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皇室之盛,沒有超過劉氏的。至強至盛有兩漢,這道傳統一下就延續了一千年,到了五代十國,甚至都有後晉王朝(看清楚,這是個王朝,而不是個割據小國),雖然建立者劉智遠是少數民族,但少數民族冒充劉氏的傳統一直都在,劉淵的匈奴國不是打著復興漢朝的旗幟嘛?還有位劉裕建立了劉宋,強逞一時,北魏也得避避風頭。這位可是正宗的漢劉後裔。劉家兩兄弟(劉邦還有個哥哥,早死)——劉邦的兩漢,劉交的後代劉裕建立宋朝,絕對給老劉家長臉。
宋武帝劉裕(363~422),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彭城縣綏輿裡(江蘇銅山)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420~422年在位,葬於初寧陵(南京紫金山)。
劉裕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413年,滅割據益州的譙縱,在朝廷內排除了劉毅、司馬休等異己。義熙五年(409年)二月,劉裕興兵北伐。四月,他率領水軍從建康北上,沿著淮河,越過大峴(現在的山東沂水北穆陵關),第二年攻破了南燕都城廣固(山東益都西北),收復青兗兩州,將慕容超抓住,然後在建康城中將他殺死。義熙十三年(417年)消滅了後秦。這個時候因為留在坐鎮朝廷的尚書左僕射劉穆之病故,劉裕擔心政權旁落,於是就將次子劉義真留下來鎮守長安,王修、王鎮惡等率兵萬餘輔佐,自己倉猝返回建康。長安留守軍內訌,夏主赫連勃勃乘機奪取關中。劉義真雖被迫撤出長安,但是從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全部都已經成為了南朝的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謝安等人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
劉裕當時的統一如果能跨過黃河,便能實現南北統一。但當時的他被迫選擇了回到江南。
劉裕在攻打南燕的過程中以“卻月陣”擊敗北魏精騎,成為諸兵軍協同作戰的典型戰例。經過此戰,“卻月陣”威名大振,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以至一談及如何“以步制騎”,必言“卻月陣”。“卻月陣”本身是由水軍和步兵共同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戰車為主,所以說劉裕的戰車又恢復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車戰。戰車:用來抵抗敵軍騎兵的衝擊,起防禦作用。兵力配置:在距水百餘步之處用戰車百乘佈下弧形“卻月陣”,兩頭抱河,以河岸為月弦,每輛戰車設定7名持杖士卒,共計700人;佈陣後,再派2000士兵上岸接應,並攜帶大弩百張,每輛戰車上各加設20名士卒,並在車轅上張設盾牌,保護戰車。因“卻月陣”是弧形,可以分散受力點的力,有良好的抗衝擊能力;陣內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殺傷力非常強;同時陣內士兵背水為陣,可起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效果。劉裕憑“卻月陣”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軍3萬多騎兵,顯示了強大的威力。
太元二年(377年),因前秦強大,朝廷詔求文武良將鎮御北方。其時謝安當國,以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徐(治京口)、兗(治廣陵)二州本是北來僑民的集中地。“人多勁悍”,富於戰鬥經驗,謝玄招募勁勇,徐、兗人民紛紛應募入伍。
北府兵完全壟斷了東晉對外的軍事,對北方的戰爭也鍛鍊了北府的實力。這一部分兵士有以下幾個特點,可以將他們稱之為南方的“騎士”。
繼承了原來的世兵制。北府兵當以北方僑民和子弟組成。當時招募的主要是將,而不是兵。劉牢之、何謙、諸葛侃、高衡、劉軌、田洛、孫無終等實際上都是活動於江淮以南、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流民帥,納入北府系統後,只需授予軍號或刺史名義,或補充一定兵員,就能作戰。他們率領的軍士多世代為兵——流民。由於失去土地,只能從事戰爭,軍事技術得到發展。
在東晉末年直到南朝中期,北府兵的軍事成功保衛了南方免受北方入侵。他們已經能自成一系。總綰北府諸將的徐州本治京口,北府將士各以軍功佔據徐州土地,形成了這支軍事力量的經濟基礎。
元興元年(402年),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在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所以成為北府兵的總代表。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牢之原參軍劉裕與劉毅、何無忌(牢之外甥)等聯絡一部分北府兵中下級將領分別在京口與廣陵舉兵擊滅桓玄。
這種世襲的軍事制度造就了一個僑人的軍事階層,後來齊梁兩朝的蘭陵蕭氏也是這個階層的代表。
劉裕的北伐,也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其成就僅次於朱元璋北伐。辛棄疾用“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來形容合適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