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霸天楚莊王(下)
每每想起城濮之戰的恥辱,楚莊王莫不痛心疾首,為了完成祖父沒有完成的遺願,也為了楚國的未來,北上與晉國爭霸已經勢不可免。晉國的強大早有耳聞,它西抑秦、東制齊,秦、齊皆當世強國卻仍非晉之敵手。當時晉靈公已經親政,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當年跟隨晉文公流亡的大臣趙衰之子)手中。二人的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晉國內政不穩,實為楚國北上爭霸之天賜良機。
公元前597年春,楚莊王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自己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不久,楚軍就將晉國的附屬國鄭國團團圍住,伺機以鄭國為誘餌,吸引晉軍前來決戰。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楚軍佔領鄭國,鄭襄公袒胸露臂向楚軍請罪以求和。楚莊王同意鄭國媾和,楚、鄭結盟,楚軍僅僅後退三十里。
戰後楚軍就駐紮在鄭國的土地上,靜靜地等待著晉國人。鄭國是晉國在中原地區的重要據點也是進出中原的橋頭堡,一旦投靠楚國,對未來晉國在中原地區的活動勢必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當楚軍佔領鄭國全境的訊息傳到晉國時,連年內爭不息的晉國朝野罕見的團結起來準備對楚國用兵。並任命晉國名將荀林父為統帥,指揮晉軍救援鄭國,鑑於楚軍勢大,且根基已固,自己遠道而來,戰勝楚軍的希望已經很渺茫,於是荀林父指揮晉軍在黃河北岸安營紮寨,伺機而動。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當時楚軍進駐鄭國之地已近半年,以逸待勞,正準備在晉軍渡河的時候來一個半渡而擊。只要不輕易渡河,楚軍就奈何不了晉軍,楚軍也不敢渡河北上,兩軍在黃河兩岸展開了長時間的對峙。就在這節骨眼上,晉軍大將先榖(當年跟隨晉文公流亡的賢臣,也是城濮大戰中的功臣先軫的後人)為了先祖的榮耀,建功心切,遂不等主帥荀林父的號令,私自率領部下渡過黃河,攻擊楚軍。當荀林父得知先榖出擊的訊息後,先是震驚繼而迅速鎮定下來,荀林父知道此時已經不是懲罰先榖的時候,為了先榖所部不被楚軍殲滅,荀林父不得不指揮全軍向楚軍發起總攻擊。晉軍瘋狂的舉動,楚莊王也沒有料到,於是楚軍也在慌亂中接戰。一場決定中原霸權歸屬的大戰,就在雙方主帥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爆發了。三十五年前強大的晉軍在城濮擊潰了不可一世的楚軍,為了洗雪這個恥辱,楚國已經等待了整整三十五年。
晉軍迅速渡河確實打了楚軍一個猝不及防,沿河設防的楚軍第一道防線被晉軍迅速突破,晉軍強大的戰力令楚軍不得不刮目相看。為了穩定住戰局,楚莊王親自率領預備兵團北進抵禦晉軍,國王親自上陣,使得楚軍三軍將士士氣為之一振。面對來勢洶洶的晉軍,楚軍爭鋒相對,終於遏制住了晉軍的強大攻勢,兩軍在邲對峙,戰局再度陷入僵持狀態。
回想起當年城濮之戰,再想起這幾年與晉軍的幾次交手,楚莊王對戰勝晉軍心裡沒底,一度萌發了退軍的想法。就在楚莊王猶豫不決之際,晉軍再一次打破戰場的沉寂,發動了對楚軍的又一輪進攻,楚國諸將聽聞晉軍已經發起攻勢,深恐楚莊王孤軍深入,軍中最高指揮官,令尹孫叔敖下令進攻。於是乎,楚軍主力傾巢出動,戰車馳騁,軍士狂奔,迎擊晉軍。晉軍在楚軍強大的攻勢面前,逐漸不支,開始退卻,楚軍乘勝向晉軍大營殺去。
面對楚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倉促之間,荀林父不知所措。其實此時的晉軍主力尚在,仍有相當的戰鬥力,只要指揮得當,即使不能戰勝楚軍,也不至於慘敗。可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久經戰陣的荀林父,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下令撤軍,還加了一句“率先渡過黃河之人有賞”,正是這句話葬送了晉軍,也葬送了城濮之戰以來的晉國三十五年的霸業。
晉軍在慌亂之中得到了撤軍的命令,於是所有的人都往向北撤退,黃河岸邊擠滿了晉軍,由於沒有足夠的船隻,又不能及時渡過黃河。而楚軍又從後面進攻,此時晉軍個個都歸心似箭,兵無戰心將無鬥志,沒有任何秩序,為了爭搶渡河的船隻,陷入了內訌,互相殘殺,不計其數計程車兵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自己人的手裡,被淹死計程車兵更是一望無盡。
此時,晉國的中軍與下軍都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只剩上軍在士會、郤克、韓穿等名將的率領下臨危不懼,浴血奮戰抵禦楚軍,為友鄰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為了打擊晉軍最後一支有生力量,楚莊王命親信潘黨率領戰車40乘,攻擊晉軍。經過一天的激戰,晉軍的上軍也潰不成軍,此時晉國徹底失敗,除少數渡過黃河的晉軍,晉軍三軍全軍覆沒。
邲之戰以楚軍的完勝而告終,晉軍損失慘重,楚莊王帶領荊楚將士飲馬黃河。經此一戰,晉軍多年不敢介入中原的爭霸,楚軍的威名令天下震動,中原各國無不對楚莊王馬首是瞻,繼晉文公之後,楚莊王成為了新一任“世界警察”(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