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如果讓你去街上跟人推銷你的產品,那麼你的內心一定非常緊張,不敢開口;
如果,你拿著一疊人民幣,街上的每個人都發一百快,你就不會緊張,而且很有自信。
自信是你對於 身邊人 給予 你的行為 反饋的一種預判。
如果預判得到肯定的回饋,那你就產生自信,反之,你就緊張。
老闆告訴你,這產品值100塊,現在推銷給路人,只用80塊,你依然很緊張,開不了口,因為你內心認為那東西50塊都不值。
所以,不管你告訴孩子多少次:“你很棒,”都沒什麼用,只有讓他自己變得有價值,讓他體會到自己有價值,這個激勵才會起作用。
當他把技能拿出手的時候,不管是唱歌、跳舞、書法,還是籃球,身邊人的那一聲“哇”,就是他最佳的正向回饋。
因為孩子本能地知道,陌生人的贊才是真誇獎,這時,他就有了自信。
下面,我說說我是如何借陌生人的嘴來誇女兒的。
一 3、4歲的時候,開始鼓勵她自己去蛋糕店裡買蛋糕,自己決定買哪個,自己和營業員溝通,我在門口等她。營業員看到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居然敢自己來買蛋糕,她們真心地欽佩她,給了真心的贊。
買一個蛋糕根本不需要技能,會說話就行了,哪怕說不太清楚,最後也能成功。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這是最佳的借誇方法。
二 在餐館吃飯,商場購物時,有問廁所、問路的機會,都交給她來做,工作人員一看這麼小的孩子,就可以獨立問路,又是一頓猛誇。
三 去肯德基,商量好吃什麼後,直接讓她點單,然後我站得離她遠一些,工作人員一看這麼小的孩子,就可以點單,又是一頓猛誇。
這麼誇下來,她就知道,自己挺行的,有了自信她就會做出更多的嘗試,比如在幼兒園,甚至在公共場合,她都敢於和陌生小朋友搭訕。
自信也讓她在日後的生活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幼兒園起,就開始主持班級晚會,一年級開始當班長,三年級大隊委員,六年級學校正大隊長。
也許有人會質疑,有人就是天生外向,憑什麼你說女兒的自信是靠你培養的?
對,外向確實是天生的。
但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我們生活中一定會看見很多這樣的人:在私下裡,是一個極外向的人,滔滔不絕,但是一上臺就瑟瑟發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外向不等於有自信。
當然,內向也是天生的。
像我就是天生內向,從小最怕上課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工作以後,有一次我在單位換了個部門,新領導開玩笑地說以為我是啞巴,一整天一句話都沒有。
現在私下裡我的話依然很少,但是在臺上,我很能講。有一次,女兒的學校邀請我,給300位《書香少年》的家長分享《我是如何打造家庭閱讀文化》。
為什麼我這麼內向的人,有自信在300個人面前演講?
因為每年除了1、2百的中文書,我還要讀2、30本英文書,我讀的英文書比其他家長讀的中文要多不少,所以在這個領域我非常有自信。
我知道,我一開口,他們就會給我正向的回饋。
總結
一個人的自信是被身邊人的正向回饋餵養出來的。
有些孩子有很好的技能,但是他依然沒有自信,他缺的只是一種引導,一種被推出去展示,再獲得正向回饋的機會。
怎麼開始呢?
不要一開始,就上臺發言什麼的,從生活的瑣事中尋找鍛鍊孩子的機會,可以是一次問路,一次購物買單,總之是讓孩子行動的心理成本降到最低,家長再在後面推一把。
孩子的自信之旅,要始於足下,而非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