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覺覺吧!
嗯~~~
你看外面天都黑了。
哇——
端午節的時候,大聖老師家的妹妹病了。病好了之後,很多能力提高了,但是,毛病也跟著變多了。
這不。晚上睡覺真讓我犯愁。
01
過去是一到8點多,就洗漱換衣服換紙尿褲報到臥室,拉上窗簾,關上燈,關上門,我就陪著她。唱一會兒歌,說一會兒故事,背幾首詩,有時候我累了就什麼也不做,她自己在床上翻來翻去,在我身上爬來爬去,最後鑽到我咯吱窩裡就睡著了,從來不哭也不鬧。
現在全變了。
不讓關房門,
不讓關燈,
不讓拉窗簾。
這麼亮著,當然不容易睡著。可是小傢伙還困,怎麼辦呢?先自己玩,玩玩具,玩娃娃。還睡不著啊。就開始自己想辦法。一會兒“要要”,一會兒“丫丫”,一會兒“娃娃”,一會兒“北北”。
你得給她,還得按要求。有的“指令”我真沒聽懂,那就“啊啊啊”大聲喊叫。還不行,就使出撒手鐧——哭!嚎啕大哭!開始是為了嚇唬你,沒什麼眼淚,只是乾嚎。如果我還是不理她,就真開始哭了,一張小臉上全是眼淚。
開著燈,我也睡不著。但是又不能看手機,怕她也要看。哎呦,煩死人!
我實在沒轍了,換人——老公上!
02
我撤出屋子,來到客廳。
也沒什麼好舒服的。關鍵是,想睡不讓睡,把人熬得睡不著,但是又疲憊不堪,也沒心思看書學習碼字,連我最愛的刷劇都不想看。
我悶著頭,等著神奇老公把妹妹哄睡。
結果。
一陣哭鬧,安靜了。我充滿了希望,開始等待。
沒睡著。
又是一陣聲音,老公哄,安靜了,我又充滿了希望,開始二次等待。
還是沒睡著。
……
這還能忍受。
關鍵是,老公根本搞不定妹妹。小棉襖一哭鬧,他就受不了了,指哪兒打哪兒,讓幹嘛就幹嘛,讓拿啥就拿啥。
我這個“教育專家”受不了了!這樣帶孩子,問題太大了——
- 把孩子慣壞了,只會越來越任性,原來越難管。
- 憑一己之力寵娃,把娃的“標準”提高了,給別人帶來難度,我們其他人帶妹妹就更難。這不就是活生生的帶娃界的內卷嗎?
- 關鍵是他又不能長期帶娃,一時的耐心,留下長期的隱患。
- 最後管不了孩子,還得找我出來“救火”。
合著好人他當,壞人我做!
沒辦法,我只好再次挺身而出。
03
老父親還一副慈祥狀:“我帶吧,我一走她就哭。”嘿,你不說這句還好,話音一落,妹妹就配合地大哭起來。
我果斷地指著臥室門:“走,你別管!除非你有本事,一直這樣帶下去。”“帶就帶!”這邊爸爸一邊往外走一邊還嘴硬不願示弱呢!
好一個父女情深。
妹妹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往外面爬,差一點兒就要掉床了。
我忍著睏意和怒氣,哄著她:“不哭不哭,天黑了,妹妹要睡覺了!”“小猴子睡覺了,小狗狗睡覺了,小娃娃睡覺了,大家都睡覺了,妹妹也要睡覺了。”
沒用,停了一分鐘,接著哭,要爸爸。看,這麼小,就知道柿子要找軟的捏。都想管著別人(爸爸),不想被別人(媽媽)管。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我趕緊開啟手機,喜馬拉雅,找個晚安故事播放。
果然,妹妹又哼唧了幾聲,終於還是忍不住好奇,不哭了。聽起了故事。
好。不哭不鬧我就能繼續哄下去了。
“妹妹,你看外面是不是天黑了?”
廢話,這都快10點了,天能不黑嗎?
小娃娃笨拙又可愛地點了點頭。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睡覺覺了啊?”
又點點頭。
“那妹妹抱著娃娃,媽媽抱著妹妹,我們一起躺下聽故事,好嗎?”
妹妹沒反抗,自己翻翻爬爬,躺下了。平時8點多就睡了,這會兒能不困嗎?
我一看鬆了口氣,趕緊摟著她輕輕拍拍,順便用身體擋著點兒光亮。
妹妹慢慢閉上眼睛睡著了。
04
我想了想,開啟手機,給老公發微信:
1.一點一滴也是教育。
2.教育是引導,家長是引導者,而不是一味滿足,讓孩子主導咱們。
3.一味滿足孩子,是懶政思想。
第一,不要覺得睡覺是小事兒,一點一滴也是教育。
教育是什麼?不僅是上學、讀書、學習、寫作業,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時處處,而且經常藏在你不經意的地方。
姥爺疼愛外孫,經常會傳授點兒人生經驗、至理名言,說話前叫“寶寶,寶寶!”哥哥明知道姥爺疼他,卻總是忙著玩自己的,顧不上回應,只要我在場,都會要求他,“姥爺叫你呢,快答應!”
哥哥經常一邊吃飯一邊聽故事,這時候別和他說重要的事兒,因為他根本沒聽。姥爺總是語重心長+慈眉善目地囑咐他,問“記住了嗎?”“嗯!”答應得很爽快。我問他:“姥爺說了什麼?”
不知道。
“長輩的話,你得認真聽。”
每天在學校吃完早飯,我都把自己的桌前擦乾淨,放進餐盤拿走。也同樣要求他。如果他擦得不乾淨,我會幫他擦。但不會說“你看看你,擦都擦不乾淨!”
期末複習,老師每天都會發資料。哥哥圖快(就是懶),往書包一裝(還好沒塞成一團)就不管了。到了週末,我總是幫他整理,掏出來,分分類,過錯題,放進檔案袋。
因為當老師,平時一般7點前都到校了,我們家一直是早睡早起,即使是節假日,也很少睡懶覺,所以哥哥也沒有賴床的習慣。
做人上、學習上、作息上……一個要求、一個動作、一點幫助,都是教育。
很難區別對待:這個很重要,我得要求孩子;那個無關緊要,所以就由孩子去吧。
就像學校裡面,老師不僅教學生各科知識,還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第二,教育是引導,不是強制, 但引導並不是一味滿足。
引導,是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強制不壓迫,但是並不是全都順著孩子。
比如:孩子不想讀書。
我們不應該命令“你必須讀書,不讀完不許吃飯”,但也不應該是“不讀就不讀,你想去幹嘛就幹嘛吧!”
而應該是:
自己讀書,給孩子做榜樣。
給孩子讀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選一些適合孩子的書,激發孩子的興趣。
比如:孩子早上總是起不來。
不應該是每天嘮叨“要遲到了,你快點兒!“你怎麼老是這麼慢啊!”
更不應該掀被子大聲吼,把孩子強行拉起來(其實孩子沒睡醒,上課根本沒精神好好聽課)。
而應該,每天晚上提前做好睡覺準備。到了時間,就和孩子一起關燈睡覺(哪怕你等孩子睡著再起來加班,大聖老師經常是這樣)。
應該,一點一點提前入睡的時間,可以每天早5-10分鐘,來調整孩子睡不著不適應的情況。
這就叫引導,這才是教育。
第三,一味滿足,就是懶政。
我覺得,有相當一部分家長,經常犯這個毛病,比如大聖老師家的老公。
孩子不是哭嗎?好。你別哭了,你想幹嘛我都答應。那一次兩次,孩子就形成了心理暗示和行動模式:哦,只要我哭鬧,我爸就沒辦法,我就能達成我的目的。
所以,別說孩子任性,任性是家長慣出來的。
順著孩子多好辦,不費心思,省勁兒,最多出點兒體力。
而哄孩子,要花心思,一種方法不行,還要再嘗試第二種。可能第二種還是不行,還要嘗試第三種。
哪有順著孩子效果好,立竿見影,立馬不哭了。
多累啊!出力還不討好。
別人一看,這當媽的怎麼不心疼孩子啊,這麼狠心!你瞧孩子都哭成什麼樣了?你也不哄哄。
但哪種做法,才是讓孩子受益的呢?相信大家都能明白。
一次痛苦的哄睡,使我悟到了3條教育啟示,唉,也算沒白熬啊!
親愛的朋友,不妨對照這3條,自檢一下,你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一點一滴,都是教育。
引導並不是一味滿足。
一味滿足,就是懶政。
大聖老師的這3點啟示,希望也能給你帶去一點兒啟發,幫你在孩子的教育上,產生更多好方法,帶來更多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