中,一堆火光耀耀,映著一個工作的鐵匠,紅光射在他半邊的臂上、身上、面上,映襯著那後面一片的黑暗,非常鮮明。那鐵匠舉著他極健全豐滿的腕臂,去了一個極適當協和的姿勢,擊著那透紅的鐵塊,火光四射,我看著心裡就想道:這不是一幅極好的荷蘭畫家的畫稿?我心理充滿了藝術的思想,站著看著,不忍走了。”
你可以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美嗎?
在美學大師眼裡,在懂得藝術繪畫的人眼裡,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普通人不同,他們會因為一個鐵匠打鐵的場景感嘆生活的美妙,也會因為感受到那種別樣的美而新生感動。
這就是豐富生活的開始——藝術。對外經歷的經驗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豐富,但是對內的思想、情緒體驗也是讓我們生活豐富不可或缺的部分。
把一個單調、平常的場景,看出一個複雜、豐富、美好的感受來,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所在。
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多面的可以折光的鏡子,照見的必定是豐富多彩,幾倍於別人人生的生活體驗。
宗白華也提倡,人人也要有一個藝術的人生態度。“積極地把我們人生的生活,當做一個高尚優美的藝術品似的創造,使他理想化,美化。”
美化生活,首先要懂得審美,能夠發現美,懂得美,感受美再創造美 。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作品《莫第西埃夫人》
據說有這樣一個故事,作家蔣勳和一名大公司的總裁,去看阿波羅神殿遺蹟。
汽車顛簸,步行翻山,直到看到那個世界聞名的遺蹟。總裁看後吃驚又無奈:“我們花了這麼多時間,難道就是來看這幾根柱子?”
如果眼裡沒有美,腦海中沒有文化,看到的什麼都是尋常的。
甚至聽起來,有點可悲。因為就算把最貴的藝術品擺在面前,我們也可能因為不懂欣賞,而錯失那份激動的體驗。
美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孩子們正是對一切好奇和愛學習的階段,給孩子普及美術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美術那麼抽象的東西,如何引導孩子審美,開啟藝術啟蒙是個難題。
《去美術館——藝術啟蒙奇妙之旅》就是開啟孩子藝術啟蒙不錯的一套書。這套書內容涵蓋多,涉及西方藝術中的多個名人及其名作。
這套書最大的亮點就是用適合孩子們的方式引領孩子進入美術館裡的世界之中,親身去感受和觸控藝術。
比如在其中一冊《美術館畫中歷險——邂逅西方藝術》中,就講述了一個叫凱蒂的小女孩,第一次去參觀美術館的經歷。
同多數參觀第一次參觀美術館的人一樣,小凱蒂既新奇又激動,看到名畫《甘草車》旁邊寫的“請勿觸控”時,孩子獨有的那種冒險精神驅動著她伸手去摸。
結果,她的手竟然伸了進去,然後,她整個人都進入到了畫裡。
她穿越進了油畫那美妙的世界裡,看到了畫裡所畫的真實場景,也吃到了美味的蘋果餡餅,這哪裡是參觀畫作,這就是親身體驗啊。
可以走進畫裡的設定,讓這本藝術啟蒙書籍變得新奇有趣起來。
作者這腦洞大開的想象力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可能變得可能神奇畫面。凱蒂不止闖進了約翰·康斯特布林的《甘草車》裡,還與《莫第西埃夫人》一起喝茶聊天,與《傘》裡的小女孩一起玩耍,還與《熱帶風暴中的老虎》一起奔跑……
一幅幅名畫成了也一個個可以穿越的任意門,門後有著神奇又未知的世界。
讓小讀者在跟隨凱蒂冒險的同時,跟世界名畫互動,也瞭解了這些名家的名作,和其背後的故事。
《去美術館——藝術啟蒙奇妙之旅》讓原本嚴肅專業的著名畫家和聞名世界的畫作,都活了起來,成了一個個真實存在的世界,讓孩子們為之著迷,又想要去了解更多的藝術知識。
這腦洞大開、充滿想象力的書籍,是英國藝術家、知名兒童圖書作者和繪者詹姆斯·梅修所著,他的童書作品暢銷多個國家,受到眾多兒童的喜愛。
這套書還有《蒙娜麗莎在哭泣——文藝復興時期名畫》《真假小公主——西班牙名家名畫》《牧羊男孩的奇遇——英國名家名畫》等一共12冊,涉及到6個國家的24位藝術大師,跨越400多年的40餘幅世界名畫.內容更是豐富,有歷史文化名城、風景名勝、還有獅子、老虎、恐龍等動物。
用新鮮刺激的冒險來認識藝術家,瞭解藝術品,讓原本枯燥嚴肅的藝術知識變得輕鬆有趣,在冒險中,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成為一個小藝術達人。
你好,我是橘子,歡迎關注我,一起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