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和感人事蹟,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為用好用活革命文物生動教材,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在中共雲南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臺、雲南網聯合雲南省博物館推出《紅色印記》系列稿件,透過一件件革命文物帶你走進那段光輝歲月,感悟黨的豐功偉績,傳承黨的優良傳統,賡續黨的紅色基因,奮進雲嶺新時代。
王德三,原名王懋廷,字正麟,1898年7月生於雲南省祥雲縣。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不久加入中國第一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2年經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秋,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王德三到陝北建立黨組織,是陝北地區共產黨組織的建立者和重要領導人之一。
1925年,王德三回到北大復學,先後任中共北京區委委員、北京團地委委員和經濟鬥爭委員會書記等職,參加北京工人運動的領導工作。
1927年2月,時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的王德三受黨指派回到雲南工作,歷任中共雲南省特委、臨委、省委書記,是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革命處於低潮。王德三根據雲南地方軍閥的實際狀況,繼續領導人民開展堅決的革命鬥爭。按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1927年底,中共雲南省委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鐵路沿線,在蒙自、箇舊廠礦和滇南農村繼續堅持鬥爭,開展了深入工農的艱苦工作。
1930年1月,王德三當選為中共雲南第一屆省委書記。在白色恐怖和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領導雲南省各級黨組織和各族人民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他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區,認真總結黨在民族地區工作的經驗教訓,向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啟發少數民族兄弟的階級覺悟。他針對滇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少數民族問題大綱》,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雲南少數民族工作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
1926年春,王德三赴廣州到黃埔軍官學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留守處政治訓練班主任。
1926年11月底,根據中共廣東區委指示,為策應全國北伐戰爭,中共雲南特支成立了以李鑫為首的政治鬥爭委員會。1927年2月,中共廣東區委派王德三等人到昆明,加強了雲南黨組織的力量。3月1日,在特支的基礎上成立中共雲南特別委員會,王德三為書記。1927年底,中共雲南臨時省委建立,王德三為第一任書記。
1928年2月,王德三作為正式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他結合雲南鬥爭實踐,就六大政治報告和農民與土地問題作了兩次發言。此毛毯為王德三夫人馬冰青捐贈給雲南省博物館。
為了向少數民族群眾宣傳共產黨的主張,王德三深入滇南少數民族地區調查,撰寫了向少數民族進行革命宣傳的《夷經》(又稱《苗夷三字經》),成為中國共產黨較早宣傳民族政策,從事民族工作的經典之作。
1930年11月,因叛徒出賣,王德三不幸被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不為所動,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萬言《遺書》。《遺書》中他這樣對父親說,“兒非病死短命,是被人壓迫去成仁就義。”“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無廉恥的事情,那時你兒子又有什麼臉在人世上?”“兒現時只有拿定主張,把身子獻給人類了!”
1930年12月31日,王德三在昆明英勇就義,年僅33歲。
(文字來源:“大理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雲南人民解放的領路人——王德三)
“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臺、雲南省博物館、雲南網聯合出品
統籌:李向雄
策劃:唐莉娜 趙瑋 葉之聲
特別顧問:陳祖英
文字整理:彭娜 楊粟
攝影:楊成書
海報:王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