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義門村的故事》,輕鬆點選文章右上角“關注”哦!
劉鴻烈
劉鴻烈(1927~2018)陝西省蒲城縣西鄉義門村人。出身於農民家庭。七歲開始在本村上小學,先後轉入富平流曲通川小學、富平北浦村小學,1942年又轉入滷泊灘小學。1943年高小畢業。在小學學習期間,14歲即參與《巾幗英雄》獨幕話劇的演出,扮演女主角,宣傳抗日,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獲得了群眾的讚譽。高小畢業後,為了躲避壯丁,經人牽線,長途跋涉,到四川閬中,以家在山西河津的名義,考入了安置淪陷區流亡學生的國立第四中學,享受公費待遇,吃住學費全管。1946年5 月初中畢業。本來準備找尋職業,但是幾經輾轉,仍未如願,便於同年11月又入收容原流亡學生的重慶市立第二中學學習,1947年1月曾參加該校因北大沈崇事件而引發的抗議美軍暴行的示威遊行。1949年4月又參加了該校聲援南京學潮,要求國民政府接受中共提出的和談條件的學生運動,罷課多日,趕走了反動校長塗清宇和分校主任李定權,使他第一次受到了革命的錘鍊。
1946年國立四中初中畢業照 ( 左起:第三排第九人為劉鴻烈)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31師文工隊新建時合影1950年攝於四川涼山 ( 圖片中正中之人為劉鴻烈)
同年6月高中畢業,在同學的幫助下在該校經營小賣部不到半年,11月底重慶解放,他立即踴躍報名,於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軍政幹校學員,1950年,因為他會拉二胡愛唱歌被分配到十二軍三十一師文藝工作隊。他憑藉在學校學習的文化知識和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特長,在部隊做文藝宣傳工作。當時正是解放大西南戰役的最後階段,大批國民黨部隊起義投誠。他接受的第一項任務便是參加改造起義部隊的工作。白天配合連隊軍代表對起義士兵進行宣傳教育,有時整連集合,教大家唱革命歌曲;晚上就搭臺掛上汽燈,輪流到各起義部隊演出,宣傳黨的思想和解放軍的政策。他當時拉京胡、拉二胡、彈三絃、說快板、說相聲、唱歌,一專多能,和戰友三五人就能完成演出任務。隨著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起義官兵的覺悟不斷提高,短短几個月,圓滿地完成了組織所交付的思想教育的光榮任務。
《藏胞歌唱解放軍》劉鴻烈的演出照
《人往高處走》劇照 (左起:第四人為劉鴻烈)
大西南解放後,國軍潰散的武裝部隊和潛伏的特務,勾結地方惡霸、保甲豪紳和反動會道門頭子,與當地土匪同流合汙,形成了一股反動力量,嚴重的威脅著社會的正常秩序和群眾的生命安全,黔東北人民深受其害。1950年7月,劉任三十一師文藝工作隊樂器組組長,參加了貴州剿匪戰役,該師先後解放了正安、印江、道真等縣城。他和戰友們按照領導的指示,深入基層,挨家挨戶發動群眾拒匪、抗匪,召叢集眾大會宣傳剿匪政策,動員土匪親屬規勸為匪者迷途知返,從心理上猛攻,取得顯著收效,不少土匪武裝在黨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感召下,分化瓦解,繳械投降。不到三個月,自動放下武器的覺醒者即達1000多人,被編了3個大隊。他還不避艱險,不怕犧牲,直接參與抓匪鬥爭,完成了領導交給的各項艱鉅任務。由於他事事帶頭,團結群眾,關心集體,成績顯著,在剿匪全過程中表現突出,經全體隊員評定,榮立“一等功”一次,受到了部隊的隆重表彰。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1951年12月劉鴻烈收到父親的家書)
31師由重慶朝天門碼頭上輪船向河北晉縣集結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1951年春,劉任第十二軍三十一師文工隊班長,隨部隊於3月25日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連續行軍半個多月,按指定時間到達目的地後,於5月14日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因大部隊受阻,5月20日深夜,部隊命令他和另一個同志帶領六個擔架隊員,搶救留下的傷病員,他們一邊奮力搶救傷病員,一邊冒著敵人的炮火追趕部隊,在敵人炮彈如雨封鎖的公路上,克服重重困難,帶領全體擔架隊員和救護的傷病員,走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下午終於趕上大部隊。因此,榮立“二等功”一次。
中國人民志願軍31師文工隊全體戰友1952年夏於朝鮮金城前線蘇谷留影(後二排左三為劉鴻烈)
文工隊員1952年在朝鮮金城前線( 左起:後排第二人為劉鴻烈)
1951年11月在金城防禦戰中的一天深夜,文工隊在山洞為師慶功會演出,在歸途中遭到敵人炮擊,損失慘重。他從河水裡救起了一名被炮彈炸傷了腿的女戰友,當時這位戰友血流不止,為了讓她減少痛苦少流血,劉就趴在地上背這位傷員爬行,在其他戰友的協助下很快通過了敵人的火力封鎖線,榮立“三等功”。被救的這位戰友全班八個人,在這次炮襲中,犧牲了三位,其餘五位全部負傷。這位戰友也是為保護戰友而負傷的,最後截肢,沒有掉過一滴淚,沒有喊過一聲疼,常用哼唱革命歌曲來緩解自己的痛苦。劉曾賦詩一首抒發自己當時的感懷;“子夜歸來星斗稀,火光閃爍炮聲急。玉女護友截肢體,巾幗笑對無悲悽。歌聲朗朗苦若樂,鐵骨錚錚險如夷。中華兒女多壯志,抗美援朝血沾衣。”
文工隊員合影(前排左七為劉鴻烈)
上甘嶺陣地演出(左側拉二胡者為劉鴻烈)
劉鴻烈在上甘嶺
演《快板劇》 為擊落敵機、活捉美國飛行員的戰友們慶功(右一表演者為劉鴻烈)
1952年冬,劉鴻烈所在的十二軍三十一師奉命開赴西線投入上甘嶺戰役。11月初,到達五聖山作戰地域。此役之激烈殘酷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敵人對五聖山前沿高地的襲擊特別猛烈,使用了火炮300多門、坦克170餘輛和飛機100多架,共出動約3000餘架次。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6發,每平方米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在敵我雙方的炮火下,一米高的樹杆竟密密麻麻地嵌有幾百個彈頭和彈片,一面煙熏火燎的戰旗佈滿了281個彈孔,總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的陣地山頭被削低了兩米。在這樣險惡的情況下,他們這支打不垮、砸不爛的文工隊又活躍在戰地的山谷中。戰友們精神抖擻,朝氣蓬勃,衝破封鎖線,下到連隊,深入前沿陣地,在戰火中為戰士們演出,他們用激昂的音樂和歌聲以及打動人心的表演振奮戰士精神。所到之處,歌聲嘹亮,一片歡騰。雖然隨時都有致命的危險,但是大家為了保衛祖國,寧願獻身疆場,不怕血染戰袍,出生入死,百折不撓。他們看到戰士們挖坑道,面對堅硬的石頭,由於炸藥缺乏,硬是靠鎬頭、鋼釺,一鎬一鎬的挖,一釺一釺的鑽,便現場編出快板:“這位同志幹勁大,艱苦疲勞他不怕。鐵錘打在鋼釺上,打得石頭冒火花。要問這是為了啥?這是為了保國家。大家向他來學習,消滅敵人再回家。”戰友們堅守半個多月,硬是靠頑強堅定的信念和不怕死的精神,前仆後繼,越戰越勇,終於打敗了敵人,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志願軍在此役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此役之後,美軍再也沒有向志願軍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三八”線上。不僅奠定了朝韓的南疆北界,還換來了東亞地區幾十年的和平。劉鴻烈在此役中因帶領一組文工隊員冒著炮火深入前沿陣地為戰士們演出而榮獲師部通令嘉獎。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朝鮮戰爭勝利後,他獲得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功章兩枚。
佩戴抗美援朝紀念章、功勳章和赴朝慰問團贈的紀念章的劉鴻烈
劉鴻烈1956年在南京
1954年4月回國,調任十二軍二三六坦克團俱樂部主任。部隊駐地在浙江省江山縣,1955年被授予少尉軍銜。1957年11月被選送第一坦克學校政治隊到北京學習,參加了該校文藝演出隊,成為骨幹成員,1958年3至7月,參加了十三陵水庫的義務勞動,並經常活躍在工地進行文藝演出,受到了領導的重視和各界群眾的好評。1959年5月被選入軍委裝甲兵直屬代表隊參加了全軍文藝匯演,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
1958年5月11日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首長接見了全軍文藝匯演演職人員 (劉鴻烈有幸參加接見)
參加全軍文藝匯演節目《六大員》(右起:第一人彈三絃者為劉鴻烈)
前排左起:第二向仲華政委,第五肖華總政治部主任,第六許光達司令員,第七蘇聯專家,第八陳賡大將,第九羅榮桓元帥,第十朱德委員長,第十一賀龍元帥,第十二聶榮臻元帥,第十三葉劍 英元帥,第十四譚政大將 ( 第二排左起第九人(陳賡大將之後)為劉鴻烈,1959年11月28日攝於裝甲兵第一坦克學校)
1962年佩戴大尉軍銜的劉鴻烈
1959年7 月調軍委裝甲兵總部工作,任技術部政治委員辦公室宣傳教育助理員。1962年晉升為大尉軍銜。1965 年任裝甲兵後勤部政治辦公室幹事。1970年任裝甲兵司令部幹事。1978 年任直屬政治處俱樂部主任。1981年獲裝甲兵司令部通令嘉獎一次。1982年任副師職俱樂部主任。
劉鴻烈老人拄著自制的柺杖在總參老幹部大學校辦公室
1984年退休,他被安置到北京市海淀區西翠路軍休所,退休生活,快樂幸福,豐富多采。
《中國老年報社》2012年組織的全國首屆中老年散文、詩歌創作大賽中劉鴻烈的散文作品“深夜救傷員”獲優秀獎
他老有所學,先後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電腦班、攝影班和詩詞班的學習,學會了電腦和攝影的操作要領和基本知識,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實日常生活的需要,使退休生活增色添彩。他還刻苦地練習寫作,並有16篇作品發表於《中國老年報》、《軍休之友》、《軍休生活》、《老戰士之友》、《詩文刊》、《同心刊》、《北京社群報》等刊物上。年近九旬,他又對金石雕刻產生了興趣,拜一個老友為師,學習篆刻,找來一些合適的鵝卵石,在家裡利用自制的工具,進行切割和打磨,自找原料進行篆刻練習,學會了多種刀法,其作品居然有模有樣,得到了行家的肯定。
劉鴻烈在舞太極劍(1998年)
總參老戰士合唱團成員 (右起:三排第二人為劉鴻烈)
他老有所樂,繼續保持能歌善舞的個人愛好,不僅參加裝甲兵大院和幹休所合唱團,還進而參加了總參謀部老戰士合唱團,放聲謳歌新時代,登上過人民大會堂的壯嚴舞臺,也曾走進北京音樂廳的藝術殿堂,獲得過全國首屆老年文藝節目調演大賽一等獎。他把跳舞作為鍛鍊身體延緩衰老的保健措施,堅持不斷,樂此不疲。他又師從北京太極拳著名教練何明發學習太極,進而成為何的助理教練,與何各帶一隊,分頭教學。他還辦過多期太極拳訓練班,後來應裝甲兵大院家屬委員會的要求與委託,在機關大院普及太極拳訓練,由機關行政府部門組織,首長帶頭,一、二百現役軍人參加,在早操時間練習太極,把機關太極拳活動推向高潮。
劉鴻烈在釣魚(1992年)
他老有所愛,喜歡釣魚,不管是幾十公里外的魚塘,還是上百公里外的水庫,他都是遠近不拘,步行、騎車或搭車踴躍前去,經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有時還要第二天才能回來,仍然樂在其中。他還利用自家未封閉的陽臺種花養草、十幾個花盆裡鬱鬱蔥蔥,給家庭帶來了田園風味,以此陶冶性情,感受大自然的雨露陽光,使生活充滿樂趣。
劉鴻烈家的陽臺
他老有所為,是個閒不住的人,幾十年如一日,家務活兒基本不找別人。他木工、修理工全能,大到做沙發、椅子、桌子,小到柺杖、面板、擀麵杖;連修鞋、修拉鎖也是自己動手;三個兒子的理髮從小到大都是由他承包。家裡電焊、電烙鐵、大鉗子、電線、電鑽,各種工具一應俱全。修電路,修水管,打鑽眼,手藝連家裝師傅都佩服。他堅持自己的事自己做,經常下廚烹飪,調節飲食。從蒸饅頭、蒸包子、包餃子、擀麵條等麵食,到煎、炒、烹、炸,拿手菜竟會做十幾個花樣。受到親友和家人的稱讚。
他的退休生活就是這樣在文化養老、健康養老中度過的。
1995年他突然感到走路很累、氣喘,經醫院檢查,發現心臟血管竟堵了80~90%。當時還沒有心臟支架這一治療措施。於是做心臟旋磨手術,結果手術因出現事故而失敗,醫生準備給他另做電擊手術,他乾脆直接拒絕了,他覺得同過去並肩上陣的戰友相比,不少人犧牲在戰場上,即使活著回來的,有的回家種地了,有的也在前幾年病逝了,自己還健康地活著,現在衣食無憂,兒孫滿堂,頤養天年,這就是最難逢的幸運。最美滿的幸福,自己確實知足了。一帆風順的事不可能是常有的,人生總會有坎坷,與其這樣反覆折騰,不如順其自然,靜觀其變。他坦然面對重症的威脅,心理平和,注意調養飲食,繼續適度鍛鍊,照常唱歌跳舞,習拳釣魚,日復日,年復年,走路氣喘的症狀竟然自動消失了。十年後的2005年又發現他的腎動脈堵塞了,這回住院給腎動脈左邊放了兩個支架,順便檢查心臟,令人吃驚的是,他的前降支血管已堵塞100%,後動脈也堵了90%,但卻絲毫沒有感覺。大夫分析說,這是由於他不懈鍛鍊加合理飲食調整,自已心臟動脈的微血管撐大了,形成了側迴圈,代替了大血管動脈,能為心臟和身體工作了,這真是奇蹟啊!
劉鴻烈所著《我的故事》
2009年他開始動筆撰寫自己一生的回憶錄,他在自序中寫道:“人生旅途有喜憂,切莫攀比萬戶侯。知足常樂延年壽,貪得無厭階下囚。心底無私天地厚,忘我奉獻最風流。生命愛情尤可貴,為國為民皆可丟。”經過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於7月28日他82週歲生日前完稿出版,以《我的故事》為書名,作為向新中國建立六十週年的獻禮,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深受讀者的喜愛。
2010年,他的腎動脈右邊又堵塞了。大夫讓住院,說要重新打通,做腎圖,顯示左腎萎縮變小了,承受不了那麼大的手術操作,醫生說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功率。徵求他的意見,他果斷地說:“不做了,活多少算多少吧!”他默默地與病魔頑強地進行著博弈,不管冬去春至,寒來暑往,竟又過了五個年頭。2015年3月,他去醫院做B超複查,大夫驚奇地發現他的腎動脈血管竟自通了,檢查影象顯示血管流量多少,血管多粗,一切正常。這個堅強的老兵又創造了一個奇蹟!醫生認為,之所以能夠如此神奇,主要是因為他豁達開朗,沒有不良情緒干擾,糾結想得開,紛爭放得下,名利不攀比,吃虧不計較,具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病魔,不驚慌失措,而是積極應對,調動了本身的自抗能力,這是十分難得的心理素質。
這說明他又以開心養老和科學養老延長了自己的餘生,取得了再一次的勝利。北京電視臺對他進行了專門採訪並錄製了影片,播放報道了他的感人事蹟;《中國老年報》、《中國人口報家庭生活週刊》、《軍休之友》、《北京晨報》、《北京社群報》等新聞媒體均以大幅版面介紹了他的養生經驗。他還被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團隊確定為見證歷史的口述專訪物件,其錄製影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長期儲存,已經錄製了27段,完成了第一部分的口述錄製影片。令人遺憾的是,2018年7月19日,劉老以頑強的毅力在與常人難以抵制的疾病搏鬥了23 年之後,辭世於北京301醫院。享年91週歲。第二部分的錄製則無法延續了。
劉鴻烈( 1996年11月24日攝於北京)
劉鴻烈榮獲的軍功獎章
馮寶哲先生簡介:1938年生,陝西省蒲城縣龍池鎮人。高階經濟師,中國楹聯學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渭南市楹聯學會原常務副會長、現顧問,蒲城縣詩詞曲聯學會顧問。
圖文來源:作者提供
原文作者:馮寶哲
整理編輯:義門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