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小兒反覆咳嗽,治不好,試試林大勇教授用的這個方子
小師妹 華醫世界
林大勇教授
小兒肺系疾病
圖*遼寧中醫藥大學林大勇教授
林大勇教授講解了經方辨治小兒肺系疾病第一節。
他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將複雜的中醫理論通俗易懂講解。同時指出課程的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方法,按照這個方法向目標前進,會事半功倍。
小師妹將課程的內容分享:
1肺和其他臟腑的關係
2小兒生理特點
3溫補脾陽基礎方甘草乾薑湯
供臨床優秀的中醫師參考學習。
01
五臟六腑的整體性
肺系疾病,常見症狀咳痰喘,為什麼對症治療效果不佳?因為身體是一個整體。肺系疾病的治療,不離肺,又不侷限於肺。
和肺經絡相連的臟腑有:大腸、心、肝、腎,經絡的循行影響了其相互作用。
脾和肺是金和土的關係,土為金之母。臨床常用培土生金法。
林教授對肺和五臟六腑的關係逐一講解。
● ●● 肺和肝 ● ● ●
人體氣機左升右降,肝升肺降。
肝和肺,兩者就像蹺蹺板一樣。肺氣不降,給它摁下去,或者左邊抬起來,都能下去。
降氣以調肝的臨床運用:《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篇,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復花湯主之。
● ●● 肺和大腸 ● ● ●
肺和大腸表裡關係,上下連通。
林教授舉了生活化的例子,把這件事講透:
“一個馬路堵車,前邊的車動,後邊才能動。”
“水杯下邊一個孔,水滴答滴答流,如果把蓋擰開了,水流就順暢了。”
“北窗開,南窗自開。”
因為肺腸上下連通的關係,開下竅可通上竅。所以在用藥時,降肺氣,可加一兩味藥,通利腸腑。
● ●● 肺和脾 ● ● ●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有聲無痰那是咳,有痰無聲是嗽。
很多咳嗽往往有痰刺激氣管,用藥將痰稀釋後,吐出來就好了。止咳不化痰,閉門留寇。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健脾溫陽是咳嗽治療的要點。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治療必須運用其他臟腑的相關性。
學習重點是學習辨證和思維,理解了臟腑的關係,就更容易理解和運用藥物。
林教授對經脈走行信手拈來,小師妹將與肺經相連經脈的循行列舉在下,便於大家參考。
肺經: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大腸經: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心經: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繫,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繫,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繫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腎經: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肝經: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02
小兒生理
從臟腑嬌嫩的具體內容看,五臟六腑的形和氣皆屬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腎三髒不足表現尤為突出。
肺主一身之氣,小兒肺臟未充,主氣功能未健,而小兒生長髮育對肺氣需求較成人更為迫切,因而稱肺臟嬌嫩。
小兒初生,脾稟未充,胃氣未動,運化力弱,而小兒除了正常生理活動之外,還要不斷生長髮育,因而對脾胃運化輸布水谷精微之氣的要求則更為迫切,故顯示脾常不足。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內寓元陰元陽,甫生之時,先天稟受腎氣未充,需賴後天脾胃不斷充養,才能逐漸充盛,這又與兒童時期迅速長養的需求常顯得不敷所求,故稱腎常虛。
清代醫家吳鞠通透過長期臨床觀察,從陰陽學說出發,認為小兒時期的機體柔嫩、氣血未充、脾胃薄弱、腎氣未充、腠理疏鬆、神氣怯弱、筋骨未堅等特點可以歸納為:“稚陽未充,稚陰未長者也。”
03
甘草乾薑湯
甘草乾薑湯,是溫補脾陽的基礎方。
出自《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肺痿吐誕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誕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傷寒論中治脾陽虛的很多方子都有此組合。
小青龍湯、理中湯、四逆湯都用甘草乾薑。
小青龍湯,治療外寒內飲方。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水飲邪氣從哪裡來?溫補脾陽治療生痰之源。