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強有力的創造性媒介,我們說出的話語反映了我們的思想和觀念,定義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多蘿西•馬維爾
前段時間給兒子買了一個很精巧的故事機,兒子愛不釋手,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聽故事。這幾天沒見他拿著聽,我就有些奇怪。
晚上兒子上圍棋課還沒有回家,我把故事機拿起來想開機看看,結果沒動靜,初步估計是沒電了,於是插上充電。
但是插上電以後,還是開不了機,於是我下意識判斷是不是兒子把它弄壞了,否則為什麼這幾天他一直不聽這個了呢?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的內心開始升騰起一點點怒氣,覺得這孩子怎麼老是不珍惜自己的東西。
好在這時候兒子沒有在身邊,我有時間思考一會兒他回家怎麼跟他說。我想把說明書找出來看看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可包裝盒被兒子不知道塞到哪裡去了,我的內心又增加了一層對他的不滿。
兒子回家後,我跟他說“雞飛飛(故事機的名字)壞了 ,開不了機,你能告訴媽媽它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嗎?”
兒子說:“不知道啊,上次我聽著還好好的,聽沒電了我就放在了桌上。”
我(依然不相信他)“那你回憶一下,它是在什麼情況下變成這樣的,媽媽好跟客服說,看看是什麼問題,儘快把它修好。”
兒子(已經開始警惕):“我真的不知道啊,你怎麼又冤枉我。”
我:“媽媽不是說你弄壞的,只是想知道它出現了什麼問題。”
兒子:“我就是聽沒電了就放在那裡,不知道它怎麼了。”
見兒子這樣說,我沒有再吱聲,這時我算是壓住了“火”,但是依然在內心相信,是兒子弄壞了它,於是堅持要兒子把說明書好好找出來,看看到底什麼問題。
吃完晚飯以後,兒子看到雞飛飛的充電指示器不再閃爍,就把它拔了下來,然後按下了開機鍵,結果——正常開機!
這時候我才想起來,剛買回來時在說明書上看到過,充電時無法使用,所以我插著電才一直無法開機。
但是在我發現開不了機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這個,而是下意識地反應“是不是兒子弄壞了它,怕我生氣所以不告訴我。”我用自己狹隘的認知直接給孩子下了定義,還覺得自己沒有對孩子發脾氣真是不錯。
我應該感到慶幸地是自己沒有像以前那樣,一點小問題就“興師問罪”,而是選擇了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否則一旦發現事情並不是我自己預判的那樣,我該如何來收場?
這次經歷給了我很深的啟示,我想到其實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不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先入為主”,對孩子有了一個消極的刻板印象,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先給孩子下了定義,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的行為,親子衝突無可避免。
這種“刻板印象”是我們親子關係中的一大攔路虎,隨時有可能讓我們的親子關係陷入僵局。
如果我們認真回想,這種刻板印象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根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意識,甚至是根深蒂固,導致我們下意識用一種狹隘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尤其是幼小的孩子。
傳播學奠基人沃爾特•李普曼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先理解,後定義,還是先定義,後理解?
很顯然,在親子關係中,很多人都處於後一種情況。
回想我們和孩子的每一次溝通,是否在對話之前,我們已經假定了他的行為,他的想法,甚至事情的原因和經過?我們可否問自己,這是孩子的真實模樣,還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刻板印象?
電影《瘋狂動物城》裡,互為天敵的兔子和狐狸結成了好友,看似柔弱的綿羊秘書是腹黑大老闆,而看似笨拙的大象卻是瑜伽高手。
導演裡奇•摩爾想借這個反轉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旦你真正瞭解了人的多面性和可能性,你就會很難再陷入固有的刻板印象。
這次的“雞飛飛事件”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我們對孩子的刻板印象是多麼的深刻,稍微不留意就很有可能引起親子之間的大沖突。
如果我像以前那樣,兒子一回家就怒氣衝衝地問他怎麼把“雞飛飛”弄壞了,但等待我的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憤怒和接下來我的尷尬與自責。
所以我們應該時常提醒自己,不要讓刻板印象限制了我們看待孩子的眼光,固化了我們對孩子認識。
我們需要從現有的侷限中跳脫出來,站在更廣闊的生命立場上,不預設孩子的行為與思想,跨越刻板印象的阻礙,去看見和接納孩子,去理解和包容他,尊重他。
我們不應用成見去固化一個孩子的生命,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溝通之前,將對孩子的刻板印象清零,那我們可以如何做呢?
在《親子溝通密碼》一書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張表格——刻板印象清零表,藉助這張簡單的表格,我們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孩子,看待孩子的行為。
我們可以試著給自己20分鐘,發現孩子行為背後不一樣的特質,用更積極、讚賞地眼光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來完成,讓孩子看到自己並不是傳說中那個調皮搗蛋渾身都是缺點的孩子,讓他看到自己其實擁有無限的可能和超乎想象的潛力。
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孩子終會長成父母嘴裡描述的那個樣子,所以摒棄我們大腦中對孩子的“刻板印象”,用更開放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更積極的詞語描述孩子,不僅僅能夠改善我們的親子關係,更是幫助孩子成為那個更好的他。
親子溝通的改變,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清零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做一個更具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父母吧。
我是@喜仔麻麻,社會學碩士,二胎寶媽,專注於家庭早教及兒童早期發展,歡迎關注,獲取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