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媽
公眾號:CC爸媽 ID:CC-bama
昨天看到後臺一條留言:
孩子太爭強好勝了,什麼都要爭個第一。
校車來了他要擠到第一個上;
親戚孩子一起玩,表揚了別人沒表揚他,他就不服氣。
更別提參加活動或做遊戲,只要輸了,就會哭鬧,看不得別人比他好。
C媽,怎樣才能讓孩子好勝心不這麼強呢?
我好擔心這樣下去會沒人喜歡他,誰會喜歡一個贏了就沾沾自喜,輸了就氣急敗壞、發脾氣耍賴的夥伴呢?
我也擔心他自己以後不快樂,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總盯著別人比他優秀的地方,見不得別人好,其實折磨的是他自己啊。
看到這段話,瞬間勾起了我曾經「逼CC成為一個 “輸得起”的娃」的那段灰暗時光。
想當年,我也被CC的好勝心折磨得痛不欲生。
好奇心和好勝心雙爆棚的她,凡事都有興趣,凡事都要爭個一二。
就連出門旅行,和同行人走在一起,她都必須要走在最前邊,一旦有人超過她,她立馬加快腳步奪回先鋒位置。
吃飯要第一個吃完,滑滑梯要比別人滑得快......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為這點好勝心可沒少受傷。
而種種看上去“心胸狹隘”的行為,也沒少讓我腦仁疼。
所以,關於養一個爭強好勝、倔強難馴的娃,我可太有話說了。
好勝心並不是壞事,相反,還有很多好處一
孩子輸了不認?幹什麼都要爭一名?
恭喜你,那說明你養了一個心氣兒高的孩子,說明他對自己有要求,對人生有追求。沒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敷衍,也沒有吃飽混天黑的消極。
這樣的孩子天生自帶超強的內驅力,做事永遠不缺動力。
而且,他們一般都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有時候也表現為不服氣)。
初期養育起來可能確實很煩人,動不動就炸毛!
我家CC小時候常為什麼哭呢?
- 不是第一個吃完飯的,哭;
- 不是第一個進家門的,哭;
- 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鬧翻天。
但是,一旦過了幼年時期,父母的福利時刻就來了!
孩子日益成熟後,就不會總盯著誰跑得更快、誰先吃完飯、遊戲誰贏這種小事了,他會轉移到更高的目標,如學習成績更好、工作業績超標等,那時候你就該偷著樂了。
只要他感興趣,這樣的娃雞起自己來你攔都攔不住,爭強好勝的孩子,哪個人生階段都不服輸。
不需要家長費盡心思地引導、鼓勵,更不用你拿著小鞭在後邊抽。
CC現在二年級,前幾天回來說到班上一個同學君君。
“我們班主任老誇她,我也想像她那麼厲害,媽媽你知道嗎?她連乘法口訣都全會背,太厲害了,我也要背。”
然後央著我給她抄乘法口訣、教她背小九九。
我跟C爸從來不提前教知識,所以我邊寫邊問:“幹嘛非讓我們教呢,你們老師不教嗎?”
她說:“哎呀,我們還沒學到乘法呢,老師還沒開始教呢。”
說完,就拿著乘法表跑去自己屋, 當晚一口氣背到了5。
這要不是有著點好勝心,還真自雞不起來。
所以啊,好勝心強,從某個層面講,非但不是缺點,反而是孩子的優良品質。
對出類拔萃、更高挑戰的追求,可以說是我們每一個人,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關鍵就是,我們如何把個性要強這件事引導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有問題的不是想贏,而是接受不了輸二
爭強好勝這個性格特點,不需要打壓和改變,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失敗後帶來的劇烈情緒。
孩子輸了之後,難受、失望的情緒席捲而來,他控制不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唯一排解情緒的方法就是不講道理的大哭大鬧。
父母血壓升高、腦仁崩裂的場景,也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我們看不得孩子格局小、氣量低,也不忍心他沉浸在痛苦中。所以最常做的兩件事,就是:
- 講道理:憑什麼就得次次你都贏?切記,好勝心和狂妄被打壓之際,也是他的驕傲和自信流失之時!
- 出主意:你再用心點啊,專注力拿出來,看準了譜子再下琴鍵。他不知道怎麼樣做對嗎?就是因為做不到才發脾氣啊?
這兩種方案其實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
而真正的接納,只有一點——讓孩子明白:失敗了可以哭鬧、發脾氣。
當孩子因為沒做好氣急敗壞、又哭又鬧時,就抱著他先他哭一會吧。
給他足夠的時間平復下來,而不是著急講道理,或者緊張地提出解決方案。
允許孩子發洩,是讓孩子可以接受輸的第一步。
CC的鋼琴老師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師,我常跟他交流陪練心得。
他說,你這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性子又急,好勝心又強。
“是不是練得時候特想趕快把曲子練好了,是不是一出錯就生氣,恨不得把鍵盤砸了?”
嗯,不能更準確了,我要愁死了。
老師說,他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孩子見多了,生氣你就讓她哭,別攔著;哭好了,也別多勸,就接著練,他們自己可以調節好。
心氣兒大、性子急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其實是自我修復。
也許前8次還為練錯生氣的孩子,第9次就能坦然跟你說“沒關係,我再試一次”。
只有在情感和行為上感受到支援,孩子才能獲得能量,慢慢學會調節失敗後的情緒。
所以啊,與其總是糾結於孩子的好勝心是否太強,倒不如好好幫助孩子接受偶爾輸/不如別人,,教會孩子處理輸後的強烈情緒。
孩子願意接受輸的前提,是讓輸變成一件安全的事三
孩子接受不了別人比他強,不願輸的心理狀態,是害怕和恐懼:害怕一切失去控制,害怕別人覺得他很差勁。
他們不是不願意接受輸這件事本身,而是不能接受輸帶來的一系列衍生結果。
許多時候,這些衍生結果是大人不經意給予的,最常見的有兩種:
1、過度表揚
人性最深層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父母也從不吝嗇這些讚美。
但一不小心就容易過度,如果一點小事就讚美,動不動就讚美,把孩子捧得太高,他就會對自己產生不客觀的認知,過於高估自己。
他們患上了表揚依賴症,不想輸,是不想讓對他有期待的人失望。
這就是把孩子的好勝心養偏了。
所以,孩子可以誇,但是別把他架上神壇,一個孩子被架在神壇上久了,他就沒有臺階走不下來了。
2、過度強調贏
強烈的想要贏,背後其實是內心對自我價值認可的缺乏。之所以這麼執著於“贏”,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證明自己可以。
只有第一或最好的時候,才能找到歸屬感和感到自己很重要,一旦發現自己比不上別人會格外挫敗、心理失衡。
CC有段時間特別執著於吃飯第一名,誰要在她前邊吃完,她立馬撂挑子不吃了,哭著喊“不許你先吃完!”。
後來找原因,是因為奶奶嫌她磨蹭,總是說“你吃飯怎麼這麼慢,人家鄰居小胖每次吃飯都是第一名”。
知道這個原因後,剛開始就有意讓著她,她吃完很高興“我第一個吃完啦”,我們也很高興“你第一個吃完啦,好厲害”。
“哇哦,爸爸第二個吃完啦,也好厲害!”
“耶~,我是第三名,快親親我。”
既允許孩子體驗贏的感覺,也淡化了輸贏的比較。讓孩子知道不是第一也沒什麼,第二名、第三名好像也不賴。
慢慢地,她也就不在這件事上在意。雖然後邊偶爾也會比誰先吃完飯,但沒第一個吃完也不會不高興。
當輸變成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孩子明白輸了之後,不會有冷嘲熱諷,更不會有責備、批評。孩子才會接受它的存在。
其實,孩子自己也挺難的,太佛了會被覺得懶,太要強了又擔心太毛躁將來吃虧。總之,很難有一個讓父母挑不出毛病的性格。
但性格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只要不被過分保護、寵溺,不被經常打壓否定,孩子在父母這裡積蓄夠了心理能量,他慢慢會建立自己最初的自信,也能接受輸這件事了。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育CC&DD兩姐弟,帶領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