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時候人們都說清朝是中國走向衰敗的開始,這個問題對於現在依舊十分有意義,因為可以從過去總結出經驗和教訓,避免以後再次發生,但是錯誤的總結也會造成錯誤的認知,從而重蹈覆轍。因為當時的大清帝國僅僅掌握在一個女性的手中,並且慈禧當時並沒有將清朝的國運放在最前面,面對西洋文化,慈禧表示支援傳入中國,也由此讓人們都知道了中國這個在世界上所佔有巨大市場的國家,那麼如果清朝當時並不存在的話,中國的領土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局面呢?
不可否認中國從明朝中期就已經開始落後了,但那時候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不是太大,可是從清朝開始閉關鎖國拒不接受西方先進思想、技術導致中國發展停滯,而對於西方是發展最快的時間,人家工業革命快速發展而我們還是老黃曆 ,中國錯失了世界變化最快的黃金時期。
朝代的更新替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說清朝就得從前一個朝代說起,喜歡明史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明朝實亡於萬曆。明朝到萬曆帝在位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已十分尖銳,其統治制度的諸多弊端暴露無遺。首先是明朝宗室成員已達到數十萬之眾,他們不用從事生產,在各自的封地過著錦衣玉食的耆侈生活,霸佔農田欺壓百姓,活脫脫一群社會的寄生蟲,天下賦稅多用於藩王。其次統治階級橫徵暴殮,為了維持其統治竟在正常稅收以外肆意加派所謂的遼餉、剿餉和練餉三餉,各級官吏又從中盤剝,導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再次常年的對內對外戰爭更加劇了經濟的崩潰,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統治階級疲於應付。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崇禎煤山上吊,明朝滅亡。南明的各個小政權之間內鬥不斷互相攻伐,在面對強敵時不堪一擊,粉碎了朱明最後復辟的希望。
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首領出身於底層百姓,骨子裡的思想還是小農經濟,小富即安何況面對突如其來大富大貴的誘惑,安於享樂和貪汙腐敗是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清朝統治者從來就未承認是繼承的大明江山,他們一再強調是從農民軍手中奪得政權,相反還打著為明朝遺老遺少復仇的旗幟大舉佔據地盤。從當時的歷史形勢發展來看,清朝取代明朝是必然的也是最好的選擇。且清朝前期的數代統治者們都能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使中國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來說都領先於世界。
我國在清朝前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一直是世界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等多方面首屈一指的強國,明朝中後期時江南地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式的手工業,只是在統治階級重農輕商的各種政策打壓下而不能快速發展。加之清代以來實行的閉關鎖國自給自足天朝自大等政策加之國內統治集團與廣大民眾不可調和的階級鬥爭,這才漸漸落後於蒸汽時代工業革命的發展。
綜上所述,面對機器取代人工蒸汽時代工業革命的大變革時期,無論我國身處哪個朝代統治,如果不能適應並改變,在科技軍事等方面學習並追趕工業革命,都會陷入到落後就要捱打的衰敗境地。
總結:當時落後的根本原因還是要歸咎給思想和制度,不應該是某朝某代完全的責任。無論明朝、清朝都是屬於次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