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是一名職業畫家,2012年從中國移民來到加拿大。回想當時的初衷,他說:“當時在國內,我好像能看到自己30年之後的生活。我可能會一直在高校摸爬滾打,然後去評個職稱。這不是我想要的。”
Peng出生在一個藝術氣息濃郁的家庭,叔叔和姑姑都是美院老師。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他從小就表現出對繪畫的痴迷。
畫家Peng,受訪者提供
後來,在父母的鼓勵和培養下,他考入中央美院學習油畫,畢業後留在高校當老師。
“剛開始我很興奮,我覺得我可以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有自己的獨立畫室,也做了一些比較大的專案,但是後來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說。於是,他選擇換一種生活。
逃離內卷,拒絕內耗,尋找舒適的生活方式
讓Peng心灰意冷的不僅有青年教職工之間的內卷,還有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各種活動帶來的內耗。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不能自由地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愛。
他說,在中國繪畫其實是個極其嚴肅的事情:“比如每年舉辦的全國畫展中,很多畫要附上一定的意義。不能去自由表達自己的人生,我覺得是比較壓抑的。”
相比之下,他感覺國外畫家的狀態更放鬆:“我發現很多外國畫家畫得比我們好,在於他們不需要揹負太多東西,太多責任感。他們的思維很開放,認為繪畫本身就是一種語言。繪畫是很好玩的東西,繪畫其實是沒有標準的。”
受訪者提供
對Peng來說,在這種沒有標準的狀態中作畫是件簡單又享受的事情。受到同事的啟發,他也移民加拿大。
他說:“當時一些親戚朋友很不解,他們覺得我的工作很好,收入也不錯,為什麼要放棄一切到新的國家重新開始。而我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去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Peng的決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援。“他們很開明,在我小時候就鼓勵我獨立思考。其實他們到現在都認為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舒適狀態。”
臨時起意定居小鎮,兩小時買到湖邊木屋
來到加拿大以後的Peng,幾周內把在多倫多的生活安頓下來。抱著尋找一種舒適生活狀態的想法,他開始慢慢思考,自己到底要想做什麼。
Peng說:“其實,第一年並沒有幹什麼事,我去了很多城市旅行,想慢慢地走上正軌,開始新的生活。”
受訪者提供
一次偶然出行,駐足安大略湖邊餵鴨子時,Peng被金斯頓秀色可餐的風景所吸引,突然之間他萌生了定居於此的想法。於是,他迅速查詢了金斯頓的人口、教育水平、生活成本等各個方面,最終決定付諸實踐。
巧合的是,金斯頓當地的一名建築設計師,當時正在出售一座臨湖木屋,但掛牌很久都未能售出。一眼就看中的Peng,在兩個小時之內就聯絡房產經紀,買下了這座漂亮的木屋。
Peng回憶說:“所以說我覺得好多事情都是靠運氣的。碰到什麼人、經歷什麼事情,好像冥冥之中都是定好的”。
在定居金斯頓後的一段時間裡,對Peng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把之前自己熟悉的繪畫型別完全放棄也並非易事。
除此之外,語言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說:“日常生活中語言並不是什麼困難,但如果要深入解釋這個作品的含義,就有問題了。”
畫家Peng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但很快他就想通了,走以前的老路子,和以前畫一樣的東西,和以前一樣的糾結,就違背了自己出國的本心,“凡事不破不立,必須要有一定的破壞性,才會有創新。”而語言的障礙,也在日積月累的努力中慢慢消逝了。
在多元的加拿大,Peng也結交到不少不同文化背景的畫家朋友。他們有時會相聚在Peng的畫室,開瓶紅酒,聊聊天,互相欣賞彼此的畫作。
他說:“來自不同文化的藝術家其實很好交流,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反而不好交流,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藝術教育就是要有批判性。而其他藝術家對於作品常常是另一種思考,不是以批判或競爭的眼光去看”。
用油畫的方式繪出中國山水
脫胎換骨的Peng放棄了以前的社會題材畫,轉而開始用油畫的方式畫自己喜歡的花鳥山水。
畫家Peng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Peng說,最近他在金斯頓開辦的畫展《和光同塵》中,也主要是一些山水和花鳥作品,“實際上我本人特別喜歡中國的人文山水畫,花鳥作品也有很深寓意。而此次畫展名為《和光同塵》的寓意也在於,要把人看得很卑微,然後去思考人的價值問題”。
在Peng的畫中,沒有人物,但處處是關於人的思考。他說:“鳥的狀態就是一種人生狀態,比如說我畫了一些鳥非常孤獨,孔雀站在一個樹梢上,其實是保持著人間清醒。一些鸚鵡的頭是相對的和背離的,反映的是伴侶狀態或競爭關係。”
他補充道,“因此,我的兩幅畫展海報,一張描述的是世界的未知,另一張是指登臨山頂之後才能知曉一切,而人生就像爬山一樣在不斷探索。”
畫家Peng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山水花鳥用水墨畫的方式才是正統,畫成油畫反而不倫不類。但Peng說,他這麼做正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文化認同。
他說:“水墨和油畫是兩個風格,很多外國人能理解我的中國文化背景,但他們理解不了水墨,所以我就換種語言方式,用油畫跟他們溝通。我希望透過一些改變能讓彼此找到一些共鳴。”
找到物質與精神世界的平衡
在Peng來看,在加拿大的生活並不是精神世界的烏托邦,而是建立在自己原始積累的基礎上。出售繪畫作品作為主要的生活來源並不夠穩定,於是他還透過提供培訓和個人投資獲取收入。
但對他來說,精神世界的放鬆要比物質生活來得更加真實,享受生活的恬靜也遠比追求名利的生活更加寶貴。
畫家Peng的作品,受訪者提供
他說:“如同繪畫,你可以有兩個出發點,一個是描述內心的世界,一個是商業目的。很少有人可以同時達到這兩種目的。要麼生活的世俗會吞噬理想的光芒,要麼生活的窘迫不足以支撐理想的根基。但當一端的紛擾變少時,另一端就會豐滿很多。比如降低物質上的需求,生活上的瑣事會少很多。”
Peng說,自己對目前的生活狀態很滿足,賺多少錢,有什麼樣的成就對他來說並不重要,而加拿大包容和寬鬆的社會環境也不會造成太多的內心焦慮。
如今,Peng依舊保持著上午養花、照顧貓貓狗狗和堅持聽音樂的習慣。中午之後,他會去湖邊的畫室工作,也輔導小朋友畫畫。此外,他也有了更多時間去做有趣的事情,比如飼養動物、打獵、玩船、徒步、釣魚、滑雪等,每年也會定期出去旅行。
他說:“基本物質滿足,點著篝火發發呆,閒雲野鶴也挺好。重要的是,找到物質生活和精神幸福之間那個微妙的平衡,以一種開放的人生態度,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來源:加拿大與美國必讀
宣告:智慧煙臺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私信聯絡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